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子有兄弟三个,无姐妹。栓子是老大,二弟柱子躺平啃老,三弟梁子在上初三。
静静的出生,让原本不富裕的家,更加的捉襟见肘。
栓子夫妻除了田间地头劳作,栓子还出去找了份工——建筑工地打杂。
为了顾家,栓子不想出去闯。可离家近的工作,工资不多。
柱子有个小癖好,爱搓两把。平常不缺钱时,热情大方,朋友多,吆五喝六。
可一旦缺钱,他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死缠烂打,沾点亲都要去借钱。
前年,栓子与翠翠刚结婚,柱子就跑到翠翠娘家去借钱。
翠翠她娘眼睛不好,不大认得人,将他当坏人赶了出去。
为此,翠翠与柱子生了嫌隙,见到他就生气。
柱子却是个没皮没脸的,使劲往上凑,就想从翠翠手中借点钱。
渐渐地,翠翠从记恨他去自己娘家借钱,变成了见着他就厌烦,不想搭理他。
翠翠有时被柱子扰烦了,也会扔点钱,想赶紧打发他滚蛋。
这一日,跟往常没两样。栓子去工地,翠翠带着静静去田里干活。
翠翠干得正投入,一时没注意静静,再抬头看时,静静不见了。
翠翠急了,西处张望,只隐约瞅见一个老婆子渐行渐远的身影。
翠翠顾不上想太多,急急向身影追去,可一眨眼,身影就跟没了。
翠翠着急地借座机给栓子工地打电话,可远水解不了近渴。
就在此时,柱子吊儿郎当地晃悠过来,看见翠翠急得慌乱,忙上前打招呼。
“嫂子,咋啦?丢钱了?急成啥了。”柱子半开玩笑地说。
“静静……静静不见了……刚才……”翠翠哽咽出声,声音中带着慌张。
柱子一听,神色认真起来。
“嫂子,你别担心。我去找。”柱子见人就说明情况,央求大家伙帮忙找。
不一会儿,几乎大半村子的人都出动了。
“哇哇——”静静从昏迷中醒来,看着陌生的老婆婆,再看看周围没有妈妈,立马扯着嗓子嚎啕大哭。
“别哭!”老婆婆捂住静静的嘴威胁,“再哭,把你卖了。”
静静虽小,不太能听懂老婆婆的话,但她能感受到老婆婆的恶意,吓得眼睛里包着两包泪,却不敢再哭出来。
“真乖!乖宝宝有糖吃噢。”老婆婆掏出一颗糖,剥去糖衣,塞进了静静的嘴里。
这下,静静的嘴巴占着,只能边吃糖边掉金豆子。
“我好像听到静静的哭声了。”翠翠跟着柱子找,突然发疯似的朝村口跑。
柱子赶忙跟上,这时候可不能大意了。别小的没找到,把大的也弄丢了。
翠翠跑得飞快,柱子小跑着才能勉强跟上。两人一路跑到村口,翠翠东张西望,觉得静静就在附近。
静静确实在,但被老婆婆捂住嘴紧紧抱着,发不出半点声音。
“翠翠,孩子找到了吗?”栓子急赶回来,在村口遇到翠翠忙问。
“大哥,没有呢。刚才,嫂子说听到静静的哭声,死命往这儿跑,可这……”柱子想说,这儿分明没人。
“公安同志,麻烦你们了。”
同行的公安民警问了一下具体情况,领头的邱队向几人使了个眼色,几名民警秒懂。
所谓“母子连心”,虽然有些玄学,但办案中却常常有实际效果。
他们着重排查周围犄角旮旯,很快发现了掉的糖衣和沾满土的糖,那里一大一小的非常明显的脚印,表明刚刚这儿有人。
“你们过来一下,”邱队招呼翠翠和栓子,“辨认一下,这鞋印花样是你们的女儿的吗?”
“是,是我的女儿——”翠翠泣不成声,“呜呜呜——”
栓子抱着翠翠温声安慰着。
邱队根据脚印离去的方向,打了个手势。民警迅速包围过去,很容易抓到了老婆婆,解救了静静。
“谢谢……谢谢……”翠翠和栓子双手合十不停地谢着。
“麻…糖…糖…。”静静在翠翠怀里挣扎着,嘴里不停吐着字。
目送民警们离开,栓子抱起静静,搂着翠翠往家走。
翠翠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递给柱子:“谢谢大家伙的帮忙。”
柱子接过钱,去找村里人,他们还不知情呢。
半个月后,那个老婆婆被判了死刑。
因为她不仅贩卖了很多儿童,而且有不少儿童在她贩卖过程中丧了命,真真罪大恶极。
当然,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