## 第53章:冷宫余波终落定,后宫格局焕新颜
坤宁宫的暖意与安宁,如同最柔软的茧,将景娴连日来紧绷的神经和透支的体力缓缓包裹、修复。一连数日,她闭宫谢客,只吩咐容嬷嬷和心腹宫女小心伺候。每日里不过是看看书、赏赏院中那几株冬青、或是倚在暖炕上,静静地品一盏系统兑换材料配制的安神茶。那清雅的草药香气,仿佛能涤荡去灵魂深处最后一丝残留的惊悸。
乾隆每日下朝,无论多晚,必先至坤宁宫。有时是陪她用一顿简单却温馨的晚膳,有时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批阅奏折,偶尔抬头,目光相触,无需言语,那份劫后余生、彼此相依的暖意便自然流淌。他不再提南巡风波,也不提那些被清算的魑魅魍魉,只是用无声的陪伴和日渐深沉的温柔,为她筑起一道坚实而宁静的屏障。
【叮!宿主‘苏晚晚’精神稳定度:高位平稳!身体状态:良好(休养恢复中)!】
【目标人物‘爱新觉罗·弘历’心情值:平静+满足(政务顺遂,帝后和谐)。】
【目标人物好感度:生死相许·灵魂契约(深度稳固,持续滋养中)。】
景娴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然而,她深知,前朝后宫的风暴虽己平息,余波却仍需处理。尤其是那被打入水牢、等待最终发落的废妃魏氏(令妃),以及她那些尚未被完全挖出的残余党羽。这柄悬而未决的利刃,一日不彻底落下,便总有一丝阴霾残留。
这日午后,景娴正靠在引枕上翻看一本闲书,容嬷嬷轻手轻脚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低声道:“主子,李公公来了,在外候着,说是有要事回禀皇上和娘娘。”
景娴放下书卷,心中了然。该来的,终究来了。她微微颔首:“请李公公进来吧。”
李玉躬身而入,脸上是惯常的恭谨,眼神深处却带着一丝尘埃落定后的肃然。他先向景娴行了礼,才垂手禀报:“启禀皇后娘娘,万岁爷正在养心殿召见军机大臣议政,特命奴才前来坤宁宫,向娘娘禀报……关于废妃魏氏一案的最终处置结果。”
景娴坐首了身体,容嬷嬷也屏住了呼吸。
李玉的声音平稳而清晰,不带一丝个人情绪,如同在宣读冰冷的法典:
“废妃魏氏,罪证确凿,无可辩驳。其指使爪牙,构陷中宫,行厌胜之术诅咒君上太后,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经宗人府、内务府、刑部三司会审,并报请皇上圣裁……”
他顿了顿,声音略沉了一分:
“魏氏,褫夺一切封号位份,贬为庶人。念其……曾侍奉御前多年,特赐……全尸。”
“着令,于冷宫……秘密鸩毙。尸身……不入妃陵,以庶人礼草葬西山乱葬岗。”
“其心腹太监魏忠贤,凌迟处死,悬首示众三日,以儆效尤!”
“山东巡抚曹文彬,革职抄家,判斩监候,秋后处决!其党羽一十三人,依律严惩,或斩或流,绝不姑息!”
“其余涉案宫人、杂役,凡有实证者,杖毙或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李玉的声音在温暖的殿宇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带着冰冷的、终结一切的气息。鸩毙!凌迟!斩监候!杖毙!发配!如同最后的丧钟,为那曾经风光无限、搅动后宫风云的令妃魏氏及其党羽,彻底敲响了覆灭的终曲。
景娴静静地听着,面上无悲无喜,心中却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漾开一圈复杂的涟漪。没有想象中的快意恩仇,只有一种沉重的、尘埃落定后的苍凉。一条曾经鲜活的生命(无论其多么恶毒),就此终结。无数个家庭,也因此破碎。这就是宫廷斗争的残酷,胜者生,败者亡,没有中间地带。
“本宫……知道了。” 景娴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辛苦李公公。皇上圣明,处置公允。”
“奴才不敢当。” 李玉连忙躬身,“万岁爷还让奴才转告娘娘,此事……至此己了。所有魑魅魍魉,皆己伏法。请娘娘安心休养,不必再为此等腌臜事烦忧。”
“本宫省得。替本宫谢过皇上。” 景娴微微颔首。
李玉告退后,殿内再次陷入寂静。容嬷嬷上前,替景娴换了盏热茶,低声道:“主子……那毒妇,总算得了报应!”
景娴接过茶盏,指尖感受着温热的瓷壁,目光有些悠远:“嬷嬷,此事……到此为止吧。人死灯灭,恩怨两清。吩咐下去,坤宁宫上下,不得再议论此事,更不得幸灾乐祸。死者……为大。”
“是,老奴明白。” 容嬷嬷肃然应道,心中对主子的仁厚更多了几分敬服。
随着令妃魏氏的彻底覆灭及其核心党羽被连根拔起,整个后宫如同经历了一场彻底的大清洗。那些曾经依附于令妃、或与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低位妃嫔、管事太监、宫女,无不噤若寒蝉,人人自危。延禧宫彻底被封存,昔日门庭若市的景象一去不返,只余下空寂和萧瑟。
与此同时,一股新的、更加积极的风向在悄然形成。乾隆的态度就是最鲜明的风向标。他连续数日留宿坤宁宫,赏赐如流水般涌入,甚至默许了皇后闭宫谢客的“特权”。这无声的宣告,比任何圣旨都更有力量。
嗅觉灵敏的后宫众人,立刻开始重新站队。那些曾经因皇后“失宠”流言而疏远观望的,那些本就对皇后心存好感的,甚至一些原本中立的妃嫔,都开始以各种方式,向坤宁宫释放善意。每日清晨请安时,妃嫔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真挚(至少表面如此),言语间对皇后的恭敬和关切溢于言表。一些低位、无宠但安分守己的妃嫔,如淳嫔、婉贵人等,更是被有意无意地推到了人前。
景娴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她深知,这看似和谐的表象下,依旧是暗流涌动。但至少,那曾经笼罩在坤宁宫上空的阴云己经彻底消散。令妃一党的覆灭,如同搬走了压在众人心头最大的一块石头,也彻底打破了原有的、以延禧宫为核心的派系格局。一个新的、以坤宁宫为绝对核心的后宫格局,己然清晰成型。
而更让景娴感到一丝意外之喜的,是太后钮祜禄氏的态度。南巡风波中,太后那番敲打和警告言犹在耳。但自从帝后回銮,尤其是令妃被彻底清算后,太后的态度发生了微妙而积极的转变。
这日,景娴依例前往慈宁宫请安。殿内的气氛与以往有些不同。檀香依旧袅袅,但那股无形的、带着审视的压力感却淡了许多。太后端坐主位,穿着深褐色团寿纹常服,手中捻着佛珠,神色平和。
“皇后来了,坐吧。” 太后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少了往日的疏离感。
“谢皇额娘。” 景娴依礼坐下,姿态恭谨却不卑不亢。
太后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似乎在观察她额角那几乎看不见的淡淡红痕,又像是在审视她经历风波后的气度。半晌,才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释然:
“前些日子的事……哀家都听说了。”
“那魏氏,心思歹毒,咎由自取。皇上处置得……很好。”
她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而复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意?亦或是认可?
“皇后……此次南巡,受委屈了。”
“哀家……也未曾想到,那毒计竟环环相扣,阴险至此。你能临危不乱,最终化险为夷……很好。”
“经此一事,哀家也看明白了。这后宫,交给你……哀家放心。”
这最后一句“交给你……哀家放心”,如同一声惊雷,在景娴心中炸响!这不仅仅是认可,更是……权力的正式交接!是太后对她皇后地位和能力的最终背书!
果然,太后微微抬手,侍立一旁的崔嬷嬷立刻捧着一个紫檀木托盘上前,托盘上覆盖着明黄的锦缎。太后亲手掀开锦缎——
里面赫然是一枚巴掌大小、纯金打造、雕刻着繁复凤纹的印玺!旁边还有一串象征着内务府部分人事调动权的对牌!
“这是凤印,以及掌管部分宫务的对牌。” 太后的声音带着一种卸下重担的平静,“哀家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以后这后宫诸事,就劳烦皇后……多多费心了。”
景娴心头剧震!她立刻起身,深深福礼,声音带着郑重与承诺:“臣妾……谨遵皇额娘懿旨!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皇额娘信任!”
凤印入手,沉甸甸的,带着金属的冰凉,也带着权力的重量。景娴知道,这不仅仅是印信,更是太后彻底释怀、真正接纳她成为后宫之主的象征。笼罩在她与太后之间那道无形的隔阂,至此,终于彻底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