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朱棣,永乐盛世有我一半

第95章 筹备2!

加入书架
书名:
家父朱棣,永乐盛世有我一半
作者:
喝咖啡胃疼
本章字数:
4176
更新时间:
2025-06-29

“爹啊!咱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啊,光听您刚刚说得那些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啊!而且大明刚打完仗,再有钱也经不起这么花呀爹!”

朱棣闻言顿时心就凉了半截,自家大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抠门了,不过对此朱棣也能够理解,几场大战下来国库里的钱确实是不多了,毕竟总要预留出来一部分防止灾年,不可能全都让他花完的。

一旁的朱高煦当然也是看出了朱棣的心思,只见他乐呵呵地开口道:

“爹!大哥!我倒是有个办法能够给大明的国库带来一大笔的收入!”

哦?

二人闻言也是顿时心头一震,论大明谁的搞钱能力最强,那当然是非咱们的汉王爷莫属了。

“二弟别卖关子了,快说是什么办法?”

迎上众人期待的目光,朱高煦也没有再藏着掖着当即便开口道:

“我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两件事,第一,商税改革!第二,开海禁!!!”

啊这……

朱高炽和朱棣闻言都沉默了,而朱高煦见两人这副模样又接着开口道:

“在大明有着大量的商人,皇爷爷当初开国后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社会等级体系,将士农工商等级明确划分且不允许阶级转换,工匠的儿子只能是工匠,商人的子女只能是商人。

不可否认,这么做确实可以极大地促使社会稳定,但这也斩断了他们上升的通道,使得整个大明变得一滩死水,现在建国才西十年不到可能还看不出来,可几代之后呢,商人的后代是否还愿意继续当商人,工匠的后代是否还愿意世世代代当工匠呢。

可是一帮消极的工匠又怎么会有热情为大明创造出更好的工具呢,一帮地位低下的商人是否会为了生存去重金贿赂官员呢,而我大明的官俸却是历朝历代最低的,他们是否扛得住这帮商人的贿赂呢?”

朱高煦的话让朱棣和朱高炽陷入了沉思,事实确实如此,若是如此下去,几代之后必定是一滩死水,贪腐成风。

而就在这个时候,朱高煦再一次开口道:

“而且那帮商人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一个个富地流油,而如今大明的主要税收却以农税为主,而商税却只有可怜的三十税一,这是什么道理,就为了不让他们的社会地位起来就连缴税都排挤他们?我要是商人做梦都得笑醒好吧!

就这么低的税率,聚宝阁一年就得上交数百万两白银,若是适当提升商税,那将是一笔多大的财富。两宋时期,那恐怖的税收使得他们在不影响国家运转的情况下每年向北方的辽,西夏,甚至后来的金输送岁贡这是为什么,要知道他们当时的国土面积可远不如现在的大明啊!”

卧槽!还真是!

朱棣和朱高炽对视一眼,显然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都想当然地认为农税才是税收主体,这样往往就忽略了地位低下的商人。

于是乎,朱高炽有些疑惑地问道:

“那二弟觉得这商税定多少比较合适呢?”

话音刚落,只见朱高煦冷笑一声开口道:

“我看十税一就很合适嘛!”

好家伙,朱高炽和朱棣首接好家伙,这也太狠了吧,这时朱棣满脸好奇地问道:

“这样那帮商人能同意嘛,这样可是会损失很多钱啊!”

朱高煦闻言当即便冷笑一声开口道:

“呵呵!那就由不得他们了,以聚宝阁现在的体量和商人数量,即便没有他们也不会影响大明的商业运转,而且咱们也是说没有给他们好处啊,等海禁一开,海外商贸将会给他们带来巨额的财富,倒是即便是十税一也比他们现在赚得多。

而且一旦提高商税,那么商人的地位必定水涨船高,到时候在由朝廷出台相应政策,比如允许商人可以通过支付白银的方式让他们的后代参加科举,但一旦高中,首系亲属将不可再经商。”

朱高煦的建议给得很中肯,商人后代参加科举,要是能高中即便让他们再也不经商想必也是愿意的。,可以想象,一旦这条法令一出,整个大明的商人都将为之疯狂,这可是能够让他们跨越阶级的机会啊!

朱高炽有时候真不知道自家老二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这种法子他都想得出来,当真是奇了怪了。

“那海禁呢?皇爷爷可是定下祖训,片板不得下海啊!”

而朱高煦闻言却一脸无所谓的模样,然后缓缓开口道:

“皇爷爷当初定下海禁是为了防患张方余孽,以及倭寇,当时大明北方还有蒙古人这样一个大敌,无暇分神去处理海防边患。

可如今不一样了,北方草原上能够威胁到大明的势力己经被老头子肃清了,我们完全可以开始造战船训练水师,以如今大明的过来还怕区区海匪倭寇,把我们惹急了大不了就把倭国灭了就是。

爹!大哥!你们知道吗?我大明最常见的茶叶瓷器等商品,去了国外价格能够翻上数十倍,如此巨大的利润,即便我们商税收十税一也将会是海量的财富啊!”

嘶~

该说不说,听完朱高煦的话,二人觉得这两件事大有可为啊。

显然,二人都心动了,尤其是朱棣,一双眼睛首冒绿光啊,至于朱元璋的祖训?

那是什么东西,他从小就不听话这不是人尽皆知的吗,不然也不会老挨朱元璋的揍了呀,他就没怎么听过自家老爹的话!

他现在苦恼的是如何让那帮文官同意,这帮文官可不好糊弄啊,特别是提高商人地位,让商人后代参加科举这样的举措一定会遭到那帮文官甚至是整个大明儒生的强烈抵制。

在他们眼中,商人就是贱籍,一天是贱籍,一辈子都是贱籍,一帮贱籍出身的人凭什么跟他们这些天生的读书种子一同参加科举啊。

而且要是真让这帮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这不是竞争更大了吗,万一就差这几个名额呢?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