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9:学霸系统制霸全球

第12章 高考前夜,系统等级突破全球泰斗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99:学霸系统制霸全球
作者:
今晚吃洋柿子
本章字数:
4982
更新时间:
2025-05-31

接下来的几个夜晚,张轼几乎足不出户。他反复推演微型电机的磁场分布模型,一次次调整绕组结构和材料参数,连实验室的老教授都惊讶于他更新方案的速度。

这是一次彻底的重构——不仅要突破现有微型电机的能量密度瓶颈,还要兼顾散热与稳定性。每当卡在一个临界点时,系统总会适时弹出一条提示,像黑暗中的灯塔,为他指明方向。

第七天深夜,张轼将微型电机的三维模型最后一个参数敲定,键盘敲击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就在他按下“模拟启动”的瞬间,视网膜前骤然浮现出一道耀眼金光——

【学术成就累计达标,系统等级晋升“全球泰斗”】

淡金色的字体如星尘般流转,仿佛整个宇宙都在这一刻为他鼓掌。

下方跳出三行新功能:跨语言文献自动翻译(支持176种语言实时互译)、国家级课题申报权限(首接对接科技部评审系统)、诺奖级研究方向预测(每季度更新前沿领域突破概率)。

他喉结滚动两下,指尖轻轻碰了碰光屏,系统提示音带着电流的嗡鸣:“宿主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提交的‘智能微型电机’获专家评分9.8分(满分10),清华特招评审组己发来预录取通知;张建国机械厂转型新能源汽车配件线,首月订单量超预期150%。综合学术、商业、社会贡献,系统等级突破。”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掀起一片,月光漏进来,在电脑屏幕上投下斑驳树影。

张轼摸出枕头下的便签——那是母亲复查时留的,字迹里还沾着厨房的油星子。

前世此刻,他正蹲在医院走廊吃冷掉的包子,听医生说“准备透析”;今生,他能给母亲的,远不止一碗热乎的红烧肉了。

“叮——”手机震动,是李老师的消息:“明早来办公室,全市统考成绩出来了。”

高三(7)班教室的吊扇转得吱呀响,张轼推开门时,李老师正把一沓试卷码成齐整的方块。

她抬头看见他,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亮,手指在最上面那张试卷上敲了敲:“语文150,数学150,理综300——全市唯一全A。作文被教育局挑去做范文,刚才教研组长还打电话来问,是不是你偷偷背了《人民日报》全年评论。”

张轼扫过自己名字旁的红色批注,“立意深远,论证严密如科研论文”,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

前世他偏科严重,数学148,语文却只拿92,被班主任在办公室骂“书呆子没灵气”;今生系统的知识解析功能把《红楼梦》都拆成了人物关系网,写议论文时连《文心雕龙》的修辞手法都能信手拈来。

“下周清华特招教授要来学校面谈。”李老师从抽屉里摸出个铁盒,掀开是晒干的茉莉花,“你妈昨天来送茶叶,说你总熬夜,让我盯着你喝花茶。”她倒了杯温水推过去,茶水浮着两朵半开的花,“我教书二十年,头回见学生能把课本读成自己的血肉。”

张轼接过杯子时,指腹触到杯壁的温度,像母亲递牛奶时的手温。

他正要开口,后颈突然窜过一丝凉意——教室后门的玻璃上,周明远的影子一闪而过。

当天下午的“校园听证会”设在阶梯教室。

周明远站在讲台上,西装革履得像参加商务会议,身后投影屏上是张轼论文里的一段公式。

“根据学术数据库显示,这段量子算法推导与普林斯顿大学2002年的研究高度相似。”他推了推金丝眼镜,“我们有理由怀疑,张轼同学的成果存在抄袭嫌疑。”

台下坐着十多位家长,有几个交头接耳。

张轼站在最后一排,望着周明远泛红的耳尖——那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前世在实验室偷改数据被抓包时,耳朵也是这样红。

“周同学说的普林斯顿论文,发表于2002年3月15日。”张轼走上讲台,点开自己的U盘,“而我的论文初稿完成于2000年1月7日,有邮箱发送记录为证。”他调出清华材料科学系王教授的邮件,“王教授作为评审,在1月12日回复‘推导过程具有原创性’,附件是他修改的批注。”

投影屏上,红色批注密密麻麻,连公式里的下标笔误都标了出来。

周明远的喉结动了动,手指攥紧西装下摆:“那...那微型电机的设计图?”

“设计图的CAD文件创建时间是1999年10月23日,”张轼调出系统里的创作日志,“每一次修改都有时间戳。”他转向台下家长,“如果各位需要,我可以联系西门子的王尔德先生,他曾评价这台电机‘重新定义了微型传动系统’。”

台下突然响起掌声。

老厂长陈立山拄着拐杖站在门口,西装口袋里露出半张西门子的推荐信:“我在机械行业西十年,这孩子的图纸,比我当年给军工做的还要精细。”

周明远的脸白得像墙上的投影布,手机在裤袋里震动个不停——是父亲的电话,他按掉,又按掉,最后攥着手机冲出教室,皮鞋跟在地面敲出慌乱的鼓点。

傍晚的医院走廊飘着消毒水味。

张轼捏着母亲的体检报告,“肾功能指标正常”几个字在白纸上格外刺眼。

主治医生推了推眼镜:“林女士的情况很罕见,半年前还是慢性肾损伤二期,现在各项指标比健康人还好。”他压低声音,“是不是用了什么偏方?我学了二十年西医,实在找不出病理依据。”

林曼坐在候诊椅上织毛衣,针脚细密得像她从前给张轼补的校服。

见儿子过来,她把毛衣往身后藏了藏:“医生说我能跳广场舞了,下周社区比赛,我打算报个双人舞——你爸五音不全,到时候你得陪我练。”

张轼在她身边坐下,看她发间的银丝在夕阳里泛着光。

前世此时,她正攥着透析单躲在厕所哭,怕他看见;今生,系统签到奖励的“基因修复医疗包”早把损伤的肾细胞修得完好。

他伸手碰了碰她的手背,温度暖得像小时候她哄他睡觉的掌心。

高考前夜的风带着槐花香。

张轼站在阳台,系统光屏映得他眼底发亮。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趋势预测》在眼前展开,纳米催化材料的突破概率标着92%。

他摸出抽屉里的旧照片——前世的自己站在实验室门口,奖状上的名字被导师用红笔圈了“学生助理”。

“这一世,”他对着星空轻声说,风掀起他的校服下摆,“我要让全世界知道,张轼不是谁的助理。”

楼下突然传来李老师的喊声:“张轼!明天省数学竞赛选拔赛的通知下来了,你记得早点睡!”

他低头笑了笑,把预测报告收进系统空间。

窗台上的茉莉花正开得茂盛,香得像母亲煮的甜汤。

他站在窗边望了一会儿,远处的城市灯火像散落的星辰。

明天,又是新的战场——而这一次,他会亲手点亮自己的名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