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是血的周言看着吵吵嚷嚷的众人,大声说道:“都别争了!我家就拿这两头猪,我哥也不参与剩下的分配了。剩下的10头猪,参与捕杀野猪的,出力多的多分些肉,受伤的村民也多分点。完了再留一部分,给参与、没参与捕杀的村民熬猪杂汤,大伙一起吃!”
村民们听周言这么一说,都安静了下来。周言的提议,既考虑到了捕杀野猪时出力的人,又兼顾了没参与的村民,似乎是个不错的办法。
村长点头称赞:“周言这主意好,大伙就这么办!” 于是,在村长的组织下,参与捕杀野猪且出力多的村民,开始挑选较大块的野猪肉。那些在搏斗中受了伤的村民,也额外多分到了一些,以作补偿。
分配完给出力者和受伤村民的份额后,还剩下一部分猪肉和猪杂。几位妇女自告奋勇,负责将这些食材处理干净,准备熬煮猪杂汤。她们在山坳里找了几块石头,支起一口大锅,添上清水,把切好的猪肉和猪杂放入锅中。不一会儿,锅里便“咕噜咕噜”地翻滚起来,浓郁的肉香弥漫在空气中。
没参与捕杀野猪的村民们围在锅边,眼巴巴地等着猪杂汤熬好。孩子们更是兴奋地在一旁跑来跑去,嘴里嚷嚷着:“要喝猪杂汤咯!”
周言一家决定着手处理这两头猪。天气酷热难耐,家里的盐本就所剩不多,为了能让猪肉保存久些,周言思索一番后,打算将一部分肉熏制成肉干。
趁家人不注意,悄悄从空间里拿出一些粗盐,轻轻倒入盐罐子里,与原本所剩不多的盐搅拌在一起,尽量让增添的盐看起来不那么明显。可即便如此,面对两头猪这么多肉,盐的数量依旧捉襟见肘。
无奈之下,周言又想出一个办法,把一部分肉用火烤熟做成熏肉。指挥哥哥们:“哥,咱赶紧去找些松树枝来,得用这树枝烤肉。” 哥哥们听后,立刻西散开来,在周围寻找松树枝。与此同时,周言和其他家人开始动手将猪肉切成一条条的,准备制作熏肉。
趁着大家都在忙碌地找树枝、垒架子,周言瞅准时机,又从空间里抓出几把盐,迅速码在切好的肉条上。此时夜色渐浓,光线昏暗,旁人也瞧不太真切。
很快,哥哥们找来了松树枝,大家把树枝架好,将肉条整齐地摆放在上面。火焰舔舐着树枝,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松枝特有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与肉香交织在一起。周言和家人们守在一旁,时不时翻动着肉条,确保每一处都能熏烤均匀。
他们满心期待着,这些熏肉能顺利制成,这样在接下来漫长的逃荒路上,便不用担心肉会坏掉,也能给一家人补充些营养……
另一边,大锅熬煮的猪杂汤,正散发着的香气,终于大功告成。村民们闻着香味,纷纷围聚过来,准备分食猪杂汤。大伯母瞧见这场景,赶忙朝着两个堂哥喊道:“老大、老二,你们俩麻溜儿地拿个大盆,去把咱家那份猪杂汤端回来。”
大堂哥和二堂哥立马应了一声,转身就去拿了个大盆,挤进人群排队。不多时,两人费力地端着满满一大盆猪杂汤,小心翼翼地走了回来。
大伯母笑着接过盆,一边从屋里拿出几个碗,一边说道:“来,都过来,一人一碗,咱也尝尝这鲜美的猪杂汤。” 一家人迅速围拢过来,脸上满是期待。
此时,熏肉的火还在烧着,肉香与猪杂汤的香味交织在一起。大家端着碗,一边喝着猪杂汤,一边就着中午剩下的兔肉和鱼肉,吃得那叫一个满足。这一顿,可算是让大家在逃荒的艰苦日子里,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那些分到较多野猪肉的人家,看着周言家有条不紊地熏着肉,觉得这法子能让肉保存久些,便纷纷跟着学起来。一时间,整个山坳里都是忙碌的身影,大家都在为保存食物而努力着。一首到后半夜,众人实在疲惫不堪,才各自找地方休息,山坳这才渐渐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