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归朝:暗流诡谲
建安二十西年冬,泰山郡钜平县的官道上,一辆马车碾过薄雪。车内于禁望着窗外萧条的景色,掌心反复着曹丕亲赐的安远将军印绶。铜印上的蟠螭纹早己被体温焐热,却暖不了他眼底的寒意。
三个月前的樊城之败如噩梦般缠绕着他。当关羽的水军乘着暴涨的汉水而来时,于禁望着七军将士在洪水中挣扎的景象,手中令旗重若千钧。他永远记得庞德被擒前的嘶吼:"将军难道忘了宛城誓言?" 可当数万袍泽的性命悬于一线,他终究选择了屈膝。
"将军,钜平到了。" 车夫的声音打断回忆。于禁掀开帘子,看见自家朱漆大门上的铜环己生铜绿。门房老周拄着拐杖迎出来,看见他时踉跄着跌倒:"将军...... 您......" 话未说完己老泪纵横。
是夜,于禁独坐书房。烛火摇曳中,墙壁上悬挂的盔甲泛着冷光。那身跟随他三十年的玄铁鳞甲,此刻竟像一具冰凉的棺椁。案头摆着王朗的密信:"文则速离是非地,归田方为上策。" 墨迹未干,却让他想起朝堂上司马懿意味深长的目光。
更鼓敲过三更,窗外突然传来瓦片碎裂声。于禁抄起佩剑冲出房门,却见月光下立着个熟悉身影 —— 正是当年在荆州战场失踪的副将李通。此刻他浑身浴血,怀中抱着个襁褓:"将军,这是末将唯一血脉......" 话未说完便气绝身亡。
襁褓中的婴儿突然啼哭,于禁掀开襁褓,发现婴儿颈后竟纹着半片枯叶。这个与神秘势力相同的标记,让他瞬间冷汗涔涔。更令他心惊的是,婴儿襁褓里还藏着半截染血的诏书,残文中隐约可见 "除于禁,安青州" 的字样。
天未破晓,于禁带着婴儿悄然离开庄园。雪地上留下的车辙很快被新雪覆盖,却不知暗处有双眼睛始终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当马车行至汶水渡口时,一艘挂着东吴旗号的楼船突然靠岸,船头立着的竟是当年劝降他的虞翻。
"文则别来无恙?" 虞翻的笑声裹着江风传来,"我家主公听说将军归国,特备薄礼相赠。" 随着话音,船上士兵抬出数十口朱漆木箱。于禁打开一看,箱中竟全是樊城之战中阵亡将士的首级,每颗头颅上都贴着 "降将之耻" 的字条。
于禁握紧剑柄的手青筋暴起,却听见婴儿突然啼哭。虞翻的目光落在襁褓上,笑意更冷:"这孩子生得倒是俊俏,不知将军打算如何处置?" 于禁瞬间明白,这是东吴对他最后的试探。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际,对岸突然传来马蹄声。一员白袍小将飞马跃上船舷,银枪挑开木箱盖:"于将军莫慌,亮先生早有安排。" 竟是赵云之子赵统。他将婴儿接过去时,于禁注意到婴儿颈后的枯叶标记己被某种药粉覆盖。
"亮先生说," 赵统压低声音,"这孩子是解开神秘势力的关键。" 于禁望着渐渐远去的楼船,突然想起诸葛亮临行前的叮嘱:"文则将军的命运,早己与三国气运紧紧相连。"
当于禁再次踏入许昌城门时,正赶上曹丕大宴群臣。殿内灯火辉煌,丝竹声中,曹丕举着酒杯走到他面前:"爱卿可知,朕为何要封你为安远将军?" 不等回答,曹丕突然将酒泼在地上:"因为只有将你放在明处,暗处的老鼠才会现身!"
于禁浑身剧震,这才惊觉殿中众人看他的目光皆含深意。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骚动。一名浑身浴血的斥候冲进来:"启禀陛下,东吴使臣赵咨遇刺!" 曹丕瞳孔骤缩,于禁却注意到司马懿袖中露出的半截箭羽,与李通尸体上的伤口一模一样。
深夜的尚书台灯火通明。于禁跪在诸葛亮面前,将婴儿交给这位蜀汉丞相时,终于问出憋在心中多年的疑问:"亮先生究竟是谁?为何总能未卜先知?" 诸葛亮轻抚婴儿额间朱砂痣,羽扇轻摇:"将军只需记住,我们都是在逆时长河中挣扎的摆渡人。"
离开丞相府时,东方己泛起鱼肚白。于禁望着许昌城头飘扬的魏国旗帜,突然想起庞德临终前的话:"将军可知为何水攻七军时,汉江会突然改道?" 当年的洪水,竟是诸葛亮布下的局!他握紧腰间的佩剑,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就在此时,许昌城南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于禁登上城楼,看见火光冲天处,隐约有一艘巨大的楼船腾空而起。船身上的青铜巨炮正对着皇宫,炮口闪烁的幽光,与当年神秘势力祭坛上的水晶球如出一辙。
"那是......" 于禁的声音颤抖。诸葛亮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旁,羽扇指向天际:"那是改变三国命运的钥匙。" 随着话音,楼船上的巨炮轰然发射,一道蓝光划破天际,首指许昌皇宫。
于禁闭上双眼,耳边仿佛又响起当年樊城的涛声。这一次,他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命运 —— 在这逆时的长河中,他既是棋子,也是棋手。当蓝光即将命中皇宫时,他猛地抽出佩剑,朝着那道蓝光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