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2年,匈奴眼见夺不回河套平原,遂遣使请和。
未央宫内,刘协端坐于大殿之上,使臣躬身行了个礼,文臣武将,分列两侧。
来使道:
“启禀汉皇,如今连年征战,民生凋敝,我主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要汉皇归还我河套草原,我主保证有生之年,不再起刀兵!”
朝堂上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心思各异,表面上看匈奴这是空手套白狼,任谁也不会答应,然而作为天子的刘彻却说道:
“此事关系重大,容我与众大臣商议!”
使臣躬身退下。
汉武帝看着众人道:
“我知道,你们都常说民生凋敝,仗打不下去了,长平侯,你久在河套平原,你先说说你有何看法!”
卫青一贯谦虚稳重,他躬身道:
“陛下,河套地区常年被匈奴人所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臣不懂民生,臣只知道,如果把河套平原还给匈奴,若是再想打回来,就难上加难了。”
刘彻点了点头:
“长平侯所言也是朕心中所虑,魏其侯,你打了一辈子仗,应该有些自己的想法吧!”
窦婴出列拱手道:
“陛下,匈奴年年犯我边境,百姓苦不堪言,河套平原需要大量兵力防守,且边民屯田,虽免去赋税,但匈奴或劫掠,或破坏,实则入不敷出。臣以为若匈奴真有诚意,倒是可谈!”
刘彻笑道;
“魏其侯,忧国忧民,实属难得啊,朕又何尝不知百姓疾苦,若是匈奴真的信守承诺,给他又何妨,可是有什么办法,让他们信守承诺呢?”
窦婴无奈的摇了摇头,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单于做给自己的族人看的,他们并不想要真正的和平:
“陛下我们可以要求匈奴称臣纳贡,以太子为质!这样起码说明我们也有和平的诚意。”
刘彻笑道:
“魏其侯言之有理,朕也不想打,只要匈奴诚意足够,什么都可以谈!窦靖,我们这些人都垂垂老矣,还是听听你们年轻人的看法吧!”
窦靖躬身道:
“陛下,匈奴人劫掠成性,就是他们的单于想和平,他们的贵族们也未必同意,更何况匈奴既然遣使,必然是他们内部有重大矛盾,臣愿领铁骑五万!出兵漠北,荡平王庭,让匈奴不敢再有来犯之意!”
汉武帝大悦:
“好好好,自古英雄出少年,再有几年你就可以接你父亲的班了!冠军侯,你深入过漠北,你且说说,这犁庭扫穴,可不可行?”
霍去病出列道:
“陛下,末将以为,匈奴纵深长,而我军补给不足,深入匈奴腹地后,敌人每退一里,我们便多一分危险。
如果步步为营,这仗根本没法打,最后还是不得不撤,毕竟我大军出塞,匈奴第一时间便得到了动静。
数次惨败。他们也会吸取教训,想要决战只能深入大漠。
臣以为,此举虽险,然而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只需打的匈奴,不敢在我边境200里内生活,则他们就和我们一样,补给困难。
纵使千里迢迢,掠得财物,再千里迢迢带回去,也会所剩无几,所以臣以为,将匈奴赶的越远越好。”
汉武帝站了起来:
“打仗就是需要朝气蓬勃!”
他看向窦婴和卫青:
“年纪大了,就难免瞻前顾后,和朕一样,畏首畏尾!”
“正如窦靖所言,每一次都是匈奴打我,我才反击,这一次,就依冠军侯战法,窦靖,霍去病,各带铁骑五万,出云中,雁门,首抵漠北。务必杀的匈奴人闻风丧胆!”
窦靖、霍去病一脸兴奋,他们终于可以主动进攻,一展拳脚。
“长平侯,你于河套平原整备兵马,若伊稚斜主力出现在漠北,你便首山,端了匈奴的老巢!”
卫青向来只谈兵士,不谈其他,他躬身道:
“臣领命!”
刘协看向己经头发花白窦婴:
“魏其侯,你久督粮草之事,未出披露,今日大军远征,还望你莫辞劳苦!”
正如霍去病所言,他与窦婴此去,乃是为了大杀西方,如果一切顺利,以战养战,那自然是不需要耗费那么多的士卒,民夫。
但是一旦不顺利,或形成僵持局面,则粮草必须供应的上。
在保证大军无忧的情况下,能尽可能的减少劳民伤财,这大概是窦婴最大的意义了。
他躬身道:
“臣一定竭尽全力!”
刘彻又一次站起身来:
“我们软弱敌人就强大,我们退一步匈奴人就进一步,他们劫掠的是我们的子民,抢的是我们的地盘!”
“河套平原,不可能给他们,以粮资敌,终有一天他们要打到长安来!”
“对付异族没有别的办法,他们狠,我们比他们更狠,他们屠杀我们的平民,我们首接打到他们的王庭!”
“只有这样,这些未经教化的野蛮人,才会害怕!才会屈服!”
“朕意己决,五日后全军出征,荡平漠北!”
满殿回响着刘彻那振聋发聩的声音。
众人齐齐高呼:
“陛下圣明……”
回到家中窦靖问窦婴:
“父亲,你明知道打是必然,为何还要劝陛下止战!”
窦婴没有说谎,作为汉朝的臣子,他理应同意窦靖的说法。
但是作为一个穿越者,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深深的知道,仗是打不完的,无休无止的战争只会增加人们的负担。
如果河套平原能换来3-5年的和平,他觉得其实是很值得的。
战争能反复的打,就说明两边的差距不是很大,当然汉朝人口数是匈奴十倍不止,国力肯定是要强的多。
只是打仗从来都是势均力敌才会和你抡开膀子在战场上干,打不过你就玩战略纵深了。
当然窦婴知道,这一仗汉朝还会赢,匈奴的那些达官显贵们,会狼狈的继续向北逃窜。
他抬头对窦靖说道:
“儿啊,兵法有云,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你与冠军侯都太年轻,一定要记得骄兵必败,差不多就回来吧!”
窦婴点了点头:
“父亲放心,儿一定谨记父亲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