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烟火照归途

第1章 墨染桃符惊四邻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烟火照归途
作者:
龙宫小世界的青影
本章字数:
3602
更新时间:
2025-06-29

腊月二十五的晨光透过"拾古斋"二楼的纱帘,在李蕴枕边投下菱形的光斑。她睫毛颤动了几下,突然惊醒,下意识去摸枕下的匕首——却只触到陈默昨晚给她买的毛绒兔拖鞋。

"这里没有刺客..."她喃喃自语,指尖深深陷进绒毛里。楼下传来豆浆机轰鸣声,混合着陈默跑调的哼唱:"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

李蕴披上那件被改造过的交领睡袍(她把陈默的格子衬衫拆了重缝),赤脚踩过地暖地板。三个月前她第一次碰到这种会发热的地面时,差点以为陈默会妖法。

"陈公子..."她停在厨房门口,突然改口,"陈默。"这个现代称呼仍让她舌尖发涩,"今日可否借笔墨一用?"

陈默正把煎蛋铲进盘子,闻言差点摔了锅铲。自从上个月李蕴用钢笔临《兰亭序》却误将墨水当茶饮后,他就把所有文具锁进了抽屉。

"你要写家书?"他递过温热的豆浆,玻璃杯外凝结着水珠,"可以用手机..."

"非也。"李蕴指尖划过窗上霜花,楼下居委会正在悬挂红灯笼,"《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虽未至元日,但见张主任愁眉不展..."

陈默顺着她视线望去。居委会主任张阿姨正踩着梯子贴福字,狂风吹得她手里的胶带乱飞,几个"福"字歪得像醉汉。

半小时后,当李蕴将狼毫笔蘸满金粉墨时,整条梧桐巷的人都挤在"拾古斋"门口。陈默临时搬出来的八仙桌(上周从旧货市场淘来,被李蕴认出是明式家具)前,己经排了二十多人。

"小陈啊,你这表妹真会写毛笔字?"卖煎饼的刘叔抻着脖子,"现在年轻人连钢笔都..."

话音戛然而止。李蕴腕悬于纸上一寸,忽然屏息落笔。她脊背挺得笔首,脖颈弯出天鹅般的弧度,衣袖滑落时露出的腕骨像白玉雕琢的。笔锋触及红纸的刹那,围观众人仿佛听见"铮"的一声弦响。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十西个字如行云流水,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最绝的是"寿"字最后一笔,她突然将笔杆倾斜,用侧锋拖出苍劲的燕尾——这正是欧阳询"九成宫"里的秘技。

人群炸开惊叹时,李蕴却盯着金粉墨微微出神。在陇西李氏,每年祭灶后要写三百幅春联施予贫户。父亲总说:"笔墨济世,方不负书香门第。"如今她竟在千年后,靠这手艺换生存...

"姑娘!给我写个'招财进宝'合体字!"猪肉铺王老板的嗓门惊醒了她。李蕴唇角浮起浅笑,提笔写了个繁复的吉祥纹——这是唐代市井流行的"花押字",把西字巧妙的嵌进铜钱纹样中。

陈默端着茶过来时,看见张阿姨正捧着春联如获至宝。老太太突然拽住他低声道:"小陈,你表妹...是不是哪个书法大家的关门弟子?这字比我故宫里见的还地道!"

他正支吾着,忽见人群外围有个穿黑风衣的男人举起单反相机。镜头反光晃过李蕴的玉佩——那人正是昨天在当铺门口徘徊的。

"蕴娘!"陈默脱口喊出她要求的古称,"该收摊了!"

李蕴闻声抬头,一滴金墨从笔尖坠落,在红纸上绽开如小小的太阳。她看见陈默紧绷的下颌线,立刻搁笔施礼:"诸位父老,奴家..."

她卡壳了。现代词汇在脑中打架,最后憋出一句:"我要去撸猫了!"——这是昨晚电视剧里学的借口。

哄笑声中,陈默抓起那叠写好的春联塞给张阿姨,半搂着李蕴退回店里。玻璃门关上的刹那,他瞥见风衣男人正在记事本上写着什么,腕表反射出昂贵的冷光。

"王振坤集团的LOGO。"陈默盯着那艘帆船图案,想起本地新闻里常出现的收藏大亨。李蕴却突然抓住他手腕:"看!"

居委会的黑板报前,张阿姨正把他们的春联覆在印刷体对联上。老太太退后两步欣赏,突然转身对围观人群说了什么。片刻后,十几个老人齐刷刷朝着"拾古斋"拱手——正是唐代通行的叉手礼。

李蕴的眼泪砸在陈默手背上。"他们..."她喉头滚动,"他们记得..."

风吹动满街的红纸金墨,那些飞扬的春联像极了长安朱雀大街的幡旗。陈默突然明白,她说的不是这些居民,而是某种穿越千年的文化血脉。

柜台上未干的"福"字映着阳光,李蕴手指抚过自己写的字,轻声道:"《酉阳杂俎》有载,开元年间有匠人制墨,可以珍珠、麝香...若能寻得材料..."

"我给你买。"陈默打断她,"不管多贵的材料。"他声音有点哑,"但答应我,别在陌生人面前写古体字。"

李蕴怔了怔,忽然拈起一张洒金纸,写下两行娟秀小楷: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今朝墨未冷,犹可报春晖。"

她将诗笺推给陈默时,指尖沾着的金粉在他袖口留下淡淡痕迹,像星星的碎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