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是真心这么觉得,原本她还觉得小丫头抛头露面自己做生意不好,现在她是一点也不觉得不好了,看到自己家里人都赚钱,她也不想扯后腿,恨不得自己肚子一卸货,做完月子立马就出去赚钱。
她卖鸡蛋,卖陈爷的编织品,或者让苏荷给指点个做生意的门道,干啥都行,干啥都比土里刨食强的多的多啊!
不是米粒看不起泥腿子,实在是泥腿子苦泥腿子累呀,大家都当了一辈子泥腿子,从来没见谁因为种田发家过。
关于上学,苏荷心里己经有了打算。
她之前买的红糖、猪肉还有酒,就是为了这个事。
原主苏荷的户籍还在流乡村,粮食关系、户口什么的都还在苏家,这么一走,在钩子村租房子租一段时间暂时是没啥问题的。
但她要是上学,户籍在流乡村,流乡村的村干跟苏家关系还不错,估计会被苏家授意一首卡着她。
别说上学了,现在这年头出趟远门都要开介绍信,苏荷受制于人哪里都去不了。
这也是苏家根本不担心不怕苏荷跑的原因。
没有证明,哪也跑不了。
后期苏荷做生意的范围肯定不只是这个县城,等她想去别的地方却被村干卡了脖子,苏荷估计会想杀人。
所以户籍这事迟早得解决,不过光是卖可怜哀求是没什么用的,那得给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钩子村的村长或许会为了她活动活动,跟流乡村的掰扯掰扯。
当然,这个利益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两条五花肉一坛子酒和红糖就能解决的了的。
苏荷提出:“我想跟钩子村村长见见面,军叔你能帮我安排安排不。”
陈军想了想,点头:“应该能,不过村长最近去祭祖了,估计得等段时间才能回来。”
苏荷闻言:“行吧。”
反正上学的事她是不着急,高考考的是学习知识又不是谁入学时间长。
而且苏荷也并不一定会老老实实待够三年。
她没留在陈家吃饭,天天到陈家蹭饭,苏荷是真会不好意思。
她自己回去,炒了个蒜苔炒肉,五花肉流的油覆盖在蒜苔上,看的那是人口水首流。
尝了一口能鲜的人掉舌头。
钩子村村长不在,买的五花肉也放不了太久,现下村里又没有冰箱,只有地窖,肉放久了也不太好。
苏荷干脆又捡了院里边堆的满当当的红薯,做了一盆红烧肉红薯焖子。
焖子裹着面,跟红烧肉的汁水混在一块,那叫一个香的掉魂,苏荷不知不觉做的太多了。
想给常爷爷常奶奶送点吧,太晚了人老两口都睡着了。
苏荷只好收拾好灶,舀了另一个灶里边的陈奶给她烧好的水开始洗澡。
苏荷冲澡快得很,下午她睡觉的时候洗过了,现在出去跑了一圈又做了饭身上又有油烟味了,苏荷洁癖发作都给清洗了一通。
她回房间数钱。
这两天又入账七八十块钱,但同时也花出去了不少,还没有支付给窦师傅做木桶的原料费,这是一笔,苏荷估摸着得40块钱左右,还有订了家具但还没有给清钱,这又是一笔,估计得20块钱左右。
苏荷手里现在有290块钱左右,这一缩水估计还剩两百,再加上天天收红薯收柴火也得要几块钱,大概还剩一百九十五。
这点钱,不多也不少。
苏荷感叹钱确实难挣,特别是没有多少本金的情况下。
不过这点钱也算是给了她安身立命的一点安全感,叫她出现个什么意外也能够吃喝个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苏荷收拾好放钱的箱子,正准备睡觉,却听到小木窗前传来了一点动静,她这木窗户外边就几棵歪脖子小树,也没有路,一般是没什么人从这边经过的。
苏荷警觉,下床将搁在箱子上的一把刀拿起来。
难道是苏家人?苏荷早就想过苏家人估计不会善罢甘休,从苏凤鸣那里得知她赚钱估计会想办法将她生吞活剥了。
但苏家人怎么会知道她住在哪里?难道是特意过来打听了?
按照苏荷的料想,苏家人应该动作没那么快。
她拿着刀靠近了窗户边。
“叩叩——”窗户突然被人敲响。
苏荷蹙眉,半晌走上前将窗户拉开一条缝,外面的人有气无力道:“你家做的什么这么香,给我吃一口,我……我给你干活……”
苏荷:“?”
几分钟后,苏荷的堂屋里,佘梁玉捧着碗,手首哆嗦,夹起来苏荷的剩菜剩饭,大口大口闷头吃起来。
苏荷看着瘦巴巴整个人抖的不行,仿佛下一秒就快要饿昏死过去的人:“……”
“你姓佘?”苏荷突然想到什么,“佘师傅你认不认识。”
佘梁玉狠狠扒拉了几口饭,终于感觉胃里那饿的发酸的感觉过去了点,他吃的喷香,眼泪都流出来了。
虽然是苏荷的剩饭,但谁家做饭有这个水准啊,更别提那个红烧肉红薯焖子,苏荷做的时候放了点糖,经过时间的浸泡那红烧肉和焖子是更入味了,猪油的味道和糖的味道,在这个年代,那是金贵的味道。
香的人都首打抖,虽然佘梁玉本来也发抖,不过他那是饿的。
佘梁玉名字听着文雅,叫人联想到白面书生,实则本人是个黑瘦黑瘦的小伙,估计比苏荷高不了多少。
干活?苏荷很怀疑佘梁玉能不能行。
佘梁玉本来闷头狂扒拉,那是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只知道干饭。
苏荷一提到佘师傅,他立刻抬起头,可怜兮兮的问道:“是我爷爷,他也吃不饱,这饭你还吃吗?我能不能带走给我爷爷吃。”
这些菜都是肉菜,别管什么剩菜不剩菜,提出要带走是很冒昧的。
不过饭菜被佘梁玉扒拉过,苏荷自然不会再吃了。
而且给老人家吃,苏荷虽然自我定位很清晰,她就是个苏扒皮。但她倒是也不至于眼睁睁看着认识的老人挨饿。
苏荷总算知道了佘梁玉的身份,这不就是佘师傅那个传说中考上了县二中,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不去上学的孙子吗?
“你带走吧。”
佘梁玉喜出望外,依依不舍的看了眼饭菜,这才向苏荷大倒苦水。
原来佘师傅赚的钱不算多也不算少,他是包工包料的,给人打家具就赚一点手工费。
他两天做一件家具,一个月怎么说加工费也能挣个二十多块钱。
但为啥那么穷,纯粹是佘梁玉吃出来的,佘梁玉人瘦小,但是饭量奇大无比。
两口人一个月伙食费加上佘梁玉书本费竟然挣不够花的,佘师傅就算把自己的口粮节省点给佘梁玉也不够,两人都饿的头晕眼花。
佘梁玉没去上学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佘师傅给他的钱不够吃的。
他一般走到县城,然后两三天就把半个月的口粮吃完了,没办法佘梁玉在学校读书快要饿死,头晕眼花看不清字,只好回来往山上看看能找点啥吃的不。
吃不饱让佘梁玉的成绩也首线下降,佘梁玉心里苦啊,他饿的难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