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历经千难万险,一路风餐露宿,终于带着红薯种子赶回石砫。
当他那疲惫却坚定的身影踏入石砫地界时,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开,众人听闻后纷纷从西面八方赶来。
秦良玉身着战甲,步伐匆匆,眼神中满是惊喜与期待,快步迎上前去,说道:林羽,可把你盼回来了,这一路必定艰险重重,着实辛苦你了。这些承载着希望的种子,就是石砫未来的曙光啊。
林羽擦去额头上那如豆大般的汗珠,这些汗水是他一路疾驰而来所留下的印记。尽管他的身体己略显疲惫,但脸上却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仿佛这一路的艰辛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他深吸一口气,缓了缓神,然后对着身旁的将军说道:将军,为了石砫的百姓们,就算再辛苦些也是值得的啊。时间紧迫,我们不能有丝毫耽搁,必须立刻着手安排百姓们种植红薯。在寻找种子的途中,我己经对红薯的种植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相信一定可以让大家都熟练掌握的。
马千乘闻听此言,心中不禁对林羽又多了几分赞赏。他快步走到林羽面前,眼中流露出钦佩之情,然后用力地拍了拍林羽的肩膀,感慨地说道:好样的,小伙子!你这一趟可真是为石砫立下了汗马功劳啊!我这就去召集百姓们,让大家都赶紧做好种植的准备工作,绝对不能错过这宝贵的种子入土的时机。
说罢,马千乘转身离去,脚步匆匆,显然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个好消息传递给每一个石砫的百姓。
没过多久,消息便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石砫的每一个角落。百姓们听闻后,纷纷放下手中正在忙碌的活计,从各个村落、各个角落如潮水般涌来,聚集在那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未知作物的好奇,又饱含着对解决饥荒的渴望。林羽站在高处,手中拿着红薯苗,清了清嗓子,开始向大家详细讲解种植方法。
乡亲们,大家仔细听好喽。首先,这土地啊,得松一松,就好比我们要给红薯营造一个舒适的家,让土壤变得松软透气,这样红薯才能更好地扎根生长。
来,大家看我示范,就像这样,用锄头把土翻一遍,注意不要太浅,也别太深,大概这么个深度就行。林羽一边说,一边拿起锄头,动作娴熟有力地翻起土来,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中飞舞。
然后,把红薯苗斜着进去,这角度可有讲究,太首不利于扎根,太斜又容易倒伏。深度大概到这里就可以,就像这样轻轻插入土中,再把周围的土压实,让红薯苗稳稳地立住。林羽将红薯苗缓缓插入土中,边插边讲解,每一个动作都展示得清清楚楚。
还有啊,这间距千万不要太密,大家看,要留出这么宽的距离,差不多一个成年人的脚掌宽度。这样才能保证每株红薯都有足够的空间生长,能尽情吸收充足的阳光和养分,日后才能结出又大又好的红薯。林羽用手比划着间距,让百姓们有更首观的感受。
秦邦屏和秦民屏也穿梭在人群之中,不断鼓励百姓积极种植。秦邦屏声音洪亮地大声说道:乡亲们,都听好了!这红薯可是我们度过旱灾的关键,是石砫未来的希望所系。大家一定要用心种,仔仔细细按照林公子教的方法去做,肯定能种出好红薯,解决我们的吃饭难题!
秦民屏也紧接着说道:是啊,乡亲们!有了这红薯,以后就算再遇到旱灾,咱们也不怕没粮食吃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把石砫建设得更好,好日子在后头呢!
百姓们认真听着,不时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早己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拿起红薯苗,准备按照林羽的方法去尝试种植。
林公子,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种,绝不含糊!一位年轻的后生充满干劲地喊道。
对,只要能填饱肚子,再辛苦我们也愿意!一位中年大叔坚定地附和道。
在众人的努力下,百姓们纷纷回到自家的田地里,小心翼翼地开始种植红薯。他们像是对待最珍贵的宝贝一般,将红薯苗种进土里,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虔诚。仿佛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株苗,而是全家人未来生活的希望。大家满怀期待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整个石砫弥漫着一股充满希望的气息,仿佛旱灾带来的阴霾正在逐渐散去。
与此同时,秦良玉并没有放松对其他事务的关注。她深知,仅靠红薯还远远不够,必须尽可能挽救一些其他农作物。于是,她迅速组织士兵和百姓修建灌溉设施,打算将之前寻找到的水源引入农田。
大家听我说,水源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石砫百姓的生命之水,一定要合理利用。修建灌溉设施,把水引入农田,能多救一株庄稼是一株。这不仅关系到今年的收成,更关系到石砫的未来,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生计。所以,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秦良玉站在田边,神色严肃且坚定,大声指挥着。
将军,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为了石砫,为了我们自己,再苦再累都不怕!士兵们齐声回应,声音响彻天野,充满了斗志。
百姓们也积极响应,纷纷拿起工具,加入到修建灌溉设施的队伍中。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挖掘沟渠,一锄头一锄头地奋力开垦,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有的负责搬运石块加固沟渠,沉重的石块压在肩上,却压不垮他们坚定的信念;有的负责清理杂物,将沟渠中的杂草、石块等一一清除,确保水流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