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北京体育大学训练馆,空调出风口发出低沉的嗡鸣。顾晗队服袖口的 “” 刺绣,手指拂过胸前微微发烫的五星红旗徽章。当他推开训练馆大门,潮湿的汗味裹挟着橡胶地板的气息扑面而来,二十多道目光齐刷刷聚焦在这位刚从 NBA 载誉归来的球星身上。
“愣着干嘛!热身跑十圈!” 李楠教练的哨声刺破寂静。顾晗愣了半秒 —— 在勇士队,科尔教练总会允许核心球员自主安排热身。但此刻,他默默跟上大部队,听着队友们杂乱却有力的脚步声,忽然想起十七岁在省队时,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响起的晨跑哨音。
折返跑训练时,赵睿突然加速从他身边掠过,肩膀擦着他的球衣:“听说你在 NBA 把塔图姆防得没脾气?” 顾晗正要回应,郭艾伦己经将篮球砸在他脚边:“别光站着,来挡拆!” 篮球撞击地面的闷响在空旷的场馆回荡,顾晗本能地沉下重心,却发现郭艾伦的突破节奏和库里截然不同,仓促间伸手阻拦,反而让自己脚下打滑。
“停!” 李楠的战术板拍在记分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顾晗,你在 NBA 的防守习惯在这里行不通。” 教练用红笔在白板上圈出顾晗刚才失位的区域,“国际赛场的联防更强调补位意识,不是你单打独斗的舞台。” 顾晗盯着战术板上交错的箭头,突然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仅是全新的战术体系,更是截然不同的篮球文化。
体能训练环节,杠铃片撞击的金属声震得人耳膜发疼。顾晗咬着牙将 120 公斤的杠铃推起,余光瞥见王哲林正在隔壁器械区加练。这位老队友脖颈青筋暴起,汗水顺着护腕滴落在地,嘴里还在念叨:“再来一组……” 顾晗喉头一紧,想起出征仪式上李楠说的 “中国篮球不止有你一个奇迹”—— 原来每个站在国家队的球员,都在默默扛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战术演练时,李楠安排顾晗担任进攻核心。当他持球推进到三分线外,习惯性地等待库里式的无球跑动,却发现队友们的跑位更加谨慎。吴前在底角晃动了三次才突然启动,顾晗仓促传球,篮球却被周琦的指尖蹭出界外。“节奏!” 李楠在场边暴跳如雷,“这不是勇士队的传切体系,我们要打的是稳扎稳打的阵地战!”
午休时间,顾晗独自坐在更衣室角落。手机屏幕亮起,耐克的续约合同条款在眼前闪烁,而更衣室门外,传来队友们讨论战术的声音:“顾晗的三分确实准,但他还得适应我们的节奏”“不过有他在,内线压力能小不少”。他关掉手机,摸出藏在更衣柜深处的泛黄剪报 —— 当年那个写下 “我要打破它” 的少年,此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
下午的对抗赛进入白热化。当顾晗试图用在 NBA 常用的欧洲步突破时,胡明轩如影随形的防守让他寸步难行。关键时刻,他想起李楠的话,突然急停将球分给顺下的周琦。周琦接球后暴扣得手,落地时兴奋地撞了撞他的肩膀:“这才对味儿!” 那一刻,顾晗终于明白,国家队需要的不是另一个 “NBA 巨星”,而是一个能融入集体、为团队牺牲的战士。
夕阳西下,训练馆的玻璃幕墙将晚霞染成金色。顾晗瘫坐在地板上,看着队友们互相搀扶着走向更衣室。他的膝盖传来隐隐刺痛,那是 NBA 赛季留下的旧伤在抗议。但当他抬头看见墙上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的标语时,手腕上的系统突然亮起:“完成首次国家队训练,解锁‘铁血之师’团队增益,全队防守意识提升 15%。”
夜幕降临,顾晗在训练日志上写下:“这里没有聚光灯和商业代言,只有一群穿着同样球衣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尽一切。这,才是我最初爱上篮球的理由。” 窗外,北京的万家灯火渐次亮起,他知道,属于中国男篮的新征程,己经在脚下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