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美利坚当地主

第七十六章 水土不服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我在美利坚当地主
作者:
冰城酒家
本章字数:
5878
更新时间:
2025-06-22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烈日炙烤着橄榄园,叶枫摘下宽檐草帽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眼前这片延绵起伏的山坡上,整齐排列着数百棵古老的橄榄树,树干粗壮扭曲,树冠在热风中沙沙作响。

"他们不接受任何改变,"当地农业合作社主席佩德罗摊开双手,浓重的西班牙口音里满是无奈,"特别是来自美国的技术。"

这是欧洲肥料厂首个试点选址,本该在一周前动工,却因当地农民的抵制而陷入僵局。

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抵触——这些世代经营橄榄园的农民,对"外国人的新花样"抱有本能的怀疑。

"他们说我们的肥料会'杀死'土壤微生物,"卡洛斯翻看着抗议传单,上面用西班牙语写着"NO A LOS EXPERIMENTOS"(不要实验),"完全误解了有机肥料原理。"

更棘手的是,当地政府迫于压力,暂缓了施工许可审批。

佩德罗私下透露,有位名叫阿尔瓦雷斯的议员在背后煽动,此人与传统化肥企业关系密切。

"典型的既得利益阻挠,"克莱因的助手玛蒂娜一针见血,"但我们必须找到突破口。"

团队决定调整策略。与其强行推进,不如先建立信任。叶枫提议举办开放式田间示范,用实际效果说服农民。

佩德罗勉强同意提供一小块试验田,但警告说"别抱太大希望"。

示范当天,烈日依旧。叶枫和卡洛斯亲自操作,将处理过的橄榄渣与当地土壤混合。

围观的人群中,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农突然挤到前面,抓起一把混合物在指尖搓揉,然后凑到鼻子前嗅了嗅。

"闻起来...不坏,"老农的评论引来一阵窃笑,"但比唐·费尔南多的鸡粪差远了。"

这个意外的互动成了转折点。

卡洛斯抓住机会,邀请老农们参观他们引以为傲的堆肥鸡舍——一个散发着浓郁气味的传统设施。

在那里,卡洛斯展示了如何将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结合,既保留有益微生物,又提高效率。

"看,我们不是要取代你们的智慧,"卡洛斯用临时学的西班牙语夹杂英语解释,"而是让它更强大,就像给老藤嫁接新枝。"

这个接地气的比喻慢慢融化了坚冰。

几位老农开始提问,问题从怀疑逐渐转向好奇。

最令人意外的是,那位第一个发言的老农——大家叫他"老佩佩"——主动提出让自己的孙子帮忙翻译,因为年轻人"懂这些新词儿"。

三天后,施工许可奇迹般获批。佩德罗透露,是老佩佩在村议会上一锤定音:"我活了大半辈子,能分辨什么是真东西。让这些美国人试试吧,反正那块地今年收成也不好。"

欧洲首座肥料厂终于破土动工。

与加州版本不同,这座厂融入了许多当地元素:红瓦屋顶、白色外墙,甚至还有一个供农民休息的凉廊。克莱因称之为"技术本土化"的典范。

"在欧洲,传统与创新必须联姻,"他在动工仪式上说,"否则两者都活不好。"

就在西班牙项目渐入佳境时,农场传来消息:地下湖数字孪生系统检测到异常数据模式。

水位下降虽己趋缓,但计算机模型显示湖底可能存在未知的水系通道。

"就像浴缸的排水口,"水文专家在视频会议中比喻,"我们不知道它通向哪里,但确实有水在流失。"

这个发现令人不安。地下湖是农场生态系统的核心,任何不可控的水流失都可能影响整个区域的水文平衡。

更糟的是,随着夏季临近,灌溉需求将大幅增加,可能加剧问题。

叶枫立即召集专家团队商讨对策。

瑞士水文专家安德烈·穆勒建议先进行示踪剂测试,确定水流方向和速度。这是个标准程序,但需要向环保部门申请特别许可。

"审批至少需要六周,"安东尼奥查看法规后叹气,"而且必须公示,可能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正在犹豫之际,克莱因推荐了一个替代方案:使用无害的荧光纳米粒子作为示踪剂,这种新技术在瑞士己获特批,但美国尚未普及。

"更安全,更精确,而且不需要公示,"克莱因在邮件中写道,"我的团队下周就能到位。"

这个提议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也让叶枫隐隐担忧——对地下湖的关注度过高,会不会重蹈蓝水资本的覆辙?但水位问题确实刻不容缓,最终他还是同意了。

纳米粒子测试当天,农场来了三辆贴着瑞士牌照的越野车。

穆勒的团队专业而高效,不到两小时就完成了粒子注入和监测网络部署。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名叫埃莉诺·施密特的女研究员,她操作设备的手法娴熟得令人惊讶。

"你以前做过类似工作?"叶枫随口问道。

施密特的手微微一顿:"在阿尔卑斯山区...很多溶洞研究。

"她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德语口音,眼睛始终没离开监测屏幕。

测试数据需要48小时分析。

这段时间里,欧洲项目又有了新进展。

卢卡从托斯卡纳打来电话,兴奋地宣布意大利农业部有意在全国推广肥料厂模式。

"他们甚至想列入欧盟农业创新基金!"卢卡的声音因激动而提高八度,"想象一下,整个地中海橄榄产业都用我们的技术!"

这个好消息伴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

理查德初步估算,仅意大利市场就能带来每年300万欧元的授权费收入。更可贵的是,欧盟的认可将为技术打开全球市场大门。

"但我们必须控制扩张速度,"伊丽莎白提醒道,"西班牙一个试点就够头疼了,同时铺开太多国家会分散我们的精力。"

团队决定采取"中心辐射"策略:先巩固西班牙基地,再向意大利和希腊扩展,最后覆盖整个地中海盆地。

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虽然慢,但更稳健可持续。

纳米粒子测试的初步结果在预期时间内出炉,却带来了更多疑问。

数据显示地下湖确实存在水系通道,但流向与所有己知地质模型都不符——水不是流向附近的河流或海洋,而是垂首向下。

"就像有个地下瀑布,"穆勒困惑地挠着头,"这在石灰岩地区很常见,但你们这里是花岗岩基底..."

更奇怪的是,荧光粒子在24小时后全部消失,没有按预期出现在任何下游监测点。施密特提出一个大胆假设:可能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空洞,吸收了渗漏的水。

"需要地质雷达扫描确认,"她建议道,"但风险很高,可能扰动脆弱的地质结构。"

这个进退两难的局面让叶枫想起了71号样本风波。

又是一次地下湖引发的谜团,虽然性质完全不同,但那种被未知因素牵制的感觉如出一辙。

"暂时观察,"他最终决定,"只要水位稳定在安全范围,就不贸然行动。"

这个保守策略得到了克莱因的支持。

"在欧洲,我们学会与自然谈判,而不是征服它,"他在电话中说,"有时候,观察比行动更有智慧。"

随着夏季来临,农场进入了年度最忙碌的时节。

金冠苹果开始挂果,薰衣草迎来盛花期,蜂蜜产量达到峰值。与此同时,欧洲订单源源不断,肥料厂三班倒运转。

水位问题暂时被繁忙的日常掩盖,但监测系统仍在持续记录着每个细微变化。

一个闷热的傍晚,叶枫巡视完果园回到办公室,发现施密特独自站在数字孪生系统的屏幕前,眉头紧锁。

"有新发现?"

施密特似乎被吓了一跳,但很快恢复专业态度:"水位波动出现规律性...像在呼吸。"

她调出数据图表。

确实,过去一周的水位变化呈现出奇特的韵律:每天傍晚下降2-3厘米,凌晨又回升1-2厘米,如同潮汐一般。

"花岗岩地区不该有这种水文现象,"施密特的声音透着科学家的兴奋,"这可能是新发现!"

叶枫却感到一丝不安。

自然界的新发现往往意味着商业的新变数,而农场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

但看着施密特闪亮的眼睛,他没有泼冷水,只是建议继续观察,记录完整周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