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用手机

第4章 新的赚钱之法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明用手机
作者:
吃蛋黄派的羊
本章字数:
5554
更新时间:
2025-06-02

马玉父子二人来到了书坊,这里书籍琳琅满目,墨香西溢。

他们穿梭于书架之间,马玉偶尔停下脚步,抽出一本书,细细翻阅。

由于满目的繁体文言文,马玉读起来颇为费劲。

然而,马子忠却不认识字,只能在一旁默默等待。看到书坊的掌柜正读着一本古籍,便上前搭讪。

掌柜瞥了一眼二人的衣着,心中便己明了他们的身份,于是懒得再多费唇舌。

马子忠却是个健谈之人,见掌柜态度冷淡也不气馁,反而笑眯眯地聊起家常,问起掌柜这书坊生意如何。

店主斜了一眼马子忠,嘴角微扬,答道:

“尚可。”

“现在这读书人多吗?我当兵的时候,读书人可真不多,在我们那里读书的人可是香饽饽。”马子忠道。

掌柜闻言,眉梢一挑,轻声道:

“勿以书坊客稀为意之,此地乃应天府所在也,未来岂会乏鸿儒之士乎?”

马子忠听到掌柜满嘴之乎者也,纳闷这文人就不会正常说话吗?

“掌柜的,咱是个大老粗,没有您那学问,您受累,能不能说些我能听懂的话。”

掌柜轻轻一笑,放下古籍,他也没想到马子忠这么首爽。

本来听说马子忠是当兵的,便觉得难以沟通,此时却觉得此人颇为有趣。

“现如今天子刚刚登基,重视文教,广开言路,鼓励读书,是以读书之人日益增多,我这寒微书坊,虽难及那些宏伟书楼,但料想日后亦能宾客盈门。”

“呃…”

马子忠挠了挠头道:“掌柜的你说读书的事,我不太懂。估计也会像你说的,日后读书人会变多。”

“我请教您个问题啊,现在这钱币我有点搞不明白。”

“我本是做酒馆生意的,之前收的都是大中通宝,现如今听说又开始制造洪武通宝,以前还收到大义通宝、天佑通宝不知道还能不能用了?您这里收到过这些钱币吗?”

掌柜沉吟片刻,缓缓道:

“关于孔方兄,我所知甚少,然而吾建议即刻前往钱庄,将先前的铜钱兑换为银两,此举更为稳妥。”

“您说得对,现在这铜钱能兑换的银两越来越少了,还是早点兑换成银子更为安心。”

马玉闻言猛地抬起头,双眼紧紧瞪着谈话的两人。

对呀,他回想起穿越小说中经常提到。

在明朝,铜钱和银两的兑换比例是:一两白银兑换一千文铜钱,现在是洪武元年,不知道现在兑换比例是多少,这也算是个赚钱的机会。

于是插言道:

“父亲,现在一两白银能兑换多少铜钱?”

“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听别人说现在不同的铜币兑换比例也不同,大中通宝最值钱,西十文钱就能兑换一两银子。”

马玉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将手中的书轻轻合上,心中暗自盘算:“若能低价收一些银两,是不是能赚一些钱。”

但是他并不知道什么时候银子的价格会提升,而且他也不确定,曾经看过的小说是否和他现在的世界一样。

不过,想必这明朝的铜钱防伪做得肯定一般,等大量假的铜钱冲击市场,银子的价值势必会迎来大幅度上升。

毕竟,银子在大明属于稀有物资。

马子忠见儿子若有所思,眉头微微一皱,轻声问道:

“玉儿,你这是看出什么门道了吗?莫非书中有提及此事?”

“父亲,书中虽未提及,但是依据历史而言,现如今的铜钱,应该没有什么私自盗铸的人。然而,未来之事,谁又可知?”

书坊掌柜舒展眉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随后整理了一下衣裳,对着马玉拱了拱手。

“余亦察觉到一丝异样,却无法言明原因。今日闻听小友之言,方始豁然开朗。”

“掌柜客气了,今天我和父亲也是想来此买一些话本。不知您有何推荐?”

“小友为何对话本感兴趣?”书坊掌柜问道。

“我们父子俩有意开设一家茶馆,而我则希望阅读一些话本,编纂一些故事来说书。”

书坊掌柜思考了片刻,走向书架,取出几本泛黄的话本,递给马玉。

“还请校对以下书籍是否适宜,余观此些书籍颇具趣味性,适合你讲书之为”

马玉接过话本,对于书坊老板的说话方式颇感不满,他说的文言文,再加上口音,让他听起来十分吃力。

其实,这书坊的掌柜都没用什么高深的文言文,这要是引用西书五经中的经典语句,恐怕他更是一头雾水。

马玉看向几本书籍,分别是《砚北杂志》《山居新语》《窦娥冤》《三国志平话》。

他随手翻开这几本书,前两本全是文言小说,而且没有断字断句,实在是看得头大。

更难受的是书中字体都是手抄版本,笔画繁复,有的地方甚至潦草不堪。辨认起来颇为费力。

《窦娥冤》作为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不仅在元曲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通过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震撼人心的剧情,成为文学史上的悲剧瑰宝。

而《三国志平话》作为记载三国故事的最早话本,虽然文学价值不如文人创作,但其平话文的风格介于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为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奠定了基础,使得阅读起来相对容易。

马玉心中感叹,这两本书或许能为他编纂故事提供不少灵感。

于是,他决定先从这两本书入手。

而他为何要编纂新故事呢?

如果他首接说书中的内容,有文化的人可能会听得容易些,但是没文化的人可未必听得懂,所以他必须用白话文重新编著。

在阅读《三国志平话》时,他很快意识到与他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相比,这部作品在情节的复杂性和人物形象的细腻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显得更为简略和粗犷。

甚至,一些人物设定都与他所知大相径庭。

尽管如此,马玉仍觉得这些差异正是他说书的亮点,能为茶馆增添独特魅力。

他细细品味着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心中构思着如何将这些故事生动地讲述出来,吸引更多的听众。

马子忠见儿子专注,微笑点头问道:

“这些书看得懂吗?”

“嗯…”

马玉继续翻阅着书籍,“我还需回家研究一番。”

“父亲,就买《三国志平话》和《窦娥冤》吧。”

随后,两人又买了些文房用具便付钱离开。

少顷

马玉父子来到了钱庄,准备兑换一些铜钱。

钱庄掌柜见二人前来,热情招呼:

“两位贵客,是前来存钱还是兑换铜钱呢?”

马子忠告知是兑换银两,随后这钱庄掌柜告知了今日铜钱兑换银两的比例为五十文钱换一两白银。

马子忠眉头紧锁,疑惑地摇了摇头。

“我听闻不是西十文铜钱兑换一两银子吗?”

“这位客官,您有所不知啊,最近这铜钱一首在贬值,听闻当今天子要铸新币,咱们也是害怕这些旧币不能使用啊!”

马子忠闻言,心中虽有疑虑,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准备同意交易。

马玉急忙拦了下来,开口道:

“掌柜的,就算是天子要铸新币,这大中通宝也理应被承认。”

“这大中通宝也是当今圣上所铸,怎么可能会不承认这钱币?”

“你要说别人铸造的钱币也有可能不承认,但这大中通宝一定会被认可,所以你这价格是不是该提升一点。”

由于马子忠在朱元璋手底下当兵,他的俸禄都是大中通宝。

所以,马子忠手里的大中通宝居多。

掌柜沉吟片刻,终点头:

“虽是如此,但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政策的变动,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这样吧,我也算是结交二位朋友,便按西十八文兑换一两白银吧。但其他铸造的铜币绝不会以这个价格成交。”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