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墓睡了两千年:被考古队挖出

第34章 镇墓

加入书架
书名:
在古墓睡了两千年:被考古队挖出
作者:
可闻君子名
本章字数:
4934
更新时间:
2025-06-19

没过多久,派出去的工作人员就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一手捧着个玻璃杯,里面盛着大半杯清水,另一只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透明物证袋,袋子里装着一支崭新的狼毫毛笔。

最狼狈的,是他怀里还抱着一截枯黄的柳树枝条,上面稀稀拉拉地挂着几片半绿不黄、被寒风蹂躏过的柳叶,边缘己经有些卷曲发干。

“王……王馆长,徐先生……都,都找来了。”年轻人喘着粗气,将东西递到王馆长面前,“柳树都快秃了,我就找着这么几片还算……还算新鲜的。”

“辛苦了,辛苦了。”王馆长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几样东西,像捧着什么绝世珍宝,转身恭敬地呈给徐福。

徐福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对柳叶的品相也不置可否。他先是拿起那支毛笔,在手中转了转,确认是未开封的新笔,才点了点头。

接着,他伸出两根手指,从那截柳枝上捻下三片品相最好的柳叶,放入清水杯中。他没有搅动,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几片柳叶在水中缓缓舒展、下沉。

整个库房里,只听得见众人刻意压抑的呼吸声。苏晴站在一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徐福的每一个动作。她感觉自己不像是在见证一次文物修复,更像是在观摩一场失传己久的古老仪式。

徐福伸出食指,指尖在水面上方虚虚划过,口中念念有词,声音极低,仿佛只是唇瓣的微动,谁也听不清内容。苏晴只看到,随着他的动作,那杯中的清水似乎荡起了一圈无形的涟漪。

随后,他将那支新毛笔的笔尖浸入水中,轻轻一点。

当笔尖提出水面时,上面只沾染了一滴晶莹剔透的水珠。

他没有走向那些竹简,而是转身,走到了库房中央那片最空旷的地面。王馆长等人下意识地后退几步,为他让出更大的空间。

徐福手腕平举,毛笔笔尖朝下。

他开始在光洁的地面上书写,动作行云流水。然而,那饱含清水的一笔落下,地面上却没有任何水迹。仿佛那滴水,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就凭空蒸发了。

他写的不是字,而是一个繁复古奥的符号,笔画曲折,交错缠绕,充满了某种神秘的韵律感。苏晴的专业知识告诉她,这符号不属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中的任何一种,更像是某种符箓的起手式。

当最后一笔落下,徐福手腕一收,那笔尖上的水珠恰好用尽。

他静立片刻,然后猛地抬眼,目光如电,首射那几张铺着竹简的长桌。

“嗡——”

苏晴耳边仿佛响起一声极轻微的、类似金属共振的鸣响。

紧接着,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那些摊放在无酸纸上的残破竹简,表面竟泛起一层肉眼可见的、灰黑色的气雾。那气雾极淡,如同青烟,袅袅升起,却并不消散,反而像是被无形的屏障束缚,在竹简上方一尺左右的范围内盘旋、翻滚,凝聚不散。

“这……这是什么?!”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失声惊呼,满脸骇然。

王馆长也是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他搞了一辈子考古,见过风化,见过腐蚀,见过各种各样的自然损毁,却从未见过这种堪称灵异的景象。

那灰黑色的气雾中,带着一股阴冷、腐朽、令人极不舒服的气息,仿佛是从岁月的最深处逸散出来的死亡味道。

苏晴的心脏猛地一跳,她下意识地抓住了自己的手臂。她终于明白徐福为什么说这些竹简的朽坏“另有蹊C巧”了。这哪里是自然的化学反应,分明是某种她无法理解的能量侵蚀!

徐福对众人的惊骇置若罔闻。他的目光扫过那团盘旋的黑气,眉头微蹙,然后缓缓转向了库房另一侧,那几个存放着同批出土器物的架子。

他的视线从一件件陶器、青铜器上掠过,最后,定格在了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

那里摆放着一个巴掌大小的黑色陶俑。

那陶俑的形制很普通,是一个跪坐的姿态,双手拢在袖中,低着头,五官模糊,烧制得也颇为粗糙,属于那种在大型墓葬中成百上千、毫不起眼的陪葬品。考古队将它清理出来后,也只是按部就班地编号入库,并未给予过多关注。

徐福迈步走了过去。

随着他的靠近,那团盘踞在竹简上方的黑气,竟像是受到了某种牵引,开始不安地涌动起来,甚至分出一缕,遥遥地指向那个黑色陶俑。

“原来是你。”徐福走到架子前,看着那个陶俑,淡淡地开口。

王馆长连忙跟了过来,一脸困惑:“徐先生,这……这只是个普通的镇墓俑啊,有什么问题吗?”

“镇墓?”徐福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带着几分嘲弄,“此物非但不能镇墓,反而是个‘聚阴’的邪器。墓主人生前想必结怨甚多,死后恐仇家魂魄侵扰,故以秘法烧制此物,将墓中所有秽气、怨念、残秽尽数吸纳其中,以求自身安宁。”

他伸出手指,隔空点了点那个陶俑:“它就像一块吸满了水的海绵。在地下沉睡千年,阴阳平衡,尚能自持。可一旦出土,重见天日,阳气一激,它吸纳了两千年的东西,便会慢慢地往外‘渗’。这些竹简材质为木,属阴,又与它同出一源,自然首当其冲,被其阴秽之气所侵,故而朽坏得如此之快。”

一番话说得王馆长等人瞠目结舌,冷汗涔涔。

聚阴邪器?吸纳怨念?

这些只存在于传说和志怪小说里的词汇,从这位活了两千年的“祖宗”口中说出来,再配上眼前竹简上那团诡异的黑气,竟是如此的……合情合理。

一位研究员忍不住小声嘀咕:“那……那这不就是个……辐射源?”

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却意外地让众人瞬间理解了。只是这个“辐射源”释放的不是伽马射线,而是某种更玄乎的“阴秽之气”。

苏晴看着那个不起眼的陶俑,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谁能想到,这个最不起眼的东西,竟然是毁掉珍贵竹简的罪魁祸首?

若是没有徐福,恐怕再过不久,这些竹简就会彻底化为一堆齑粉,而他们这些现代科学家,恐怕还在为库房的温度和湿度焦头烂额,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那……那徐先生,这该如何是好?”王馆长急切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徐福瞥了他一眼,神情恢复了古井无波:“处置之法,倒也简单。”

他顿了顿,似乎在思考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述。

“寻一密闭之器,将其封存,内置干燥木炭,深埋于地下三尺,使其阴阳隔绝,秽气不得外泄。若无此条件……”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库房里的各种现代化设备。

“用你们那个叫‘真空袋’的东西,多套几层,抽尽空气,再把它锁进保险柜里,束之高阁,远离所有有机质文物,也可暂保无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