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第104章:未名湖畔的晨光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作者:
冰城酒家
本章字数:
4522
更新时间:
2025-06-23

清晨五点半,北大的校园还笼罩在朦胧的雾气中。

韩春明抱着几本厚重的历史典籍,踩着石板路上的露水,缓步走向未名湖畔。

湖畔的长椅上己经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周晓白。

她裹着一件浅灰色的棉布外套,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正低头翻阅着一本英文文献。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嘴角微微扬起:"今天又比我晚。"

韩春明笑着在她身旁坐下,从书包里取出两个还冒着热气的包子:"食堂刚出锅的,趁热吃。"

周晓白接过包子,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背,两人都下意识地缩了一下,随即相视一笑。晨风拂过湖面,泛起细碎的波纹,倒映着天边初现的霞光。

"《宋元海外贸易考》看完了?"周晓白咬了一口包子,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书上。

韩春明点点头,翻开做了密密麻麻笔记的一页:"泉州港的贸易网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特别是香料这条线..."

他的声音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朗,手指沿着书页上的地图轻轻划过,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商船扬帆的轨迹。

周晓白托着下巴,目光从书页移到他的侧脸——韩春明讲起历史时,眼睛总是亮得惊人。

"对了,"她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叠手稿,"这是我翻译的阿拉伯商人游记里关于香料贸易的部分,可能对你的论文有帮助。"

韩春明接过手稿,惊讶地发现上面不仅有工整的中文翻译,还用红笔标注了与中文史料的对照。

他抬头看向周晓白,后者正假装专注地整理书包,耳根却微微泛红。

"你熬夜了?"他注意到她眼下淡淡的青色。

周晓白摆摆手:"反正要赶经济史的论文,顺便..."

话未说完,图书馆的方向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两人同时站起身——六点了,图书馆开门了。

历史系的教室里,老教授正在黑板上写下"明代漕运制度"几个遒劲的大字。

阳光透过老式木窗斜斜地照进来,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浮动。

"韩春明,"老教授突然点名,"你来说说,漕运对明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坐在后排的韩春明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时课桌发出轻微的响声。

"漕运不仅是粮食运输系统,更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商业网络。"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通过漕船返程时的'随带土宜'政策,形成了南北货物流通的固定渠道..."

老教授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手中的粉笔不知不觉停在了半空。

"继续说。"

韩春明翻开自己绘制的漕运路线图:"以万历年间为例,漕船从南方运粮北上时,返程会携带北方的棉花、药材。

这种双向流动催生了沿河城镇的专业市场,比如临清的布市、济宁的药市..."

他的分析条理分明,不时引用《明实录》中的具体数据。周晓白坐在前排,悄悄回头看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下课铃响起时,老教授特意走到韩春明身边:"你的毕业论文选题定了吗?"

"想研究明代海外贸易与国内市场的联动关系。"韩春明恭敬地回答。

老教授从公文包里抽出一本装订好的手稿:"这是我早年整理的《闽中海错疏》笔记,里面有些香料交易的记载,你拿去参考。"

周围的同学投来羡慕的目光。韩春明双手接过,深深鞠了一躬。

***

午后,经济系的课堂上,周晓白正在做小组报告。

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藏青色长裙,站在讲台上从容不迫地展示着数据图表。

"...198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1979年增长了30%,其中轻工业品占比..."

她的分析简洁有力,不时引用最新的统计年鉴。

韩春明悄悄从后门溜进来,坐在最后一排的空位上。周晓白看到他,眼睛微微一亮,随即继续专注地讲解。

"值得注意的是,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开始成为外贸新生力量..."

教授频频点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报告结束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周晓白收拾讲稿时,发现最后一页多了一张字条:"分析得太精彩了!晚上七点,图书馆老位置?——春明"

她抿嘴一笑,将字条夹进了课本。

傍晚的图书馆灯火通明。韩春明和周晓白坐在他们惯常的角落——靠窗的第三张桌子,旁边是一排厚重的《西库全书》影印本。

韩春明正在誊写论文草稿,钢笔尖在稿纸上沙沙作响。

周晓白则对照着英文原版书,在稿纸上写写画画。

偶尔两人同时伸手去拿墨水瓶,指尖相触又迅速分开,各自低头继续工作,只有泛红的耳尖泄露了心事。

窗外,夜色渐深,图书馆的灯光一盏接一盏熄灭,最后只剩下他们这一区还亮着。管理员老先生走过来,轻轻敲了敲桌子:"同学们,要闭馆了。"

两人这才惊觉己是晚上十点半。匆忙收拾书本时,周晓白的笔记本不小心掉在地上,散落的纸页中露出一张素描——未名湖畔的晨景,还有一个专注读书的侧影。

韩春明弯腰帮她捡起,看到画微微一愣。周晓白慌忙夺过,塞进书包最里层:"随便画的..."

路灯下,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偶尔重叠在一起。韩春明突然开口:"明年就毕业了。"

"嗯。"周晓白轻声应道,踢了一颗小石子,"你有什么打算?"

韩春明望着远处图书馆的尖顶:"可以...去做些实际的事情。历史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它应该活在当下。"

周晓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夜风吹起她的发梢,带着初秋的凉意。

"我支持你。"她突然说,声音很轻却很坚定。

韩春明转头看她,周晓白却己经快步走向女生宿舍的方向,只留下一句飘在风中的"明天见"。

宿舍里,韩春明在台灯下翻看着周晓白给他的翻译手稿。一张夹在中间的纸条悄然滑落:

"春明:

历史告诉我们,变革的时代需要敢于实践的人。

无论你做什么选择,记得未名湖畔永远有一盏灯为你亮着。

晓白"

他小心地将纸条夹进日记本,望向窗外。

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像是一条通往未来的银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