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皇帝很小,但在辅政大臣的齐心协力的帮衬下,大汉王朝还是很安稳。
公元前83年,汉帝刘弗陵12岁,和他先祖们一样,他母亲被汉武帝处死,他没有外戚,但是汉朝的执政理念是重用外戚。所以他娶了上官桀的孙女,霍光的外孙女上官小妹。
这些年朝堂之上几乎没有战事,更多的是执政理念上的交锋,以桑弘羊为首的经济改良派,实则是法家,坚定捍卫汉武帝时期留下的盐铁论政策,实行中央集权。
以霍光为首的维稳派,实则是儒家,希望让利于民,选贤举能,中央能把权利分散到地方。
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于长安大街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盐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人物有,正方:桑弘羊 他的弟子窦智等人,反方:各郡县举荐的贤亮。
随着裁判员一声哨响,辩论会正式开撕:
下面有请反方一号辩友发言。
一白衣书生,躬身行了一礼,起身道:
“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政策,都是与民争利,如今正是修养生息之时,应该藏富于民。”
桑弘羊对此不屑一顾,这种小儿科的话术,他甚至不屑于回答,他扭头看向窦智,窦智可不觉得这是小儿科,不过作为正方的二号人物,他肯定得发言,早发言一定比晚发言好,他起身道:
“国家的钱就是百姓的钱,当需要打仗,需要赈灾,国家就会把钱拿出来解决问题,国家赚的这些钱将来可以派上大用场,可若让地主、豪绅赚了去,他们会拿出钱来赈济灾民吗?”
反方一号辩友无奈的摇了摇头,正方一号辩友桑弘羊也不是很满意,窦智说的虽然理论还可以,但是攻击性不足,接下来他便要上场了。
反方二号人物开始发言:
“国家不应该只重利益而忽视仁义,这样败坏社会风气,使道德沦丧,官方应该显示出自己宽仁的一面,而不该垄断,官方尚且如此,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又该何去何从呢?”
正方一号辩友桑弘羊开始发言,他先是捋了捋自己花白的山羊胡,坐在原位,开口道:
“人生下来就是自私的,追逐利益是人的天性,诸位今天能坐在这里,不是因为诸位有多贤良,是诸位有关系,有人脉,诸位都是饱学鸿儒之士,尚且为了这些许利益,而争来争去,却说国家应重视仁义,仁义的人大多坐在这里,可我却看不出他们有一点仁义之风,只想着自己升官发财!”
反方二号辩友满脸通红,如果是和他同等级的辩友,他也会当场和他对骂,毕竟桑弘羊任人唯亲,中饱私囊,他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大家就互揭老底呗!
然而对方毕竟是权倾天下的大司农桑弘羊,他还是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
既然在仁义上说不通,反方三号辩友不得不旧事重提:
“重农抑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商业只是买低卖高的手段而己,官方垄断盐铁,可以随意进行价格调控,且很多官盐质量都有瑕疵,这让百姓对朝堂失望,更无异于农业的发展。”
桑弘羊微微一笑,眼中甚至还流露出一丝赞赏:
“这位辩友所言倒是有几分道理,然而只知提出问题,却不知解决问题,也只能是儒生之见!
诚如辩友所言,国家便不该赚钱,不该税收,甚至于不该存在!
因为国家每赚的一文钱,都是取之于民,而盐、铁、酒等,以前应该是由你们这些大户倒买倒卖,与民和干,诸位,老夫年事己高,就不要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和老夫虚与委蛇了!”
反方西号辩友出列道:
“施行仁政才能教化万民,周朝绵延800余载皆是因为其德行教化,而秦二世而亡,更是说明严刑峻法会大失民心,导致亡国!”
桑弘羊对此嗤之以鼻:
“仁政就是选用你们儒生当官?然后让你们沆瀣一气?即便犯了错误被抓到,也可以从轻发落?这就是你们的仁政?
秦法暴力严苛,不知变通,确是其覆灭原因,然而我朝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灵活运用,怎么与秦朝相比!
况周朝800载,然而对于各诸侯控制力几乎没有,到了后期更是诸侯皆可欺,如阁下所言,阁下是想你们儒家说的话,比天子说的话还管用吗?”
下面反方五号辩友开始发言:“我们在对匈奴作战的问题上,常常是主动出击,甚至于屠杀平民,如今匈奴己远遁阴山己北,我们常见备战实在没有必要!”
桑弘羊对此等言论更是嗤之以鼻,他首接言道:
“我们不在自己强大敌人弱小的时候去消灭他,而是等到人家觉得自己强大的时候。才去和敌人硬拼,这种劳民伤财,损己不利人的事情,恐怕只有在座诸公才会做吧!”
场上的儒家学子十分愤慨,一人愤然起身道:
“桑公用人。大都中饱私囊,举世皆知,难道这样的做法值得推崇吗?”
气氛瞬间达到了高潮,长安城的百姓,都等着看桑弘羊如何应对,窦智也为他捏了把汗。
桑弘羊气定神闲:
“这位朋友,说话要讲证据,你拿证据出来,有一个我办一个。绝不徇私枉法!”
其实要说证据。这么多人,还都是达官显贵,弄些证据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毕竟得罪了人,就会遭到报复,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桑弘羊淡淡说道:
“诸位也问的差不多了,现在我来问问诸位!”
“国家处处需要钱,不执行盐铁专运钱从哪里来?”
“遇到战争,灾荒,国库没钱怎么办?”
“中央没有钱,地方有钱,地方造反怎么办?”
三问一出众多儒生顿时鸦雀无声。
盐铁之辩持续了六个月,不管是台上,还是事后的政策,桑弘羊都赢了。
法家从来都是能言善辩,然而本来暗地的矛盾被摆到了桌面上,儒生们也不再攻击政策,他们如桑弘羊所愿,开始拿出证据,攻击他的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