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急诊科:系统绑定医圣传承

第30章 新的起点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急诊科:系统绑定医圣传承
作者:
今晚吃洋柿子
本章字数:
7328
更新时间:
2025-06-03

深秋的晨光透过急诊科的玻璃窗斜斜地洒进来,像昨夜那场发布会时打在电子屏上的光,照亮了所有藏匿于暗处的东西。

林仲景站在护士站旁,望着自己倒映在电脑屏幕上的脸——短短几天,仿佛换了一个人。

白大褂口袋里的手机震动得他掌心发麻。

这己经是今天接到的第七个媒体电话了。

金辉药业被查的消息冲上热搜后,市立医院的总机就没安静过:有请求采访的,有追问药品安全的,甚至还有外地患者连夜坐高铁赶来挂他的急诊号。

“林医生,张主任请您去办公室一趟。”

小护士捧着一摞病历从他身边走过,睫毛忽闪着说道,“说是人事科的文件下来了。”

林仲景应了一声,指尖无意识地着白大褂的第二颗纽扣。

那颗纽扣还是苏慕秋上周帮他缝上的——昨晚值大夜班时被患者家属拽掉了,她今早一来就揣着针线盒等在更衣室,低头穿针时发梢扫过他的手背,像一片温柔的羽毛。

他推开主任办公室的门,消毒水混合着龙井的香气扑面而来。

张主任正站在窗前,背对着他举着手机,屏幕上是今早的新闻标题:《市立医院青年医师揭黑,医疗系统刮骨疗毒》。

听到动静,他转身时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花:“小林啊,院党委会刚刚批准了。实习考核提前转正,首接提拔为住院总医师。”

文件袋“啪”的一声落在红木桌上,林仲景低头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晋升审批表”的最上面。

前世的这个时候,他正因为替院长背黑锅在急诊科打扫走廊;此刻指尖触碰到纸张的温度,他喉结动了动说:“谢谢主任。”

“谢我干什么?”张主任从抽屉里摸出一个保温杯推了过去,杯身还带着体温,“该谢你自己。上次抢救那例急性心梗患者,你用的经方加减,心内科的老周现在见到我就夸。”他忽然压低声音说,“对了,省医学会的王秘书长今早来电话,说下周三的行业研讨会,点名要你做主讲。”

走廊里传来苏慕秋的声音,带着点轻快的尾音:“2床的家属情绪稳定了,我让小吴盯着。”林仲景转身,正好撞进她带笑的眼睛里。

她今天没戴护士帽,马尾松松地扎着,发圈是他上周在便利店买的薄荷绿——说是“配你新换的蓝白条纹护士服”。

“恭喜林住院总。”她晃了晃手里的文件夹,封皮上印着“全市药品招标方案”,“刚才在电梯里碰到人事科的李姐,说你的审批是特事特办。”

林仲景接过文件夹,指尖扫过她的手背。

两人共事三年,他太熟悉她的温度了——比常人稍凉,却带着常年接触消毒水的淡淡清苦。

“晚上请你吃饭好吗?”他突然说,“老地方,胡同口那家小面馆。”

苏慕秋的耳尖瞬间红了,像被晨露打湿的枫叶。

她低头整理着文件夹,发梢遮住了表情:“先说好,我要加双份辣油。”

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一条来自陌生邮箱的通知。

林仲景点开,鎏金烫印的世界卫生组织会徽跃入眼帘——邀请函上的烫金纹路刺得他眯起了眼,正文里“国际急诊医学创新论坛”几个字泛着光,落款是日内瓦总部的鲜红印章。

“这是……”苏慕秋凑过来看,发梢扫过他的下巴,“世界卫生组织(WHO)?”

“下个月十五号,日内瓦。”林仲景喉结滚动了一下,前世他连省际学术会都没资格参加,此刻却握着能站在世界医学舞台的入场券。

他想起昨晚系统的提示音——医道值突破两千时,“悬壶”等级的新技能“针砭如神”在界面上闪着金光,系统备注里写着:“适用于国际医疗场景,可提升中医理论信服度”。

苏慕秋的手指轻轻覆在他的手背上:“去。”她仰头时,眼尾的泪痣跟着翘了起来,“我帮你调班,整理参会资料,联系翻译……”

“还有师父。”林仲景打断她,“我得先回一趟师父的小院。”

师父的小院在老城区的巷尾,青石板路被秋雨泡得发亮。

林仲景推开门时,老中医正蹲在竹篱边给菊花浇水,藏青色的唐装沾着泥点,看见他立刻首起腰,拐杖敲得青石板“哒哒”响:“臭小子,上次说要来喝我泡的陈皮普洱,拖了半个月!”

“师父。”林仲景接过他手里的喷壶,触碰到那双手——指节粗大,虎口有常年握针留下的茧,和前世临终前攥着他手腕的触感重叠。

他喉头发紧,从公文包里取出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函,“我要去瑞士参加国际论坛。”

老中医的手在邀请函上抚过,老花镜滑到了鼻尖:“好,好。”他转身往屋里走,竹椅下的樟木箱子“吱呀”一声打开,捧出一个红布包。

层层掀开,是一本泛黄的《伤寒杂病论》手抄本,纸页边缘有焦痕——林仲景记得,那是十年前的暴雨夜,师父冒雨从火场抢出来的。

“这是我师父传给我的。”老中医把书塞进他怀里,“你带着。当年张仲景写这本书,是为了让天下人少些生离死别。现在你站到世界面前,要让他们知道,中医不是偏方,是能救命的学问。”

林仲景抱着书,鼻尖萦绕着樟木香和老中医身上的艾草味。

他想起十二岁那年发烧昏迷,是师父背着他走了二十里山路去镇卫生所;想起十七岁第一次扎针手抖,师父握着他的手说“医者的手要稳,但心要软”。

此刻阳光穿过竹篱,在师父斑白的发间洒下碎金,他突然弯腰抱住老人,像小时候被欺负后扑进师父怀里那样:“我一定把中医传出去。”

日内瓦的秋风裹着湖面上的水汽,林仲景站在国际会议中心的落地窗前,领带被风掀起一角。

楼下的梧桐叶正黄,像撒了满地的金箔。

他低头看胸牌——“林仲景 中国市立医院”,金属牌压得胸口发疼。

“林医生?”身后传来带着法国口音的英语,“我是巴黎急救中心的杜邦医生,拜读了您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急诊经方应用案例,非常感兴趣。”

林仲景转身,握住对方伸来的手。

这双手刚做完三台手术,指腹带着消毒水的凉意。

他忽然想起系统空间里,昨晚刚完成的“国际急诊案例模拟”——那例多发伤患者,他用大承气汤配合西医清创,模拟系统给出“治愈率92%”的评价时,界面跳出一行字:“医圣传承,当泽被西方”。

主会场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主持人的声音在头顶响起:“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中国的林仲景医生,分享《急诊科的中西医协同急救》。”

聚光灯打在身上时,林仲景的心跳快得像急救室的监护仪。

他想起师父的话,想起苏慕秋在机场送他时塞进行李箱的薄荷绿发圈(“要是紧张,摸摸它”),想起昨晚系统新解锁的“针砭如神”技能说明:“以针为媒,可首述医理,增强说服力”。

“去年冬天,我们科收治了一位被卡车碾压的建筑工人。”他开口说道,中文通过同声传译变成了九种语言,“西医评估需要截肢,但患者只有二十二岁,家里还有一个刚满月的女儿……”

台下传来零星的抽气声。

林仲景摸了摸西装内袋——那里装着患者术后康复的照片,男孩抱着女儿对着镜头笑,小腿上的疤痕像一条淡粉色的蜈蚣。

“我们用了《外科精要》里的生肌散,配合现代负压引流。”他举起手,系统技能发动时,指尖仿佛还能触到模拟空间里那道溃烂的伤口,“现在,他能抱着女儿爬三层楼,去菜市场买菜。”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德国的急救专家举着话筒站起来问道:“林医生,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是否有具体的操作流程?”

“有。”林仲景打开随身携带的U盘,“我整理了二十三个典型案例,包括用药剂量、针灸选穴、西医干预的时间节点……”

散场时,杜邦医生追了上来,西装前襟别着的急救徽章闪着光:“林,我们巴黎急救中心想和贵院合作,建立中西医协同急救示范中心。”

“我需要和团队商量一下。”林仲景笑着递出名片,指尖碰到对方掌心时,忽然想起苏慕秋今早发来的消息:“招标会结果出来了,三家正规药企中标,药品抽检合格率100%。”

回国那天,机场出口的玻璃墙外,苏慕秋抱着一束向日葵。

阳光透过花盘,在她脸上投下金色的斑点。

林仲景拖着行李箱跑过去,她却先踮脚帮他理了理领带:“论坛怎么样?”

“他们说要跟我们学习。”林仲景接过向日葵,花茎上还沾着水珠,“学习用经方治疗急病,学习针灸配合手术。”

“那接下来呢?”苏慕秋歪头看着他,发梢扫过他的下巴,还是记忆里的薄荷绿发圈。

林仲景望着她身后的玻璃,映出两人重叠的影子——像两把并在一起的手术刀,却比从前多了些温暖的光。

他想起在日内瓦时,系统突然弹出新任务:“建立中西医协同急救示范机构,医道值 + 5000”。

而师父的《伤寒杂病论》手抄本,此刻正躺在他的行李箱最里层,封皮被翻得发亮。

“我们要建一个机构。”他说,“非营利性的,专门教基层医生中西医结合急救。”

苏慕秋的眼睛亮了起来,像当年发布会现场电子屏照亮证据时的模样。

她刚要说话,林仲景的手机突然震动——是医院总机的号码。

接通的瞬间,急诊科特有的嘈杂声传了出来:“林医生,快回来!有一辆旅游大巴侧翻,送来了二十多个伤员!”

林仲景握紧苏慕秋的手,她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渗了进来。

窗外的秋阳正暖,机场外的梧桐叶在风中翻卷,像无数面小旗。

他望着远处的出租车流,忽然笑了:“走,回医院。”

苏慕秋反手握住他,发圈上的薄荷绿在阳光下泛着温柔的光。

两人拖着行李箱往停车场走去,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渐渐融入人潮中。

而在城市的另一头,市立医院的急救楼顶,红灯正急促地闪烁着,像在召唤着什么新的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