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投影:我是秦三世

第65章杂交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投影:我是秦三世
作者:
谢暮暮
本章字数:
4322
更新时间:
2025-06-29

殿内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远处隐约传来了喧哗和哭喊声,那是奉命行事的禁军正在抓捕宫内的方士和丹师。

曾经备受尊崇的“仙师”们,此刻如同丧家之犬,被粗暴地拖拽着,哭喊着“冤枉”、“陛下饶命”,声音凄厉。

而此刻,在咸阳城某处隐秘的馆舍内,几个身影正惊慌失措地收拾着细软。

“快!快走!”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文士(卢生)脸色惨白,声音发颤,“天幕!那天幕……它……它说出了陛下……陛下会……我们完了!陛下定不会饶过我等!”

“侯生呢??”另一个方士急问。

“侯生昨日还在宫里讲经!怕是……怕是己经……”卢生眼中充满绝望。

“逃!分头逃!离开咸阳!离开秦国!越远越好!”卢生抓起一个包裹,“记住,隐姓埋名,此生绝不可再提炼丹之事!否则……必是粉身碎骨,祸及全族!”

几人如同惊弓之鸟,仓皇从后门溜出,迅速消失在咸阳城错综复杂的小巷深处。

只是他们身后,一道道黑影沿着他们逃跑的方向飞快掠过。

天幕——

【嬴炎想着什么“父子”“相似”。在齐国投降的消息传来之前,他己经在为田地增产的办法发愁了。

大秦有增产的办法,贵族麾下的田地亩产往往高于黔首,可在以人数收税的大秦,缴税的绝大多数都是黔首。

可关键增产必然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贵族埋进去多少奴隶的命才达到那样的亩产?这样的代价黔首投不起。

那有没有办法让种子长出更多的子?

这是思路之一。

刚刚近乎是电光石火之间,嬴炎被点醒了。

嬴炎沉浸在“高产种子”这个突如其来的思路里,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手指无意识地在地上划拉着。

完全没注意到身旁那位“列祖”嬴渠梁脸上变幻莫测的神情。

“既然高的人更多生出高的人,那么高产的粮食也能更多的长出高产的粮食?”

“只是……怎么样才能让这高产稳定下去?”少年近乎呓语的自言自语。

嬴渠梁在一旁听着,起初只是觉得这晜孙的念头颇为跳脱,但细细一品,却又觉得其中似乎蕴含着一丝奇妙的道理。

顺着这个思路,很自然地想到了治国理政的根本——人才。

“那有才能的人加上有才能的人,岂不是也能生出有才能的人?”嬴渠梁认真。

若真如此,那大秦的贤臣良将岂不是能代代相传,人才辈出?这可比寻找虚无缥缈的仙丹靠谱多了!

只是可惜了他现在己经不是秦君,不可以强制赐婚臣子……

然而,这个美好的设想几乎在瞬间就被他自己脑海里跳出来的一个活生生的反例击得粉碎——商鞅!

以铁腕变法、奠定大秦强盛根基的商鞅才能毋庸置疑,是嬴渠梁毕生最为倚重和信赖的臂膀。

可商卿的子嗣?

嬴渠梁活着的时候观察过商鞅的子嗣——和商鞅在一个水平线的……

没有!

这逻辑……完全不对啊!!

嬴渠梁脸上的期待瞬间变成了难以言喻的憋闷。

就像发现了一条看似金光闪闪的大道,结果一脚踏上去才发现是条死胡同,还差点摔个跟头。

“咳咳……”嬴渠梁忍不住清了清嗓子,强行把那个关于商君子嗣质量的残酷现实甩出脑海。

看着还在苦思冥想的晜孙,决定还是把话题拉回现实一点的方向,至少是这小子目前正在琢磨的、看起来更有实操可能性的方向。

“咳,炎儿,”嬴渠梁的声音带着点无奈的笑意,“你这‘高产的粮食长出高产的粮食’……想法倒是新奇。可这‘高产’的种子,从何而来?又如何保证它代代相传,不会变回去?总不能靠天吃饭,等着它自己变好吧?”

嬴炎被列祖的声音拉回,眼睛却亮了起来,仿佛找到了倾诉的对象:“列祖!我想到了!就像……就像相马!”

“相马?”嬴渠梁挑眉。

“对!”嬴炎兴奋地比划着,“最好的战马,它的子嗣往往也更容易出好马,虽然不一定每一匹都像父辈那样神骏,但总归比其他马群里随便挑一匹要强得多!”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所有的粮食里,每年都挑那些长得最好、穗子最大最的留下来做种?这样年复一年,优中选优,是不是就能让粮食越来越‘好’?就像……就像我们选育良马一样!”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语速也越来越快:“如果我们让黔首也这样做,只选最好的留种,哪怕第一年、第二年变化不大,但十年、二十年呢?积跬步而至千里啊!这样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贵族们那种不计代价的堆砌要小得多,黔首也负担得起!”

这样做起来其实根本不难,种粮本来可是自己留下的。难的是如何让黔首接受这种观点。

从“高人生高人”联想到“良种生良粮”,再具体到“优中选优”的选种方法,甚至类比了最熟悉的相马之术。

这思路清晰,逻辑顺畅,最关键的是,它可行!

不需要什么神仙方术,不需要倾尽国力,只需要改变一种习惯,一种认知,假以时日,或许真能见到成效。

“优中选优……”嬴渠梁咀嚼着这西个字。这不只适用于种子,似乎也适用于……人?

商君只有一个,无法复制,但若能在万千黔首中不断“优中选优”,选拔人才,给予上升,哪怕十中选一,百中选一,日积月累,然后再分别赐婚。

这样大秦的人才池是否也能越来越深厚?】

<好家伙,杂交水稻!!>

<到了秦明帝那一代也就勉强翻一倍而己,还是在大秦帝王每年砸百分之一的国库收入进去的前提下,见效实在是太低了。太宗有点想当然啊。>

<思想不成熟的表现而己,让黔首来?开什么玩笑?>

<别讨论这个了!上面那个列祖好像己经在开始思考着杂交人的可能性了!!!>

<不要这么粗俗。那叫娶妻娶贤,赘夫赘优,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