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赘婿之重生在公务员笔试现场

第138章 柳妍的大手笔

加入书架
书名:
全能赘婿之重生在公务员笔试现场
作者:
阿正正撰
本章字数:
6792
更新时间:
2025-07-06

车子平稳地汇入临海市午间繁忙的车流。

李烨闭目养神,阳光透过车窗,在他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港口机器的轰鸣声渐渐被城市的喧嚣取代,但他的思绪并没有完全离开那片充满活力的区域。

周振国提到的老旧设备能耗和仓储效率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

这些问题在上一世港区发展的瓶颈期尤为突出,虽然此刻他无法预知具体哪项技术能完美解决,但“技术赋能港口”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孵化园…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李烨心中默念。

他睁开眼,看向窗外飞掠而过的城市街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重生带来的并非未卜先知的超能力,而是一种更宏观的视野和对发展脉络的敏锐首觉。

他知道临海港作为大泽州乃至夏国重要的对外贸易门户,其升级改造至关重要,而孵化园,正是为这座庞然大物注入新鲜血液的关键平台。

回到市府大院,空气中飘荡着食堂的饭菜香。

李烨刚踏进秘书处所在的楼层,沈薇就端着饭盒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

“李秘,您可算回来了!排骨差点就被抢光了,我眼疾手快给您抢了一份!”

她献宝似的把饭盒递过来,里面果然装着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红烧排骨,还有几样清爽的小菜。

“谢了,薇薇。”

李烨接过饭盒,笑容真诚,“饿坏我了,港区那边聊得深入了点。”他一边往自己办公室走,一边问:“琳琳的修改版细则框架呢?”

“放您桌上了,她刚改完送过来的。”

沈薇跟在后面,汇报着,“另外,上午有几份需要您签字的文件,我都按轻重缓急放在您左手边了。哦,还有,下午两点半,科技局张处那边约了碰个头,是关于孵化园首批申报项目筛选标准的初步意见。”

“好,效率很高。”

李烨赞许地点点头。沈薇做事细致,条理清晰,是他得力的助手。

办公室里,李烨快速扒了几口饭,便开始审阅琳琳修改的材料框架。

琳琳大名林琳,是秘书处负责文书的年轻科员,做事一丝不苟,就是偶尔有点过于谨慎。

李烨在几处关键表述上做了更明确、更具操作性的批注,强调“可量化”、“可核查”的重要性。正看着,桌上的座机响了。

“喂,李秘书?我周振国啊!”电话那头传来周振国爽朗的声音。

“周总,您好!有什么指示?”李烨放下笔。

“指示不敢当!”周振国笑道,“是这样,李秘书,你上午提到的那个柳氏集团的智能闸口识别系统,我下午就安排技术处的同志去他们临海的临时办公点初步接触了解一下。效率够快吧?哈哈!”

李烨也笑了:“周总雷厉风行,佩服!不过柳氏那边……”他顿了顿,“他们这次来,阵仗好像不小?”

“可不是嘛!”

周振国语气里带着点兴奋和感慨,“刚得到消息,柳氏那位大小姐,柳妍,亲自带队回来了!不仅带来了智能闸口的专家团队,听说还把他们在生物能转换和冷链运输方面的核心团队都拉过来了!阵仗确实大,就住在港口她那艘游艇‘海风号’上,说是方便工作。看来是下定决心要在咱们临海港干出点大动静啊!”

柳妍回来了?李烨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气质清冷、行事果断的年轻女总裁形象。上次合作新能源试点项目时,她展现出的魄力和对技术的敏锐度,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带着三大领域的顶尖团队卷土重来,目标显然首指港区升级改造的大蛋糕。

“柳总真是大手笔。”李烨由衷地说,“这对我们孵化园和港区都是重大利好。周总,既然柳氏这么有诚意,我们这边对接也要跟上,争取尽快促成实质性的技术合作。”

“那是自然!市里这么重视,又有柳氏这样的实力企业积极响应,我们港区肯定全力配合!”周振国拍着胸脯保证,随即又压低声音,“李秘书,你看是不是……找个合适的机会,咱们和柳总那边正式碰个头?你代表市里,我代表港区,这样显得更重视些?”

李烨立刻明白了周振国的意思,这位老总在人情世故上确实老道。“周总考虑得很周到。这样,我先和柳总那边联系一下,看看她的时间安排。定好了马上通知您。”

“好好好!等你消息!”周振国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李烨看着窗外,若有所思。

柳妍的强势回归,带着三大技术团队,无疑为临海港的升级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艘“海风号”游艇,恐怕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临海港技术风暴的中心。

他拿起手机,翻到柳妍的号码。

短暂的犹豫后,他按下了拨号键。电话响了几声被接起,传来一个清越而略显清冷的女声,背景似乎有海风的声音。

“哟,李大秘?”柳妍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外,似乎没想到李烨会首接打给她。

“柳总,您好,打扰了。”

李烨的声音平和而带着工作场合应有的尊重,“刚听周副总说您带着团队回临海了,而且阵势惊人,欢迎回来!港区这边可是翘首以盼啊。”

电话那头,柳妍站在“海风号”游艇的顶层甲板上,海风吹拂着她利落的短发。她看着繁忙的港口,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李烨的消息倒是灵通。

“前夫弟弟消息很灵通嘛。”柳妍的语气听不出太多情绪,“港区的问题迫在眉睫,柳氏既然决定深耕临海,自然要拿出诚意和实力。周总跟你说了我们的初步接触计划?”

“是的,周总效率很高,下午就安排技术对接了。”

李烨顿了顿,切入正题,“柳总,我和周副总都觉得,您亲自带队,带着这么强的技术力量回来,对临海港升级改造意义重大。我们想找个时间,代表市府和港区集团,和您及核心团队正式交流一次,听听柳氏对港区技术痛点的整体解决方案构想,也把市里孵化园最新的规范要求同步给您,方便后续合作更顺畅。不知您近期时间是否方便?”

甲板上,柳妍的目光扫过下方忙碌着搬运设备的团队成员。

生物能实验室的负责人王教授(王明远,五十多岁,专注生物能转换研究二十余年,沉稳内敛)正指挥着助手小心安置精密仪器;

冷链专家陈总监(陈芳,西十岁左右,雷厉风行,对温控技术近乎苛刻)则拿着平板电脑,对着码头冷库的方向比划着什么;

智能闸口团队的年轻技术骨干小刘(刘健,三十岁,思维活跃,是团队里的点子王)正兴奋地和同事讨论着实地测试方案。看着这些为了共同目标聚集于此的伙伴,柳妍心中那份将技术落地的决心更加坚定。

“李秘书的提议很及时。”

柳妍收回目光,语气干脆,“我这边团队刚安顿下来,需要一两天理顺内部工作流程。这样,后天下午三点,在我这里,‘海风号’上,如何?地方宽敞些,也方便我们展示一些初步的技术模型。”

在游艇上会面?

李烨略感意外,但也觉得符合柳妍的行事风格——高效、首接、不拘泥于形式。

“没问题,柳总。后天下午三点,我和周副总准时登门拜访。”

“好,恭候二位。”

柳妍说完,利落地结束了通话。

放下手机,李烨的心情有些振奋。

柳妍的回归和高效行动力,让港区升级改造的前景豁然开朗。

他快速在笔记本上记下后天的会面安排,然后继续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批阅文件,和科技局张处(张伟,西十出头,技术官僚出身,做事严谨)就项目筛选标准进行了务实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完善了琳琳提交的细则框架。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

下班时分,夕阳的余晖将市府大楼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李烨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沈薇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李秘,这是明天要上会的材料,您再看看?”

沈薇把文件放在桌上,目光落在李烨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您今天好像特别有干劲?”

李烨拿起文件快速翻阅着,闻言抬头,对上沈薇清澈的眼睛,笑了笑:“有吗?大概是看到事情有进展,心里踏实吧。

柳氏那边带着大团队回来了,后天还要去‘海风号’上和柳总详谈。”

“柳总回来了?”

沈薇眼睛一亮,“她上次来就感觉好厉害的样子。这次肯定能帮上大忙。”她语气里带着由衷的佩服。

“是啊,希望一切顺利。”

李烨签好字,把文件递还给沈薇,“辛苦了,早点下班吧。”

“您也是,李秘。”

沈薇接过文件,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明天见!”

走出市府大楼,晚风拂面,带着初夏的暖意。

李烨没有首接回家,而是沿着府前路慢慢走着。

街灯次第亮起,城市的霓虹开始闪烁。他心中盘算着后天的会面,柳妍那三大技术团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又能为临海港解决多少实际问题?一种参与并推动城市向好的期待感,如同这渐浓的夜色,在他心头悄然弥漫。

他知道,重生这一世,或许无法呼风唤雨,但能脚踏实地地参与其中,看着这座城市、这个港口因他们的努力而一点点变得更好,这种满足感,千金不换。他深吸一口气,步伐变得更加坚定,融入了临海市华灯初上的夜色之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