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大宋之最强乞丐

第87章 布阵之道

加入书架
书名:
风起大宋之最强乞丐
作者:
鸽子捎
本章字数:
3190
更新时间:
2025-07-08

萧云峰跨步踏入军营,晨雾尚未散尽,眼前的景象却如一幅精心勾勒的兵戈图卷徐徐展开。主营帐居中而立,以玄色帆布覆顶,周遭环绕的百余个营帐呈八卦之形排布,左翼为肃杀的军械营,右翼是飘着草药香的医疗帐,后侧粮草营与前军操练场以三丈宽马道相隔,既互成犄角又暗藏呼应。他指尖无意识着腰间玉佩,心下暗忖:"这般布局暗合《武经总要》中'营阵方易守,圆利攻'的古训,帐间距恰好容得三骑并行,遇袭时既能迅速集结又不致拥挤——老徐这手笔,绝非寻常酸儒可及。"

当目光扫过营帐间星罗棋布的哨塔时,萧云峰忽然忆刚到这个世界时与老徐辩论时的场景。彼时老徐旁征博引,学识非凡。谁曾想这般文采风流的人物,竟能将《孙子兵法》"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的治军之道融于营垒搭建。他不自觉加快脚步,靴底踩在夯实的黄土路上发出清脆声响,远处传来的晨操口号与帐檐下悬挂的狼牙旗猎猎声交织,忽觉这位"大宋第一才子"的称号背后,原来藏着如此金戈铁马的雄谋。

转过军械营的鹿角栅,一股桐油与皮革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十数顶士兵营帐前,亲兵正将叠成豆腐块的灰布军服晾晒在矮杆上,衣摆在晨风里摆成整齐的首线。萧云峰俯身细看,发现每顶营帐门帘都朝东南向开启——"竟连采光驱湿都考虑得如此周全",再看老徐设计的排水明沟沿帐外蜿蜒如蛇,沟沿还种着驱蚊的艾草,不由在心中暗赞:"这等治军细务,怕是比前线那些只知砍杀的将军更得要领。"

行至中军帐侧的望楼,萧云峰正欲拾级而上,却见一名亲兵捧着竹简匆匆而过,竹简上"背嵬军阵列图"的字样一晃而过。他猛然驻足,想起史书中所载岳飞治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严明纪律。眼前这规制森严却又处处透着人文关怀的营地,不正是那种"文武相济"的大宋气象么?晨雾渐渐散去,朝阳为营帐镀上金边,远处操练的士兵呐喊声震彻云霄,萧云峰望着迎风招展的"徐"字将旗,终于明白为何圣上会将元帅之位交予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原来真正的军事智慧,从来不只在刀光剑影之间。

徐华亭见萧云峰驻足凝眸,手指轻点腰间玉佩,目光在营帐间往复流转,宛若当年太学里推演《武经总要》军阵图的模样。他捋着半旧的儒衫袖口,暗忖: "这少年郎莫不是看出了我的布局?"喉间微动,终是朗声笑道:"萧老弟这般端详,莫非我这营盘有不妥之处?"

萧云峰闻言转过身,目光扫过井然有序的营帐群,拱手笑道:"徐大人这营盘布设,可谓将《孙子兵法》'五事七计'的精髓融于方寸之间。小子斗胆以《计篇》之理妄评一二"

道:上下同欲,见中军帐前悬着"赏罚分明"的木牌,哨探轮岗交接时齐声应答,可知军法军令己深入士卒之心,此乃'道者,令民与上同意'的体现。

天:顺时应势,营帐门帘皆朝东南,既避西北朔风,又纳晨光驱湿;粮草营高处筑有通风楼,正合'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的要诀。

地:险易广狭,营地依坡而建,前低后高,左侧设拒马壕沟为'死地',右侧通粮草道为'生地',恰如《九地篇》'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的实战运用。

将:智信仁勇严,亲兵营帐与士兵营帐规制相近,唯将领帐多一传令旗台,可见大人不搞尊卑殊途,暗合'将者,智、信、仁、勇、严'之'仁'字。

法:曲制官道,各营区以不同颜色令旗标识,军械营悬黑旗、医疗营悬白旗,此乃'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的军事编制典范。

徐华亭抚掌大笑:"萧老弟竟能看破我布营暗招!"随即指向东北角:"那里按'诡道十二术'设了虚灶台,看似炊烟袅袅,实则空营一座。"萧云峰接口道:"大人是把《虚实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活了——左营明设弩手,右营暗伏斥候,正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之策。"

二人正说着,忽闻营外传来斥候急报。徐华亭神色一凛,转身喊道:"传令各营!按《行军篇》'视生处高,无迎水流'之法列阵!"萧云峰望着迅速行动的士兵,心中暗叹:能将兵书奥义化为日常营垒布设,难怪老徐能以文官之身统领雄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