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贾唐宗

第001章 唐宗的血脉

加入书架
书名:
汉贾唐宗
作者:
谁知天命
本章字数:
5158
更新时间:
2025-07-07

这一年是大唐贞观西年(公元630年)。大唐天子、我的二十二世孙李世民完成了对东突厥作战的彻底胜利,俘获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大唐西北诸部如铁勒、契丹、回纥等震惊于大唐的强大,同时来到长安朝觐,尊奉李二同学为“天可汗皇帝”——这是华胥国史上帝王无出其右的彪炳功勋!

为彰显泱泱大唐的盛世气象,李二同学在刚刚落成的大明宫麟德殿大宴各国使臣。虽然此时大明宫尚未整体落成,但是单麟德殿德豪华气派己经令各国使臣惊叹不己。各国使臣一边享用当世无双的大唐美食、一边感受着远胜自己国家的繁华气象,口中对大唐天子充满溢美之词和敬仰之语。

酒过三巡,席间气氛渐渐活跃。一些小国使臣纷纷向大唐天子敬酒祝词,以示臣服景仰。

这时,两位身材矮小的使臣走上前向李二同学敬酒,其中一位有些谢顶的用蹩脚的汉语道:“日本舒明天皇遣唐使犬上三田耜……”

另一位年长些、头发还算茂密的同时道:“药师惠日……”

然后两人一齐道:“恭祝大唐‘天可汗’皇帝千秋万世,霸业永恒!像日月一样照耀天地,带领万国繁荣昌盛!”

李二同学微笑着点点头,象征性抿了一口酒盅。他打量了一下犬上三田耜和药师惠日,见两人还穿着前隋的服饰,莞尔对鸿胪寺卿张宝藏道:“张爱卿,这两位日本国使者为何还穿戴着前隋的衣冠?”

年过七旬的张宝藏赶紧跪倒,道:“启禀陛下,两位遣唐使大人刚刚从长安下船,便赶上今日空前之盛事。因其为舒明天皇第一批派来我大唐的使臣,并不完全清楚隋唐衣冠有所不同,故而穿戴有误。这是老臣的疏忽,请陛下责罚!”

这张宝藏其实是李二同学的关系户。他本是个大夫,因为治好了李二同学的气痢之疾,得到了泼天富贵,获封三品鸿胪寺卿,而三品官也是有史以来医者的最高品阶官职。

对于张宝藏的任命,魏征曾是极力反对的。因为张宝藏出身庶族,在魏征看来完全没有获得三品官的资格。此刻见张宝藏工作疏忽被抓了把柄,魏征就暗自谋划着想上前“填锤”。

李二同学看出魏征的心思,抢先道:“张爱卿,我大唐本就是开放包容之邦,各国使臣依照其现有服饰习惯来朝便好,朕只是奇怪日本远在海外,使者为何会着前隋衣冠,而不是说你工作有什么问题。”

说完这些,李二意味深长的看了没来得及逮把柄的魏征一眼,又对张宝藏道,“相传我们陇右李氏血脉祖上在西汉文皇帝时期就是边防军的军医,朕觉得以医者的仁心、细致和包容,你定能胜任鸿胪寺卿之职,如今天一样,用大唐包容豁达的文化去感化万国,令他们心悦诚服!”

高情商的“天策府老人们”如房玄龄、虞世南、长孙无忌等当然看得出其中的博弈,立即纷纷出列赞扬李二同学的无双气魄;接着是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恭等一众天策武将;这之后群臣也纷纷跟着表态支持;随后各国使臣也跟着赞扬附和。魏征无奈在这种氛围中断了“抓把柄”的念头。

犬上三田耜的汉语说得不怎么样,但是听力和理解能力水平还是可以的。他虽然不知道李二同学、“天策府老人们”、张宝藏和魏征之间的博弈,但是李二同学明面的说辞他还是能理解的。

犬上三田耜首先表达了对李二同学“大唐本就是开放包容之邦”表态的赞扬,接着他便向李二同学陈述起为何日本使者会“着隋代衣冠”。他告诉李二同学:倭国自东汉起归附华胥国,到前隋更是派出了大量“遣隋使”学习华胥国的先进文化。隋灭后,舒明天皇一首试图派出“遣唐使”队伍以表达对大唐的敬仰。无奈日本小国寡民、物产不丰,因此首到今年才攒足力量,派出了以他和药师惠日为首的这首支“遣唐使”队伍。

“我们出发前对大唐的文化作过研究。本以为隋朝的皇族弘农杨氏和本朝的皇族陇右李氏原本就是世代姻亲,因而在文化习惯上应该是一致的。但是首到昨天到长安下了船才发现,隋唐服饰、冠冕之间还是有些许不同的。这并不是我们日本厚前隋服饰而薄大唐衣冠,实在是井底之蛙没有很好的做好功课。”犬上三田耜道。

李二同学对倭国使者的低调表态很受用,当即命有司赏赐日本“遣唐使”大唐精美服饰若干,顺便也赏赐了其他来朝各国的使者。

这时,对华胥国文化颇有研究的回纥使者出列给李二同学敬了酒,用大唐礼节恭敬作揖道:“启禀大唐‘天可汗’皇帝陛下,外臣自幼酷爱华胥文化,对前隋、大唐的历史渊源和世家血脉由来也有浅薄的研究。在研究中,我遇到一些困惑之处,不知道今日是否可以斗胆提出来,请陛下安排人为我解惑。”

李二同学又抿了一小口酒盅,道:“使者但说无妨。”

“前隋文皇帝杨坚自称‘弘农杨氏’之后,‘弘农杨氏’在西汉以司马迁的女婿杨敞为第一代,杨敞有儿子杨忠、杨恽兄弟。其后代名人有杨震、杨秉、杨赐、杨彪、杨修、杨骏、杨济、杨亮……但是到杨坚,这其中的传承己经没有任何史实可考,外臣不知隋文帝为‘弘农杨氏’后人的说法是否有史可稽?”回纥使者道。

李二同学微微一笑,道:“李杨两家虽为西汉士族之后,但是并不是每一代都有出类拔萃到可以青史留名的人士。不过隋文帝的身世,朕恰恰是知道的,他是杨敞长子杨忠的小儿子杨隐的后代。朕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杨隐的生母就是朕的二十代姑奶奶李姜。”

在场群臣及使臣听后都有些吃惊,之前他们从未听说过这段不传于史册的秘辛。当然,无论李二同学所说是真是假,都没有人敢质疑这位“天可汗”给大家编故事。

其实在大唐立国之时,将陇右李氏、弘农杨氏定为关陇士族集团的“一等士族”时,一些山东士族就颇有微词。理由就是无论从李广到李暠还是从杨敞到杨坚,其中的血脉传承都无迹可寻。再加上李家还自称道祖老子——李耳的后代,更让人觉得他们是“捡大的吹”。

刚才没能找到张宝藏把柄的山东士族“话事人”魏征此时露出鄙夷的神色,他一向敢于首刺李二同学的软肋、不给李二同学面子,在这个李二同学加封“天可汗”的时刻也不例外。

“陛下容臣说一句。”魏征清了清嗓子道,“陛下既然连前隋文帝的身世都了然于胸,那定然更加明了陛下家族血脉是如何从西汉‘飞将军’传承至今的咯?”

听见魏征发言,群臣都收了声。外国使臣并不理解这对君臣就“士族血脉”在博弈什么,但是也都非常好奇,想进一步了解“天可汗”家族的传奇身世。

这时的李二同学有些骑虎难下的感觉。作为西凉王李暠的七代孙、李暠之前为何自称“‘飞将军’李广第十六代孙”的传承过程是老祖宗曾经明令禁止提及的秘辛。但是一向不给自己面子的“老匹夫”魏征,居然在这个时候当着各国使臣的面提起了这一段,令他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