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战术博弈,局势胶着
罗马军队在地道战术失败后,克劳狄乌斯意识到正面强攻和简单的奇袭难以突破汉军防线,遂决定改变战术。他下令军队暂时后撤,佯装准备退兵,实则暗中集结精锐,打算趁汉军放松警惕时,发动一场突然袭击。
在大汉边境城池内,皇甫规和张奂并未因罗马军队的后撤而掉以轻心。张奂看着远处罗马军营逐渐减少的炊烟,对皇甫规说道:“将军,罗马人此次退兵太过蹊跷,我担心其中有诈。”皇甫规点头表示认同:“我也有同感,传令下去,各部队依旧保持高度戒备,不得有丝毫懈怠。同时,派遣斥候密切监视罗马军队的动向,一旦有异常,立刻回报。”
汉军的斥候小心翼翼地靠近罗马军营,发现罗马军队虽表面上在收拾营帐,做出退兵的假象,但实际上却在秘密调动精锐部队,集结于一处山谷之中。斥候将这一重要情报迅速传回城中。
皇甫规得知后,冷笑一声:“果然不出所料,罗马人想故技重施,搞突然袭击。”他与张奂商议后,决定将计就计。皇甫规说道:“我们可以佯装中计,打开城门,派出少量部队追击。等罗马军队发动袭击时,我们的伏兵便可从两侧杀出,将他们包围。”张奂听后,拍手称赞:“此计大妙,定能让罗马人有来无回。”
于是,汉军故意做出一副松懈的样子,城门大开,一队约两千人的骑兵缓缓出城,朝着罗马军队撤退的方向追去。克劳狄乌斯看到汉军出城追击,心中大喜,以为汉军中计。他一声令下,埋伏在山谷中的两万精锐罗马骑兵如猛虎般杀出,朝着汉军骑兵扑去。
汉军骑兵见罗马军队杀出,佯装惊慌失措,转身往回逃。罗马骑兵紧追不舍,一心想要将这股汉军消灭。就在罗马骑兵追至离城池不远时,突然,汉军城楼上响起一阵急促的战鼓声。只见城池两侧的山林中,涌出无数汉军伏兵,瞬间将罗马骑兵包围。
皇甫规站在城楼上,大声喊道:“罗马人,你们中计了!今日便是你们的葬身之地!”汉军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冲向罗马骑兵。罗马骑兵这才发现中计,但为时己晚。他们被汉军重重包围,陷入了绝境。
战斗异常激烈,罗马骑兵虽勇猛,但在汉军的包围下,逐渐难以支撑。汉军的弩箭如雨点般射向罗马骑兵,罗马骑兵的阵型开始混乱。与此同时,汉军骑兵也掉转马头,与伏兵一起对罗马骑兵展开夹击。
克劳狄乌斯在远处看到自己的精锐骑兵陷入重围,心急如焚。他想要派兵救援,但又担心这是汉军的另一个圈套。就在他犹豫不决时,罗马骑兵的伤亡越来越大。
经过一番激烈拼杀,罗马骑兵大败,死伤过半,剩余的骑兵在混乱中突围而出,狼狈逃窜。克劳狄乌斯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全军再次后撤,重新整顿军队。
这一战,汉军再次取得胜利,进一步打击了罗马军队的士气。而罗马军队则陷入了困境,正面攻城难以突破,奇袭又屡次失败,克劳狄乌斯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大汉宫廷,陆川得知前线再次传来捷报,心中欣慰不己。但他深知,罗马军队不会就此罢休,他们一定会想出新的战术。陆川决定进一步加强边境防御,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国家,寻求更多的支持与援助。
使者们带着陆川的亲笔书信,前往周边各国。信中,陆川详细阐述了罗马帝国的扩张野心,以及这场战争对整个地区和平的威胁。他呼吁各国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抵御罗马的侵略。一些国家收到书信后,意识到自身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纷纷表示愿意提供一定的物资援助,甚至有几个国家表示愿意派遣少量军队协助大汉作战。
而在罗马军营,克劳狄乌斯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一位将领说道:“陛下,汉军防御严密,我们正面进攻和奇袭都难以奏效。不如我们绕过这座城池,深入大汉腹地,首捣黄龙。”另一位将领则反驳道:“此计太过冒险,我们深入大汉腹地,后方补给难以保障,且汉军可能会切断我们的退路,将我们困在其中。”
克劳狄乌斯听着将领们的争论,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必须尽快想出一个有效的战略,否则这场战争将会陷入长期的僵持,对罗马帝国极为不利。最终,克劳狄乌斯决定派遣一支精锐部队,沿着边境线寻找汉军防御的薄弱点,进行突破。同时,他命令主力部队继续在原地驻扎,做出随时攻城的假象,迷惑汉军。
大汉边境,皇甫规和张奂也在分析罗马军队的下一步行动。张奂说道:“罗马人此次吃了大亏,想必不会再轻易冒险。他们很可能会寻找其他突破口,我们必须加强对边境沿线的巡逻和防御。”皇甫规点头说道:“不错,传令下去,各巡逻队加大巡逻范围和频率,一旦发现罗马军队的动向,立刻汇报。同时,在边境沿线的险要之地,增设防御工事,以防万一。”
随着双方的部署逐渐展开,大汉与罗马的战争进入了一个胶着的阶段。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对方,寻找着突破对方防线的机会。而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命运,也将对整个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陆川能否带领大汉打破僵局,战胜罗马帝国?一切都充满了悬念,而双方的下一次交锋,也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