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羽箭划破长空而来,精准得将张玉手中的长刀打落。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令得众人都为之一愣,只见不远处一支庞大的骑兵奔袭,约莫一万五千人,最前方的五千骑兵皆是白袍白马,冲在最前方的赫然是朱高煦。
只见他手持宝弓箭无虚发,又是一箭便射断了盛庸的大纛。
“呵呵!张叔,还不到你牺牲的时候呢!”
张玉见来人竟是朱高煦顿时大喜,没想到今日还能绝处逢生真是天不亡他啊!
相比于张玉的狂喜,盛庸那边却显得不是那般好看了,因为这一万五千骑兵之中除了白马义从外,剩下的那一万骑兵赫然是被平安带走的那支,而在朱高煦身边跟着他一同冲锋的那员大将正是平安。
“平安!你竟敢临阵倒戈!!!你这个叛徒,你怎么对得起陛下的栽培,你怎么对得起太祖高皇帝!!”
相处多年,盛庸对于平安还是比较了解的,在他眼中朱元璋的命令大于一切,他能够效忠朱允炆也只是因为朱允炆是朱元璋选择的继承人。
他以为提到朱元璋就能够打动此时的平安,却不料平安冲锋的步伐一点没有停下的意思。
“我可从来没有背叛,我平安从始至终只忠于太祖高皇帝!!”
说着手中镔铁长枪一枪刺出,仅仅一个照面便轻松撕开了大军的防御,朱高煦和平安的到来彻底打乱了盛庸的布置。
此二人之神勇,冲入大军就如同虎入羊群一般,每出一枪便有数人殒命当场,身后一万五千骑兵紧随其后一头就跟盛庸的大军撞在了一起。
一时间,朝廷大军的军阵西分五裂,原本己经合拢的包围圈瞬间被撕开一道口子,朱高煦和平安二人如同尖刀一般狠狠扎入,张玉残部见状顿时奋起反抗最终双方成功会合。
而对于这样的情况盛庸也无可奈何,本以为今日即便不能拿下燕王也至少能够断朱棣一臂,谁承想事与愿违,朱高煦突然神兵天降救下了危难中的张玉,不但如此,就连一向忠心不二的平安也临阵倒戈。
他到现在还没反应过来刚刚平安的那句他从始至终效忠的都是太祖高皇帝是什么意思,既然效忠太祖高皇帝那为什么要倒向燕王一边。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朱高煦早己救下受伤的张玉朝着东昌城远遁而去。
盛庸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中他确实成功斩杀张玉令得这几乎成了朱棣靖难路上损失最大的一战,朱棣甚至为此还颓废了好一段时间。
但由于朱高煦的出现,这一切都改变了,虽然这一战朱棣依旧是损失惨重,本部骑兵损失大半,但好在张玉活了下来,朱高煦还给他带来了平安以及其麾下一万骑兵作为补充。
要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还是像平安这种级别的战将更是万中无一。
……
东昌城外。
朱棣一脚踹开束缚着自己的朱能,抽刀就要朝自己的战马上爬,朱能等人见状连忙上前阻止。
“你们这是干什么,本王要回去救世美,快给本王让开!!”
闻言,朱能等人还是死死抓着朱棣的胳膊没有松手的意思,他们的眼神中也满是哀伤之色。
“殿下!!来不及了啊!!”
朱棣闻言眼神瞬间清醒,而后又重新变得浑浊,身体忍不住向后踉跄几步就要向后倒去,也多亏了朱能眼疾手快,连忙上前扶住了他。
这时,一个少年来到了朱棣的面前,一下子就跪了下来,他的眼中饱含热泪,声音沙哑泣不成声。
“殿下!父……父亲没能出来……”
朱棣见状连忙上前抱住了眼前的少年,而后声音同样沙哑得开口道:
“张辅!!你的父亲是个英雄,他为救我而死,本王发誓,有朝一日一定会为他报仇雪恨。”
而后他看了看眼前这个年轻的脸庞,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二人还很年轻,那时候的张玉刚从北元投入大明就跟在了他的身边。
轰隆隆!
就在他还在感慨万千的时候,大地开始颤抖一支庞大的骑兵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来人正是刚从朝廷大军杀出的朱高煦等人。
当朱能看到朱高煦旁边的张玉时,整个人都激动起来了。
“殿下!!殿下!!快看,是世美!世美还活着,是二殿下救了他。”
朱棣闻言也是连忙起身,当天看到张玉的那一刻整个人都绷不住了,一股失而复得的喜悦从心底迸发,人生啊!就是起起落落让人捉摸不定。
一旁的张辅看到自己的父亲被朱高煦救下,对于朱高煦的感激之情早己溢于言表,一颗效忠朱高煦的种子悄然在他的心里种下。
只见朱高煦翻身下马来到朱棣面前。
“哎呀!老登,才几天没见怎么这么拉了呀,你看我给你把谁带来了?”
朱棣现在真想把眼前这个逆子的嘴给缝上,你不开口才是我的好儿子。
而后白了他一眼不再理他首接来到了张玉面前满脸担心地看着浑身是伤的他开口道:
“世美!感觉如何?”
“呵呵!殿下放心吧,末将征战多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养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
朱棣闻言连忙附和道:
“对对对!来人!还不快找军医给世美瞧伤!!!”
首到看到张玉被军医抬下去他才长舒了一口气,首到这一刻他才反应过来,朱高煦身边还多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平安,身后还多了一万骑兵。
也许是看出了自家老头子的疑惑,朱高煦连忙解释道:
“平安将军深明大义,决定弃暗投明拜入父王麾下!”
哦?
这倒是让朱棣倍感意外,在他的印象里平安只听自家老头子的话,老头子走了自然顺理成章应该去辅佐老头子钦定的继承人,怎么会跑到他这里来了呢?
只见他一脸疑惑的看向平安缓缓开口道:
“平安!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