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利玛窦第一次见面,就试图拉拢自己入教,程光阳心中不禁犹豫起来。
平心而论,他对宗教其实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佛教也好,道教也罢,天主教也一样,说到底都是导人迷信,阻碍文明进步的东西。
但是相较于佛教和道教,天主教无疑是非常特殊的。
佛道两教,在古中国传播千年,己单纯变成了神棍敛财的工具,舍此之外毫无作用。
但是天主教不太一样,这个时代负责对外传教的天主教神父们,不说个个都是科学泰斗吧,起码大多数人都有一技两技之长。
就比如利玛窦,此人不但精通天文、地理、哲学、数学,还有极强的语言天赋,当初奉耶稣会之命来到澳门,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大体掌握了汉语。
随后对方开始大量阅读中国经书,翻译儒家经典,先后将中国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籍,悉数翻译成拉丁文,传播到欧洲,为欧洲的启蒙运动带去了深厚影响。
除此之外,利玛窦还与中国儒士瞿太素,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与明朝官员李之藻合作编写了《浑盖通宪图说》,又绘制了著名的“坤舆万国全图”。
为中西方的科学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这也不代表对方就是纯粹的好人,实际上利玛窦来华之初,也曾萌生过武力征服中国的念头,只不过后来发现不太可能实现,才就此作罢。
不过尽管如此,一个人愿意为了信仰离开故乡,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坚持传教数十年,这份勇气与毅力,还是值得敬重的。
只是敬重利玛窦,不代表就要信仰天主教——天主教坚持一夫一妻制,不允许信徒纳妾,光是这一点程光阳就难以接受。
自己前不久才收了妙染,不给她个妾室的名分,如何说得过去。
“利先生,关于是否加入圣教之事,仓促之间,在下不好做出决定,首先我个人需慎重考虑一段时间,其次还得禀明家母,征求她老人家的意见,望利先生周知。”
仔细斟酌了许久,程光阳既没有答应利玛窦,也没有首接拒绝,而是选择了模棱两可的回复——唯有如此,他才能继续与天主教会,以及其他己经入教的官绅们保持来往。
此时距离利玛窦进入大明国境,差不多快有二十年了,天主教在华也算成功吸引了一批信徒,其中不乏许多官员士绅。
这些人如果能善加笼络,将来未必不能视作一支政治力量。别的不说,最起码天主教的信徒们,是一群有真才实学的人,远胜那些只会空谈性理的腐儒百倍。
应该说,程光阳一开始考虑的就是这件事,所以他才会与利玛窦见面。
“善哉……”
利玛窦来中国这么多年,当然知道程光阳这些客套话的意思。
不过既然对方没有把话说死,那就说明还有回旋的余地,自己也不能指望第一次见面就说服他。
想到这里,利玛窦于是合袖道:
“程公子,蒙大明皇帝陛下恩准,圣教在京师大时雍坊第十西铺,建有教堂一所,鄙人如今暂居其处,公子若有闲暇,欢迎到教堂雅叙,届时鄙人可为程公子引荐其他教友。”
利玛窦的话正中程光阳下怀,他当即点头道:“既是利先生盛情相邀,过几天程某一定亲自到访。”
利玛窦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起身就此告辞。
利玛窦走后,程光阳命妙染查看对方送给自己的礼物都有些什么。
经过妙染的检点,发现有西洋风景画两张、倭扇三把、棱镜一方,水晶笔架一副。
至于程光阳感兴趣的望远镜、钟表之类的精巧器物,则一件也没有——
看来作为一介举人,他在利玛窦心中的地位,还不能算是太高。
…
接下来的一个月,程光阳并未忘记利玛窦所言,很快便亲自前往大时雍坊的天主教堂参观。
动身之前,他本想约好友郑毓麒和吴天策同往,结果二人到京之后,都染上了歪风邪气,成日流连于烟花柳巷,对洋和尚盖的寺庙不感兴趣,不肯跟从。
程光阳没办法,只好带上侍妾妙染,亲随客光先,以及其他几名家奴,自行前往。
这趟行程对程光阳而言无疑是非常值得的。
对于程光阳这么快就回访自己,利玛窦颇感意外的同时,心中也暗自高兴,认为拉拢他加入天主教一事,极有希望,当即为他介绍起了在京的教会人员。
在利玛窦的介绍下,程光阳结识了罗马教廷派遣入华的其他几名传教士,如熊三拨、庞迪我等人。
至于信教的大明官员,除翰林院检讨徐光启尚在京师之外,其他如李之藻、杨廷筠等人,眼下都返回了故乡。
徐光启的名字,程光阳在后世时便耳熟能详,当即请求利玛窦为自己引荐。
利玛窦答应促成此事,很快致信徐光启,于数日之后,成功让两人见面。
“久闻徐前辈大名,晚生泉州府举人程光阳,有礼了。”
徐光启时年五十有二,整整比程光阳大三十二岁,程光阳对他非常尊敬,一见面便主动作揖,开口更是以前辈称之。
“啧啧……近来名满半个京城的程复甫,就是阁下么,果然闻名不如相见,想不到竟是如此一位俊秀人物。”
徐光启虽不解程光阳为何对自己如此客气,不过听说利玛窦说,此人似乎对圣教很感兴趣,作为天主教徒的徐光启,自然希望再多几个教友,因此对程光阳同样很是热情。
在利玛窦的安排下,两人在大时雍坊的天主教堂——即后世的北京南堂,开始了长达两个时辰的谈话。
从天文地理,谈到神学、哲学、数学,以及欧罗巴诸国的风土人情。
徐光启惊讶地发现,程光阳对这些海外事物的了解,明显远在自己之上,心中将他惊为天人。
当即出言劝说道:“复甫既对泰西学说如此通彻,何不就此受洗,入我圣教,为大明百姓沐浴天主福音之事,尽一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