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清晨,蒙特雷机场的候机厅里,叶枫正帮路易斯整理行李。
窗外飘着细雨,跑道上的一架小型螺旋桨飞机正在做起飞前的检查。
"传真机放在这个包里,"叶枫拉紧行李袋的束口,"卡洛斯说缅因那边的旅馆己经确认可以接收传真。"
路易斯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着挂在脖子上的U盘——里面存着农场所有技术资料的备份。
少年今天穿着崭新的格子衬衫,是玛利亚特意为他赶制的,领口还绣着海崖农场的标志。
"别忘了每周三要给'银边扇贝'测量壳厚,"叶枫继续叮嘱,"数据记录在那个绿色笔记本上。"
"我都记着呢。"路易斯从背包侧袋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注意事项。这个习惯是跟叶枫学的,只不过他用的是普通线圈本,而不是叶枫那本昂贵的真皮记事本。
卡洛斯走过来,手里拿着三张登机牌。这位前物理老师今天难得地刮了胡子,头发也用发胶梳得一丝不苟。
"航班没有延误,"他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圆形时钟,"我们该过安检了。"
叶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这是头两周的生活费。缅因现在零下十几度,下飞机记得买厚外套。"
路易斯接过信封,突然红了眼眶。他猛地抱住叶枫,像只受惊的小兽般颤抖着。叶枫轻轻拍了拍少年的后背,闻到一股淡淡的鼠尾草香——那是农场自制肥皂的味道。
"去吧,"叶枫松开手,"三月份第一批'银边扇贝'上市时,我要看到你的学习成果。"
看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在安检口,叶枫长舒一口气。
候机厅的广播里正在播放诺拉·琼斯的《Don't Know Why》,这首2002年的老歌让他恍惚间想起穿越前的世界。摇摇头,他拿起挂在腰间的摩托罗拉对讲机:
"艾米丽,帮我接农场总台。"
回到农场时己近中午。
工人们正在新建的贝壳加工车间安装设备,电钻声此起彼伏。
这批从德国进口的初级切割机花掉了联邦贷款的一大部分,但比起手工加工,效率提升了三倍不止。
"叶先生!"胡安小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传真,"缅因大学那边确认收到学员资料了。这是课程表。"
叶枫接过那张还带着热敏纸余温的传真,上面详细列出了第一周的学习内容:周一贝壳分类、周二传统切割技法、周三抛光工艺...周五是实地考察当地的传统贝壳加工作坊。
"潜水组今天有报告吗?"叶枫折好传真塞进口袋。
胡安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正要跟您说这个。卡洛斯临走前交代的日常监测发现异常,3号区域的水温比昨天升高了0.8度。"
这个变化看似微小,但对于常年保持恒温的地下湖来说极不寻常。叶枫立刻赶往监控室——其实只是个放满了记录本和简易仪器的小房间。
墙上钉着的手绘湖底地图上,3号区域被标上了一个红色问号。
"潜水日志呢?"
技术员递过来一个浸湿的笔记本:"今天早上的记录。潜水员说那个区域的湖底沙有明显扰动痕迹,像是被什么翻动过。"
叶枫皱眉。没有不明生物,没有机械设备,水温怎么会无缘无故变化?他拿起对讲机:"准备小船,我要亲自下去看看。"
半小时后,叶枫穿着潜水服站在湖边。二月的湖水冰冷刺骨,即使穿着加厚的潜水衣也能感受到寒意。他调整好面罩,咬住呼吸器,向岸上的胡安竖起大拇指。
水下世界安静得可怕。
手电筒的光束穿透幽蓝的湖水,照亮了悬浮的微粒。3号区域位于湖的西北角,距离石墙约十五米。
随着深度增加,叶枫明显感觉到水温在上升——不是错觉,真的有热源。
湖底的景象更令人吃惊。原本平整的沙床上出现了一道长约两米的裂缝,细小的气泡正从裂缝中缓缓渗出。叶枫用防水相机拍下这一幕,然后小心地采集了一些渗出的水样。
上岸后,叶枫立刻将水样送到临时实验室。技术员用老式分光光度计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异常区域的矿物质含量明显增高。
"像是地热活动,"技术员擦着镜片上的水雾,"但这一带从没有过火山或温泉记录。"
叶枫沉思片刻,突然想起什么:"去把罗伊叫来。"
老牧场主很快赶到,手里还沾着饲料碎屑——他正在帮忙喂养新引进的种苗。
"你祖父的日记里,有没有提到过地下湖的水温变化?"
罗伊皱眉回忆:"好像有一页...说1901年冬天湖水突然变暖,死了不少鱼。"他顿了顿,"对了!笔记里还提到'魔鬼的呼吸',老辈人认为是地底的气体泄漏。"
这个民间说法引起了叶枫的兴趣。他让技术员继续监测水温变化,自己则去档案室翻找罗伊提到的记录。
档案室里堆满了发黄的笔记本和地图。经过两小时的搜寻,叶枫终于在一本标着"1900-1905"的皮面笔记本中找到了相关记载:
"腊月十七,湖面不结冰,鱼皆浮头而死。掘岸三尺,见热气蒸腾如釜中水。
印第安人言,此乃大地之息..."
这段用羽毛笔写就的文字旁,还画着一个粗糙的示意图:湖底裂缝中冒出波浪线,旁边标注"气热,硫味"。
叶枫立刻给科尔博士发了传真,附上照片和记录。这位农业部专家对地质学颇有研究,或许能解释这种现象。
傍晚时分,传真机突然响起。科尔博士的回信比预想的快得多:
"初步判断为季节性地下气体释放,可能与潮汐压力变化有关。己联系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同事,建议安装临时监测设备。切勿靠近排气区域,可能有毒。"
这个警告让叶枫连夜召开了安全会议。潜水作业暂时停止,3号区域被浮标隔离。工人们在湖边竖起了警示牌,用鲜红的油漆写着"DANGER"。
第二天清晨,叶枫正在办公室研究监测方案,艾米丽敲门进来:"路易斯从缅因发来传真了!"
热敏纸上是一幅手绘的工具草图,旁边潦草地写着:
"叶先生!作坊的老匠人用的切割工具和罗伊祖父笔记里画的一模一样!他们说这是'捕鲸人技法',十九世纪从南太平洋传过来的。
明天要去实地考察一个百年作坊,据说还保留着原始工具。P.S. 这里冷得鼻涕都结冰了。"
叶枫不禁莞尔。他将传真钉在墙上的"学员进展"栏里,旁边是卡洛斯发来的课程笔记——这位前物理老师用严谨的表格记录了每天的学习内容。
中午时分,一辆印有USGS标志的越野车驶入农场。
地质专家艾伦·麦考密克是个满脸雀斑的红发男子,说话带着浓重的波士顿口音。
"你们这个湖可真是个地质学糖果店,"他一边安装便携式气体分析仪一边说,"季节性排气现象在石灰岩地层很罕见,但并非没有先例。"
监测设备看起来像是个加大号的热水瓶,连接着各种管线和表盘。麦考密克解释说这是改良版的火山气体收集器,可以实时分析成分。
"数据会存储在这个盒子里,"他拍了拍一个金属外壳的仪器,"每天中午12点准时通过卫星传输一次。别碰它,这玩意儿比你的农场还贵。"
接下来的几天,农场的工作重点转向了安全防护和设备安装。
水温监测从每天两次增加到每小时一次,工人们轮班值守。
异常区域的温度在第三天达到了峰值——比平均水平高出1.2度,然后开始缓慢下降。
2月10日,路易斯发来一份令人振奋的传真。
附件是一张黑白照片的复印件,上面是一组古老的贝壳加工工具,与罗伊祖父笔记中的插图几乎一致。
"作坊主人说,这套工具是1880年代一个加州水手带来的,"传真上写道,"他们叫它'太平洋魔法',因为能用普通贝壳做出珍珠般的光泽。
卡洛斯己经画好了详细尺寸图,下周就能仿制一套寄回农场!"
叶枫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正在车间调试新设备的工人们。何塞——那位总是抱怨工具不好的木工组长,盯着照片看了许久,突然拍案叫绝:
"原来如此!他们用鲸鱼骨做抛光轮,难怪效果不一样!"
这个发现让车间的改造工作有了新方向。叶枫批准购买了一批特种木材和天然纤维材料,准备等卡洛斯的详细图纸一到就开始制作传统工具。
地下湖那边,排气现象在第七天逐渐平息。
麦考密克的分析结果显示,释放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少量硫化氢,没有检测到致命物质。
"就像大地打了个嗝,"红发地质学家幽默地说,"不过建议你们每年这个时候都做监测,这种地质活动可能有周期性。"
叶枫站在湖边,望着重归平静的湖水。
危机解除的轻松感与对新发现的期待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