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晚风,带着一丝收获的暖意,吹拂着军工厂子弟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教学经验交流小组的成功,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整个学校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自信。
黄建国,作为这一切的缔造者,声望达到了顶峰。无论是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甚至是当初的反对者高校长,都对他推崇备至。很多人都觉得,他应该趁热打铁,将交流小组的模式固定下来,甚至成立一个正式的“教研中心”,由他亲自挂帅,将这份事业,做得更大,更强。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会走向权力中心的时候,黄建国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再次感到意外的决定——他选择了功成身退。
在学期末的最后一次交流小组活动上,他当众宣布,自己将不再担任小组的组织者,并提名一位在活动中表现出色、充满干劲的年轻数学老师,接替他的位置。
这个决定,引起了一片哗然。众人纷纷表示不解和挽留。
黄建国微笑着,目光温和地扫过在场的每一张熟悉的面孔,缓缓说道:“《易经》里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太阳到了正午就会偏斜,月亮圆满了就会亏缺。这是天地间的至理。我们的交流小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己经走上了正轨,有了自己的精气神。它现在需要的,不再是一个‘强人’的光环,而是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自我生长的力量。我把这个接力棒交出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同人’事业,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他的话,说得云淡风轻,却蕴含着极高的智慧。这便是《同人》卦最上一爻的境界:“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郊”,是城郊,是旷野。当“同人”之道己经贯彻天下,功成名就之后,真正的君子,不会选择留在繁华的城中,沉迷于权力和名望,而是会选择退居城郊,回归到最本真、最平静的状态。他所追求的,不是个人的闻达,而是理想的实现。只要理想实现了,他便心满意足,毫无悔憾(无悔)。
黄建国正是如此。他发起“同人”事业的初心,是为了团结人才,培养人才,是为了给刘工这样的“遗珠”提供一个发光的平台,是为了通过这条线,为国家守护那些宝贵的财富。如今,这些目的,都己经达到。他的使命,己经完成。
他将小组的组织工作,一丝不苟地交接给了那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将自己所有的心得、笔记,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然后,他便悄然退回到了自己最初的位置——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潜心研究《周易》的学者。
他不再是众星捧月的中心,但他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宁静。他为自己发起和推动了这件事,并最终达成了团结和培养人才的目的,感到毫无悔憾。
夜深人静,黄建国在书房的灯下,翻开了自己那本厚厚的手稿。他找到了记录“同人”卦的那一页。在“大师克相遇”的爻辞旁边,他用密码,郑重地记录下了那位地质学家的名字,以及他所主持的那个关系到国家命脉的绝密工程的代号。
然后,在最末一爻“同人于郊,无悔”的下面,他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同人于野,其道大光;同人于郊,其志得也。以一人之微光,燃众人之星火;汇众人之力量,成邦国之栋梁。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此为君子之大同,亦为家国之大幸。吾道不孤,其志己酬,无悔。”
写完最后一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窗外,繁星满天,静谧而深远。他知道,“同人”这一卦,在他的人生中,己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他的人生“行易”之路,还远未结束。下一卦,又会是什么样的挑战与启示在等待着他呢?他合上手稿,心中充满了平静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