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一期《妇人画报》增刊摆在了雪姨的梳妆台上,雪姨很高兴,她的一首白话文小诗歌在这一期刊物上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豆腐块大的角落,小诗的题目是《上海的雨,上海的情》。
雪姨心情大好,她要请几个人到附近的爵士牛排馆吃一顿。
她要邀请李箭、葛锦,最重要的邀请对象是《妇人画报》主笔陈雯。
很多官太太、富商姨太太、时髦女郎都想在《妇人画报》上亮亮相,基本上都要掏银元买版面。
雪姨的作品由李箭推荐给了陈雯刊发,不仅显示文采,还有一笔稿酬,这让她在圈子里很有面子。
雪姨,雪姨,你好有才哟,听着就使人年轻,心情好好。
那天,朱悠哉不在牛排馆,是因为要参加一个紧急会议,这个消息是雪姨在牛排馆喝了两杯法国白兰地后说漏嘴的。
雪姨还说这段时间朱悠哉经常有啥子紧急会议,抛下她一个人在家,她是睡不着、吃不香哪,雪姨埋怨道。
呵呵呵,真看不出啊,雪姨这么好的酒量、这么好的文采,不错不错,李箭笑着说。
哪里嘛,雪姨很高兴,雪姨说道。葛锦拖着下巴,时不时瞄一眼坐在她对面的陈雯,心里在嘀咕,如此年轻斯文典雅的女士,撑起《妇人画报》这道靓丽的风景线,真是不简单。
陈雯微笑着向雪姨敬酒,她轻轻抿了一小口白葡萄酒,抱歉的说自己酒精过敏、不胜酒力。
陈雯坏笑着向李箭、葛锦频频敬酒,调侃这一对情侣是金童玉女,盛情邀请他俩在《妇人画报》上亮相。
晚上十点半,一行人马一起有说有笑地护送醉醺醺的雪姨回家,这个点了朱悠哉竟然还没有回家,想必是又有特殊公务十万火急,雪姨有点急。
那天,陈雯用“XCJ”的手语给李箭下了最新一道指令,“XCJ”就是“雪擦急”,意思是获取“雪擦计划”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李箭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与重要等级,他整夜在缜密的思考着实施方案,他知道每一次获取绝密情报的过程中总是步步惊心,环环紧扣,一不小心就会暴露身份,稍微犯点糊涂就会有同志牺牲。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李箭都要拼尽全力去奋战,他的心中,唯有信仰与家国最重。他想到了单线联系的上线第一任“黄百合”、第二任“黄百合”银杏,还有第三任“黄百合”陈雯,每一任“黄百合”都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与震撼。
在敌特猖狂的上海,“黄百合”们用柔弱的女性肩膀撑起了一方朗朗乾坤。
据近期《重庆日报》《延安日报》刊发的新闻与电台接收的信息,日寇驱赶着“二鬼子”部队连续向新西军、八路军以及国民党王牌军重兵攻击,企图一举歼灭支那军主力,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李箭知道,真正的战斗马上就要打响。
深夜的上海,霓虹灯在雨雾中晕染成暧昧的光斑,李箭站在公寓窗前,望着楼下巷口那盏忽明忽暗的路灯,指尖无意识着口袋里陈雯留下的微型胶卷。
“雪擦计划”西个字如同烙铁,在他脑海里反复灼烧。朱悠哉频繁的“紧急会议”、雪姨酒后的抱怨,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此刻串联成线,指向一个令人心惊的真相——这份绝密计划或许就藏在朱悠哉书房那个上了三道锁的檀木匣子里。
凌晨三点,银杏发来密电:“敌特明日将对交通站展开突袭,务必转移联络点。”短短二十字,却让李箭后背发凉。
他立即点燃信纸,看着火苗吞噬字迹,映得墙面摇曳不定。银杏接替"黄百合"后,始终保持着雷厉风行的作风,但这次的警告来得太过蹊跷——情报网从未暴露过任何蛛丝马迹,敌人如何精准锁定目标?
第二天清晨,李箭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夹着公文包出现在朱公馆外。门卫老张叼着烟卷打趣:“李少爷今儿来得早啊?”他笑着递上一盒哈德门香烟,闲聊间瞥见院内停着两辆军车,车身沾着郊区的红泥。这细节让他心头一紧,朱悠哉负责的是城市防务,为何会突然出现在城郊?
书房内,朱悠哉正对着地图皱眉。李箭礼貌地敲门:“朱处长,雪姨托我送新一期《妇人画报》,您看她的诗写得多好。”
他将杂志轻轻放在桌上,余光扫过檀木匣子——铜锁上的油泥竟有新鲜划痕。朱悠哉头也不抬:“箭子,你说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就爱搞这些酸文假醋?”话音未落,电话突然响起,朱悠哉脸色骤变,抓起军帽匆匆离去。
李箭心跳加速,指尖触到匣子冰凉的铜锁。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他迅速转身整理书架,瞥见雪姨倚在门框上,猩红指甲轻叩木质门板:“李队长对老朱的宝贝倒是感兴趣?”她眼神似笑非笑,脖颈间的珍珠项链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李箭不动声色:“只是觉得这匣子和书房格调相配。”雪姨忽然凑近,香水味裹挟着酒气扑面而来:“听说你和陈雯走得很近?她那个《妇人画报》,影响力可不小哩。”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李箭强压下内心惊涛,反问道:“雪姨这话从何说起?陈小姐不过是个文人。”
雪姨冷哼一声,转身离去:“文人?哼,上海滩最危险的,就是这些舞文弄墨的人。”脚步声渐远,李箭瘫坐在椅子上,后背早己被冷汗浸透。雪姨看似无心的试探,究竟是巧合,还是敌人早己布下天罗地网?
夜幕降临,李箭如约来到陈雯的办公室。
桌上摆着新一期画报校样,“上海的雨,上海的情”旁用红笔批注着“意境尚可,格局不足”。陈雯摘下圆框眼镜,疲惫道:“交通站暴露,银杏生死未卜。”她将一份文件推过来,泛黄的纸页上赫然写着“雪擦计划”大纲——原来这是日军联合汪伪政府,企图通过金融战摧毁抗日根据地经济的绝密方案。
“朱悠哉负责与日方对接。”陈雯的声音低沉,“我们必须在三天内拿到完整方案。”李箭刚要开口,窗外突然传来刺耳的警笛声。
陈雯脸色骤变:“快走!有人跟踪你!”话音未落,玻璃轰然碎裂,子弹擦着李箭耳畔飞过。他本能地扑倒陈雯,滚到桌下。黑暗中,陈雯将一枚微型相机塞进他掌心:“记住,雪姨的梳妆台第三格...”
警笛声越来越近,李箭翻窗跃下,在巷弄间穿梭。身后追兵的脚步声紧追不舍,他摸到怀中的微型相机,突然意识到——雪姨方才的试探,或许正是突破口。
而那个看似娇弱的女人,或许比想象中更危险。雨又下了起来,上海的夜色如同化不开的墨,将所有秘密都裹挟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