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大厅内,己经坐满了人。长方形的会议桌主位空着,显然是留给市里领导的。
两侧则坐着孵化园管委会的主要成员、市府相关部门代表以及几位像周明这样的特邀技术顾问。
空气中混合着纸张、墨水以及一丝清晨特有的微凉气息,偶尔响起低低的交谈声和翻动文件的窸窣声。
李烨在靠前的位置坐下,将文件袋放在桌上,目光沉稳地扫过全场。
沈薇抱着整理好的资料,快步走到他身边,轻手轻脚地将文件分发给与会者,动作麻利又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
分发到李烨面前时,她特意将那份关于数据开放和评审机制的草案文本放在最上面,指尖因为用力微微泛白。
“谢谢。”
李烨低声说了一句,目光落在文件上,开始快速浏览,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准备。
沈薇回到后排记录席坐下,深吸一口气,摊开了自己的笔记本,拿起笔。
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有点快,不仅仅是因为第一次参与这种规格的会议记录,更因为刚才在会议室里李烨那沉稳自信的样子,以及……他端起咖啡时嘴角那一闪而过的笑意。
她赶紧甩甩头,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沈薇,专心工作!别瞎想!”
片刻后,市府分管科技和产业的郑副处长陪同着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走了进来。老者正是临海市副市长兼临海港孵化园管委会主任,孙启明。
会议正式开始。
孙副市长言简意赅地开场,肯定了孵化园前期的工作进展,随即切入正题:“今天这个会,核心就是讨论我们这份《关于推动临海港核心数据有序开放及创新项目联合评审机制的草案》。这是孵化园能否真正成为临海港转型升级‘加速器’的关键一步。大家放开谈,有什么想法、顾虑,都摆到桌面上来。”
首先发言的是港口集团的代表,一位姓王的副总工程师。
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严谨:“孙市长,郑处,各位同事。数据开放,我们集团信息中心的态度是审慎支持。刚才李秘书和周工讨论的‘分阶段、脱敏、联合监控’思路,我认为方向是对的,细节还需要再敲定。我们最大的顾虑还是数据安全边界和权责划分。联合监控机制由谁主导?日常运维成本如何分摊?出现安全事件的责任主体如何界定?这些都需要在细则里明确到具体条款。”
李烨认真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待王副总工说完,他抬起头,声音清晰而平和:“王总提出的问题非常实际。关于主导权,我们建议由港口集团信息中心牵头,市府信息办负责政策指导和监督,孵化园技术安全小组提供具体执行支持。运维成本方面,初步设想是基础运维由港口承担,针对孵化项目定制的安全审计模块,则由孵化园项目经费或申请成功的项目方按需承担。责任主体方面,核心原则是‘谁的数据谁负责,谁的系统谁担责’,联合监控机制主要是建立预警和快速响应通道,具体责任边界会在实施细则里逐一厘清。”
周明紧接着补充道:“技术上,我们可以设计一套分权限、分等级的审计日志系统,确保每一步操作、每一次数据调用都有迹可循。关键字段的脱敏算法,也可以请市信息办的专家共同把关。”
港口集团的几位代表低声交流了几句,王副总工点了点头:“有李秘和周工这个补充,我们心里就更有底了。我们会尽快组织内部讨论,把我们的细化建议反馈过来。”
这时,坐在郑副处长旁边的一位五十岁上下、面容严肃的干部清了清嗓子,他是市府经济发展研究室的副主任,张振国。张主任扶了扶老花镜,拿起草案翻到评审机制部分,眉头微蹙:“孙市长,关于这个项目评审,草案里提到要增加‘对临海港产业升级的潜在贡献度’这一维度,出发点是好的。但我有些疑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经验丰富的老干部特有的审慎:“这个‘贡献度’怎么量化?怎么避免评审时流于空泛?更重要的是,我们政府搭建孵化园平台,主要是提供服务和引导,评判一个项目好不好、值不值得扶持,是不是更应该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让港口企业自身去判断?我们介入太深,设定太多条条框框,会不会反而束缚了创新?甚至……有‘越位’之嫌?”
张振国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安静。
他的疑问代表了一部分相对保守的观点,担心政府的手伸得过长。
后排的沈薇听得有些紧张,笔尖悬在纸上,偷偷瞄了一眼李烨。
李烨神色不变,他知道这是新老思维必然的碰撞。
他迎着张振国的目光,语气诚恳而坚定:“张主任的问题提得非常深刻,也代表了当前转型期一种普遍的思考。首先,关于‘贡献度’的量化,周工刚才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就是看项目是否‘接地气’,是否精准解决临海港当前面临的痛点。”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迅速写下几个关键词:堆场效率、闸口通行、绿色能源、特殊天气保障。
“比如,一个项目如果能显著提升堆场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依赖和等待时间,它的贡献度就可以通过模拟测算或小范围试运行来评估效率提升百分比。一个能优化闸口通行流程的方案,可以通过试点统计单车平均通行时间来验证。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指标。评审专家由一线经验丰富的港口技术专家、企业管理者和熟悉产业趋势的学者组成,就是为了避免纸上谈兵。”
李烨放下笔,目光更加沉稳:“其次,关于政府角色和市场规律。孵化园不是代替市场做选择,而是在市场失灵或新兴技术风险过高、企业不敢轻易尝试的领域,由政府搭建一个‘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试验场。我们设定导向,不是设定枷锁,而是引导创新资源更精准地流向港口转型升级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资源浪费。这就像点灯,不是替走路的人决定方向,而是在那些暂时黑暗的、但前景广阔的岔路口,先点亮一盏灯,降低探索者的风险和成本。最终的选择权,依然在企业手里。我们评审的,是这盏‘灯’本身的技术可行性和对‘路口’(即港口痛点)的照亮潜力。”
他这番比喻,既形象又清晰地阐述了孵化园和政府引导基金的角色定位。
孙副市长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
张振国严肃的脸上虽然没有笑容,但紧蹙的眉头明显舒展了一些,他沉吟道:“嗯…‘点灯’这个比喻…有点意思。风险共担…照亮路口…李秘书,你这么说,倒显得我这老头子有点过于保守了。不过,具体的评审标准和量化指标,确实需要再细化、再打磨,要经得起推敲。”
“张主任您这是经验之谈,提醒得非常及时。”
李烨谦逊地回应,“评审细则的制定,我们一定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像您这样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专家的意见,确保其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坐在后排的沈薇,看着李烨在众人瞩目下从容应对,条理分明地将看似复杂的理念阐述得清晰易懂,尤其那句“点灯”的比喻,让她眼睛发亮。
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下这几个字,心里那点紧张不知不觉化作了钦佩。
她注意到李烨说话时,偶尔目光扫过全场,那眼神沉稳而有力,仿佛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
当他目光无意间掠过记录席,与她短暂交汇时,沈薇的心跳莫名漏跳了一拍,赶紧低下头假装认真记录,耳根却悄悄热了起来。
“好了,看来主要的碰撞点都讨论得比较充分了。”
孙副市长适时开口,做了总结,“港口集团的数据安全顾虑,李烨、周明你们配合王总那边尽快细化方案。张主任提出的评审机制导向和量化问题,也是切中要害,李烨,你们秘书处牵头,联合经研室、港口集团和相关专家,成立一个细则起草小组,张主任,您经验丰富,这个小组还得请您多费心指导。”
张振国这次很痛快地点了头:“孙市长放心,这是大事,义不容辞。”
“好!”
孙副市长满意地点头,目光落在李烨身上,带着明显的期许,“孵化园这盘棋,开局不错。李烨,你协调推进,大胆去干。需要什么支持,首接向郑处和我汇报。散会!”
会议在一种充满干劲的氛围中结束。众人纷纷起身,互相交流着向外走去。
李烨收拾着桌上的文件,周明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由衷地说:“李秘,今天表现真不错!那‘点灯’的说法,绝了!把我们的初衷说得明明白白!”
“是周工您之前‘接地气’的提点给了我灵感。”
李烨笑着回应。
张振国也走了过来,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温和:“年轻人,思路活,敢想敢干是好事。不过,”他话锋一转,带上长辈的叮嘱,“细节是魔鬼,后面制定细则的时候,可不能怕麻烦,要沉下心来抠。”
“谢谢张主任指点,我一定谨记。”
李烨诚恳地应道。
沈薇也赶紧收拾好东西,抱着记录本走到李烨身边,脸上洋溢着工作完成的轻松和兴奋:“李秘,会议记录我下午整理好就给您送过去!”
“嗯,辛苦了。”
李烨点点头,看着她充满活力的样子,嘴角也不自觉地带上一抹温和的笑意。
这笑容落在沈薇眼里,让她感觉窗外的阳光似乎都更明媚了几分。
走出晨会大厅,走廊尽头巨大的落地窗外,临海港的轮廓在晨光中愈发清晰。
巨大的龙门吊缓缓移动,集装箱如同彩色的积木,港口运输的动脉——滨海大道上,车流己经开始奔涌不息。
李烨站在窗边,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淡淡咸腥却充满生机的空气。
重生一世,再次置身于这城市发展的脉搏之中,那份曾经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如今正通过他手中具体而微的工作,一点一滴地变成现实。
临海港的星火,正在被点燃,而他,就是那执火者之一。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力量,这力量并非来自虚无缥缈的预知,而是源于脚下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和身边这群为了共同目标奋斗的人。
他转过身,步履坚定地走向自己的办公室,那里还有无数等待落地的细节,无数需要沟通协调的事务。
阳光透过窗户,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稳健而充满朝气。
新的一天,新的挑战,临海港的未来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