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天下的王,王要承负起天下的责任!此事按朕的意见办。”
嬴政一甩袖子,霸气的道。
永乐十八年
朱棣本以为不去北伐了,给太子好好的培养武将,教导下皇太孙朱瞻基,老头子终于可以休息休息。
谁知道他听到了啥?
永乐大典丢失了!北方边患不绝!最重要的是下西洋没了?
“老大,你难道不知道朕让三宝下西洋的用意吗?朕是为了找那朱允炆吗?
这么多年,三宝下西洋给内库带回了多少财宝?
不然你真以为就凭大明的钱粮,能支撑老头子干这么多大事?”
朱棣气的在大殿之内来回走动,他朱棣现在想砍人!他爹说的对,对付那帮江南文人得用刀子。
“你知道吗?朕看你不知道!
朕看你是被那些江南文人忽悠瘸了,他们就是眼红朕在海上的暴利!
没有三宝的船队,那些暴利就要被他们吃到肚子里去了。”
朱高炽小心翼翼的看着暴怒的朱棣,作为大明内政的实际主政人,他都知道,他一切都知道。
可是不把海洋的利益许诺出去,怎么从江南那里收到足够的钱粮?怎么才能安抚追随自己的利益集团?
他想过,有朱瞻基这个像他爷爷的儿子在,一个拿过刀的马上天子。
自己先喂饱江南那帮人,等他百年之后,自然有儿子拿着刀子,去收拾他们。
至于你说他朱高炽许出去的承诺?关我朱瞻基什么事,有问题你去地下找先帝!
.......
【郑和,一个可以与博望侯张骞并驾齐驱的男人!】
【大明帝国远洋舰队,永乐皇帝朱棣下西洋的主事人!】
【全球大航海时代的拉幕人,大明帝国向外扩张第一人!】
清末时期
“我华夏五百年前就曾征服海洋,如今却被英吉利人从海洋上进攻,岂不痛心。”
严复惆怅的向着友人诉说,作为睁眼看了世界的人。
他痛心如今的华夏怎么就这样了,他知道唯有从思想上改变国人,方能追赶英、法、奥等国家。
“严兄,国家沦丧至此,可有办法能救国家?”
“西方列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救国家唯有开民智,从万万人中竞争出强者,方能带领国家走向强大。”
隋文帝时期
“大海吗?未曾想到大海里也有如此之多的财富,我们大隋也要跟上。”
杨坚作为南北朝杀出来的雄主,他的战略眼光同样不差,他不主动去拿,那帮江南世家可不会放过这利益。
“韩擒虎,作为征讨南陈的首功,熟悉江南事务,你去给朕主办此事,带上你的外甥。”
“谢陛下,臣必定完成此事。”
韩擒虎高兴的朝着贺若弼扬眉,听见没,陛下都承认自己为征讨南陈首功。
贺若弼看的咬牙切齿,这狗东西不就有个外甥吗,看他嘚瑟成什么样子。
......
【大明内宫监太监、市舶司总监事、远洋宝船队指挥使-郑和】
【原名马和,小字三宝,彩云省昆阳人,大明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及其远洋船队被誉为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东汉和帝时期
蔡伦看着天幕中的郑和,原来太监也能名留青史,也能被天幕提到。他只觉一阵阵颤抖。
“蔡公公,你怎么了,身体怎么在发抖,是不舒服吗?”旁边的小太监关心道。
“无妨,只是想到了一些事情,先去给皇后叩安。”
蔡伦随口答道,他内心己经迫不及待的想去做那件事,不过先要去皇后那里请些时日假。
“娘娘,蔡伦想请一些日子的假,望娘娘同意。”
作为邓绥的红人,蔡伦还是有一些特权的,首接请示道。
“蔡公公难得开口,本宫准了,有什么难处给本宫讲。”
“谢娘娘,等奴婢功成,定然第一个禀告娘娘。”蔡伦有些激动,与其不免着急。
“好,本宫等你的好消息!”
深深看了一眼蔡伦,邓绥并未多问。
洪武年间
“老西,朕说的宦官不得干政,你是一点都不听啊。”
打累了的朱元璋坐在朱棣旁随口道。
“爹,三宝他不一样,他是大明的汉子,他比那些有势的人更厉害!”
朱棣边揉屁股边回,他的目光己经离不开郑和了,这才是自己欣赏的一等一汉子。
“行了,让你娘给你去上点药,至于下西洋这事好啊,爹就先干了。”
朱元璋一点都没拿来主义的羞耻。
“爹,你之前不是还说禁海吗?”
“朕说过吗,朕怎么不记得了?对了,标儿,你跟宋师傅合计一下,召集人手准备编纂《洪武大典》。”
“爹,不是《永乐大典》吗?”朱棣急了,骂归骂未来的朱棣,但该争就争。
“有吗?永乐大帝在哪?你让他出来见见我朱重八。”
明宣宗时期
朝堂上气氛紧张,天子与众臣对峙,隐隐的对抗气氛己经形成。
“杨阁老,朕的陵墓修不修建,大明就可以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了?”
“太宗皇帝说过:我大明的疆土,不只是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是海洋和诸国的情谊,我们这些不孝儿孙,不为他开疆拓土也就罢了。总不能丢了老祖宗的事业吧!”
“郑和,朕替你筹备这笔经费,支持你再下西洋!”
朱瞻基看着劝谏的满堂文武,他知道也许杨阁老是为了国家,但附和的这些人什么心思,再清楚不过。
看着下首神情激动,眼眶含泪的郑和,朱瞻基上前几步道:
“怎么了,上了岁数害怕风浪了?”
“若是能再下西洋,郑和愿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郑和郑重的向大明天子朱瞻基叩首,他知道面前的天子懂他,懂下西洋的意义!
“如今天幕己经说了,下西洋这件事关系华夏国运,你们支持朕也要下,不支持朕也要下!”
“大明自朕之后,代代皇帝必须支持开海!”
【公元1405年,大明帝国的舰队,在郑和的带领下,第一次跨向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