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的高小琴,立刻被浓浓的年味和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所包围。
姐妹俩的新家被高小琴布置得格外温馨。窗明几净,暖气烘得屋里暖融融的。高小琴拉着妹妹,一头扎进了年货采购的大军。超市里人山人海,红彤彤的灯笼和对联映照着每个人的笑脸。
“姐,这个福字好看!”高小凤指着一副绒布材质的立体福字,眼睛亮晶晶的。
“好,买!”高小琴笑着点头,毫不犹豫地放进购物车。
“姐,这个坚果礼盒看着不错,给钟钰师兄家送一份吧?他爸妈一首很照顾我。”高小凤小声提议,带着点羞涩。
“当然要送,还是你想得周到。”高小琴赞许地摸摸妹妹的头,心里满是欣慰。妹妹不仅学业进步,也学会了人情世故,知道感恩。
“还有这个……这个……姐,我们是不是买太多了?”高小凤看着塞得满满的购物车,有点不好意思。
“不多,”高小琴语气坚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难得过年闲下来,一定要热热闹闹的!”她看着妹妹开心的侧脸,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都值了。
高小凤看着姐姐穿梭在货架间,精打细算又毫不吝啬地为这个家、为她挑选年货的背影,鼻尖微微发酸。她比谁都清楚,她们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姐姐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来的,从渔村的绝望到京城的立足,从颠沛流离到安稳富足,每一步都浸透着姐姐的心血。她默默地跟在姐姐身后,帮忙推着越来越沉的购物车,心里的依赖和敬爱更深了。
除夕夜,窗外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璀璨的烟花。小小的餐桌上,摆满了高小琴亲手做的丰盛菜肴:红烧鱼、油焖大虾、西喜丸子、清炒时蔬,还有热气腾腾的饺子。姐妹俩举杯,杯中不是酒,是甜甜的果汁。
“姐,新年快乐!”高小凤的声音带着哽咽,“谢谢你……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
“傻瓜,”高小琴眼眶也了,她伸手擦掉妹妹眼角的泪花,“我们姐妹一体,说什么谢不谢的。新的一年,我们都要更好!祝你学业进步,和钟钰好好的!”她笑着祝福。
“嗯!姐,我也祝你……万事如意,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高小凤意有所指地眨眨眼,脸微微泛红。
温馨的气氛中,高小琴的手机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着“祁同伟”的名字。她的心猛地一跳,脸上不自觉地漾开温柔的笑意。
“喂?”她走到窗边,接通电话,声音不自觉地放柔了几分。
电话那头传来祁同伟低沉而带着磁性的声音,背景似乎很安静:“小琴……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同伟。”高小琴轻声回应,这个名字叫出口,带着一丝亲昵的羞涩。她能想象到他此刻或许在司法局的值班室,或许在他租住的简陋小屋里。
“吃过年夜饭了吗?”祁同伟问,声音里带着关切。
“嗯,刚和妹妹吃完,做了好多菜。你呢?吃了吗?”
“吃了,在食堂简单吃了点。”祁同伟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和坚定,“小琴,你寄来的复习资料我都收到了,特别好!还有……谢谢你那张卡……我……我会用在刀刃上的。”
“别客气,”高小琴连忙说,“那是为了让你没有后顾之忧地备考。进度怎么样?”
“每天都在挤时间看,”祁同伟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拼劲,“白天工作间隙看,晚上回去再啃几个小时。英语是短板,有点吃力,但我每天逼自己背五十个单词,做一篇阅读。专业课还好,有底子在,捡起来不算太难。”他详细地汇报着自己的学习情况,仿佛在向最重要的人做保证,“你放心,我一定会考上!为了……为了不辜负你的期望。” 最后一句,他说得有些艰难,却又无比真诚。
高小琴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声音,描绘着他伏案苦读的身影,心头一片柔软,又充满了力量。她能感觉到他话语里那份沉甸甸的决心,那是为了改变命运,也是为了……她。
“我相信你,同伟。”高小琴的声音轻柔而坚定,像一股暖流,透过电波传递过去,“你一定能行的。别太累着自己,注意身体。”
“嗯,我知道。你也是,好好陪妹妹过年。”祁同伟的声音也温柔下来,“代我向小凤问好。”
“好,你也……新年快乐,万事顺遂。”千言万语,最终化作了最朴素的祝福。
“小琴……”祁同伟低沉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响起,带着一种缱绻的意味,“等我。”
简单的两个字“等我”,像一句郑重的承诺,敲在高小琴的心上。她握着手机,看着窗外绚烂的烟花,嘴角扬起幸福而期待的弧度:“嗯,我等你。”
新学期开始,高小琴的生活再次被紧张的学习填满。政法系的课程难度陡增,案例分析、论文写作、模拟法庭……每一项都要求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投入。她依旧保持着学霸的姿态,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成绩稳居前列。
然而,她并没有忘记“过上好日子”的任务目标。在忙碌的课业间隙,她的第二战场——股市,也在悄然运作。系统成了她隐形的智囊团。
夜深人静,当妹妹己经熟睡,高小琴的笔记本电脑屏幕还亮着。红绿交错的K线图在她眼中跳跃。她结合系统提供的趋势预判,以及自己通过大量阅读财经新闻和分析报告形成的独立判断,冷静地操作着账户。她不再像初入市时那样依赖系统,而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决策的核心在于她自己日益精进的金融嗅觉和风险控制能力。
她的操作风格稳健中带着敏锐的进攻性。当系统提示某只沉寂己久的资源股可能因国际期货价格上涨而启动时,她果断分批建仓;当某只热炒的科技概念股出现高位放量滞涨的技术信号时,她毫不犹豫地获利了结。一个学期下来,她的账户资产又悄然增长了一截,为她和妹妹的未来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与此同时,远在岩台的祁同伟,则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白天要在司法局处理繁琐的事务,面对复杂的人情世故,甚至有时还要应对一些让他倍感压抑的规则。下班后,他拒绝了一切不必要的应酬,一头扎进书本的海洋。
他宿舍房间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桌上堆满了高小琴寄来的北大考研指定教材、厚厚的英语词汇书和习题集。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他把高小琴写给他的信放在案头,每当感到疲惫或自我怀疑时,就拿出来看一看。信纸上娟秀的字迹,字里行间的信任和期盼,还有那个除夕夜电话里温柔的声音,都成了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两人之间的联系,成了彼此忙碌生活里最温暖的慰藉。
有时是信。祁同伟会在某个挑灯夜战的深夜,铺开信纸,向她倾诉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也分享一些工作中的见闻和思考。他的字迹刚劲有力,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她的思念。高小琴的回信则清秀雅致,分享着校园里的趣事、学业上的心得,还有对妹妹近况的提及。她会在信里夹一片北大金黄的银杏叶,或者画一幅未名湖的小速写。
更多的时候是电话。通常是周末的晚上,高小琴在宿舍的阳台上,或者祁同伟在夜深人静的小屋里。电话线连接着相隔千里的两颗心。
“小琴,今天英语阅读做得顺手多了,错题少了一半!”祁同伟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
“太好了!我就说你行的!单词还是要坚持背……”高小琴的声音带着笑意。
“嗯,我知道。你那边呢?听你声音有点哑,是不是又熬夜写文章了?”
“还好……就是最近有个模拟法庭的案子比较棘手……不过快搞定了。同伟,你要注意休息,别熬太晚……”
“放心,我有数。你也是,别太拼……”
简单的对话,没有太多甜言蜜语,却充满了对彼此的关心、鼓励和支撑。听着对方的声音,仿佛就能驱散一天的疲惫,汲取到继续前进的力量。偶尔的沉默里,电流声中流淌着无声的默契和思念。
高小琴握着发烫的手机,望着北方的星空;祁同伟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看着窗外朦胧的月光,心却仿佛己经飞到了未名湖畔那个女孩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