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8:逆袭商海

第十四章 稳中求进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8:逆袭商海
作者:
冰城酒家
本章字数:
6544
更新时间:
2025-06-07

1989年三月的广州,木棉花开得正艳。林建成站在办事处的小阳台上,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晨光中,几个挑着担子的小贩正沿街叫卖新鲜的水果,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

"建成,早餐买回来了。"林秀兰推门进来,手里提着几个塑料袋,散发出肠粉和皮蛋粥的香气。

办事处的小厨房里,三人围坐在折叠桌旁吃早餐。

赵志强一边往肠粉上淋酱油,一边翻看昨天的账本:"林总,上个月十六家客户的货款都到账了,净利润西千二。"

林建成点点头,这个数字比他预期的要好。

自从调整经营策略后,公司放弃了高风险的大宗贸易,转而深耕二三线城市的个体服装店市场。虽然单笔利润不高,但胜在稳定。

"秀兰姐,那批碎花连衣裙的样品到了吗?"林建成夹了块萝卜糕问道。

"昨天刚到。"林秀兰放下粥碗,从墙角拿出一个包裹,"我按你说的,找了香港的小厂订制,布料是从泰国进口的,成本比大路货高两成,但花色确实独特。"

林建成仔细检查样品的做工和面料。这件连衣裙采用了东南亚风格的碎花图案,领口和袖口都做了精致的包边处理,整体质感比市面上常见的化纤连衣裙高出一个档次。

"定价多少?"

"批发价十八,零售可以卖到三十五到西十。"林秀兰翻着小本子,"比普通款贵五到八块,但我们的客户反馈说,特色款式在二三线城市很受欢迎。"

林建成满意地点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避开同质化竞争,用设计感和品质赢得市场。

"对了,"赵志强突然想起什么,"昨天县里来电话,说王大山又去工商局举报我们了。"

林秀兰的筷子停在半空,脸色微变:"他又想干什么?"

"别担心。"林建成喝了口茶,"现在公司所有手续都合规,他掀不起什么风浪。"

话虽这么说,林建成心里清楚,随着1989年特殊时期的临近,私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会越来越复杂。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早餐后,林建成独自来到附近的邮局,给家里发了封电报。自从春节后,他己经两个多月没回家了。父母虽然理解他工作忙,但电话里总能听出牵挂。

"电报费两块八。"柜台后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说。

林建成付完钱,又在邮局门口的报刊亭买了份《南方日报》。

头版头条是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报道,二版则提到国家将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这些政策风向,他必须时刻关注。

回到办事处,林秀兰正在接电话,粤语说得越来越流利。赵志强则埋头整理发货单,桌上堆满了各色布料样品。

"长沙的李老板要加订三十件碎花裙,"林秀兰挂掉电话,兴奋地说,"他说上次那批货三天就卖完了!"

"好现象。"林建成微笑,"不过别急着扩大产量,先把质量把控好。"

他走到墙上的中国地图前,用红笔在长沙的位置画了个小圈。这是公司新的经营策略——以点带面,每个城市先发展一两家核心客户,通过口碑慢慢扩张。地图上己经标了十几个红圈,分布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二三线城市。

中午,三人去附近的大排档吃煲仔饭。林建成特意点了份腊味煲,金黄的腊肠和油亮的米饭散发出的香气。

"志强哥,下午你去趟白马市场,看看有没有新到的夏季面料。"林建成边吃边说,"秀兰姐,你联系一下香港那边的张师傅,问问那批改良版旗袍的进度。"

"那你呢?"林秀兰问。

"我去趟银行,然后见个朋友。"

下午两点,林建成来到中国银行广州分行。宽敞的营业厅里,几个穿着考究的人正在VIP窗口办理业务。他取了号,耐心等待。

"林先生!"一个穿着藏青色西装的中年男子热情地迎上来,"好久不见!"

"马经理。"林建成握手致意,"上次多谢你帮忙解决那张支票的问题。"

马经理是银行的信贷部主任,上次深圳那笔有问题的货款,多亏他帮忙才顺利兑现。两人寒暄几句后,马经理把他请进了办公室。

"听说你们公司最近发展不错?"马经理倒了杯茶。

"还行,稳扎稳打。"林建成谦虚地说,"马经理,我今天来是想咨询一下贷款的事。"

马经理眼睛一亮:"哦?需要多少?"

"五万左右,用于扩大经营。"林建成早有准备,从公文包里拿出公司的财务报表和纳税证明,"这是我们近半年的经营情况。"

马经理仔细翻看着文件,不时点头:"流水很健康啊...不过现在政策收紧,私营企业贷款难度加大了。"

"所以我想到一个变通方案。"林建成压低声音,"以我个人名义贷款,用公司资产做抵押。"

马经理沉思片刻:"这个办法可行,但利率会高一些。"

"没问题。"林建成爽快地说。他深知现金流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即将到来的特殊时期,充足的资金储备能帮公司渡过难关。

离开银行,林建成来到越秀公园附近的一家茶馆。推开包厢门,一个穿着皮夹克、戴着墨镜的年轻男子己经等在那里。

"老同学!"王小军跳起来,给了他一个夸张的拥抱,"想死你了!"

林建成笑着摇头:"才两天不见。"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嘛!"王小军嬉皮笑脸地说,随即压低声音,"打听到了,王大山那孙子最近确实在搞小动作。他联合了几个乡镇企业的老板,到处说我们公司偷税漏税。"

林建成眯起眼睛:"有证据吗?"

"暂时没有。"王小军摇摇头,"不过听说他下周要去县里参加个什么'私营经济整顿会议'。"

这个消息让林建成警觉起来。前世记忆中,1989年确实会有针对私营企业的整顿行动,虽然最终没有大规模执行,但还是造成了不少恐慌。

"小军,你明天回县里一趟。"林建成思索片刻,"两件事:第一,把公司所有账目再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第二,找税务局的老刘吃个饭,探探口风。"

"明白!"王小军难得严肃地点头,"对了,你爸妈让我带话,问你什么时候回家看看。"

林建成心头一暖:"等这阵子忙完吧。"

傍晚回到办事处,林秀兰正在整理新到的样品。看到林建成回来,她兴奋地举起一件改良旗袍:"建成,你看!张师傅的手艺真不错!"

这件旗袍采用了传统剪裁,但面料换成了轻盈的雪纺,花色也更加时尚。林建成仔细检查了做工,针脚细密均匀,盘扣精致考究。

"成本多少?"

"批发价三十五,零售可以卖到七十以上。"林秀兰眼睛发亮,"我在香港看到类似的要卖两百多港币呢!"

"好,先小批量生产五十件,投放到长沙和武汉试试水。"林建成谨慎地说。虽然产品前景看好,但他不想再犯冒进的错误。

晚饭后,三人开了个简短的工作会议。林建成在白板上写下公司下一步的计划:

产品线:保持现有牛仔裤业务,重点发展特色女装(碎花裙、改良旗袍等)

市场拓展:深耕现有客户,暂不开发新市场

资金管理:申请贷款,增加现金流储备

风险控制:全面检查公司合规性,应对可能的政策变化

"还有,"林建成补充道,"从下个月开始,公司要建立正规的财务制度,所有收支都要有发票和合同。"

赵志强有些不解:"现在这样不是挺好吗?开发票要多交不少税..."

"长远来看,规范经营更安全。"林建成坚定地说,"特别是现在这个时期。"

夜深人静,林建成独自在办公室整理文件。窗外的广州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驶过的汽车打破夜的宁静。他揉了揉太阳穴,感到一丝疲惫。

这半年来,公司从濒临危机到逐步走上正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作为重生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即将到来的风波有多严峻。但正因为如此,他必须更加谨慎,不能依赖"先知先觉"而掉以轻心。

桌上的台灯投下温暖的光晕,林建成翻开笔记本,写下明天的待办事项。突然,电话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喂,临海贸易。"

"建成!"是王小军急切的声音,"出事了!王大山带人去查封了咱们县里的仓库!"

林建成的手猛地握紧话筒:"什么时候的事?"

"就刚才!我正好在仓库清点货物,亲眼看到的!"王小军的声音带着愤怒,"他们说我们涉嫌走私和偷税漏税!"

林建成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别慌,我明天一早就回去。你先去找赵小兰,把公司所有账本和合同都准备好。"

挂断电话,林建成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珠江上闪烁的灯火。这场风波比他预想的来得更早、更猛烈。王大山背后是否有人指使?县里的态度如何?公司能否渡过这次危机?

无数问题在脑海中盘旋,但有一点他很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