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取关山五十州

第10章 暴雪

加入书架
书名:
收取关山五十州
作者:
莱菜福
本章字数:
6610
更新时间:
2025-07-08

春寒料峭时节,京城却迎来了一场百年未遇的暴风雪。

起初只是细碎的雪花,人们不以为意。谁知一夜之间,风雪骤急,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压垮了树枝,堵塞了道路,更将那些摇摇欲坠的贫民房屋轻易压倒。

第五日清晨,李琰站在宫殿的廊下,望着仍无止息迹象的漫天飞雪,眉头紧锁。

他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迅速凝结,又消散无踪。

“殿下,宫外传来消息,东城有三处民宅倒塌,压死了十几口人。”侍卫长踏着厚厚的积雪匆匆赶来,脸色凝重,”城南粥厂前,发现两个冻死的乞丐,都是孩子...”

李琰的手指猛地攥紧了栏杆,木质纹理深深印入掌心。

他转身快步走向内室,阿比娜正在为刚满月的孩子缝制冬衣,见他神色不对,立刻放下针线。

“阿琰,怎么了?”

“灾情比想象的严重。”李琰简短说明情况,“我要出宫看看。”

阿比娜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我与你同去。”

李琰本想拒绝,但看到妻子眼中的坚定,最终点了点头。

阿比娜虽贵为皇子妃,却从不是养在深闺的娇弱花朵。

一个时辰后,一辆不起眼的马车艰难地行驶在积雪覆盖的街道上。李琰掀开车帘,眼前的景象令他的心揪成一团,道路两旁,衣衫褴褛的灾民蜷缩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瑟瑟发抖;几个孩童赤着脚在雪地里翻找食物,脚趾冻得紫红;远处,一具盖着草席的小小尸体被抬走,露出的一截手腕细得像枯枝。

阿比娜突然捂住嘴,泪水夺眶而出。李琰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女孩静静躺在雪地里,双眼紧闭,脸颊还带着不自然的红晕,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仿佛只是睡着了。

但覆在她睫毛上的薄霜宣告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孩子再也醒不过来了。

“我们得做点什么。”阿比娜的声音颤抖却坚定。

马车转向东城,那里的情况更为糟糕。整条街的房屋像被巨人踩过的积木,七零八落。

幸存者们徒手在废墟中挖掘,试图救出被埋的亲人,哭喊声不绝于耳。

李琰正要下车,忽见一队士兵踏雪而来,为首的年轻将领身披黑色大氅,在雪地中格外醒目。

“是曲将军。”李琰认出了那个挺拔的身影。

曲赋正指挥士兵们清理道路、加固危房,动作利落高效。

令李琰意外的是,文状元寄弦也在场,正带着一群书生为灾民分发干粮。

两人虽无过多交流,但偶尔的眼神接触中流露出不言而喻的默契。

“殿下?”曲赋发现了李琰,快步走来行礼。他的脸被寒风吹得通红,眉宇间满是疲惫,显然己在此忙碌多时。

“将军辛苦了。”李琰由衷道,“情况如何?”

曲赋摇头:“不容乐观。城东这片多是贫民区,房屋本就简陋,经不起大雪重压。目前己有两百多户无家可归,冻死者...难以计数。”

寄弦也走了过来,向李琰和阿比娜行礼。他的官袍下摆沾满泥雪,手指冻得发白,却仍坚持记录灾民名册。

“寄弦大人也在。”李琰点头致意,“你们做得很好。”

寄弦谦逊地低头:“下官惭愧。若非曲将军派兵维持秩序,单凭我们几个书生,实在力有不逮。”

曲赋看了寄弦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温柔,随即恢复刚毅:“殿下,末将斗胆建议,当务之急是设立更多收容所,解决灾民温饱。”

李琰沉吟片刻,突然下定决心:“静心府旁还有几处闲置房室,可暂作收容之用。另外...”他看向阿比娜,得到妻子肯定的眼神后继续道,“我与皇子妃愿拿出府中半数存粮,设立粥棚。”

曲赋眼中闪过惊讶,随即化为敬佩:“殿下仁德。末将愿派兵协助维持秩序。”

寄弦也立即表态:“下官可联络翰林院同僚,募集衣物被褥。”

就这样,一场自发的救灾行动在漫天风雪中展开。

回到静心殿,李琰立刻命人打开粮仓。阿比娜则召集宫中侍女,赶制棉衣。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被一袋袋运出,管事太监心疼地嘀咕:“殿下,这可是半年的存粮啊...”

阿比娜正色道:“粮仓空了可以再填,人死了却不能复生。”

次日清晨,第一处皇家粥棚在城南开张。

李琰不顾劝阻,亲自为灾民盛粥。他的手指被热气熏得通红,却仍坚持站在最前面。

“慢慢来,每人都有。”他温和地对一位颤巍巍的老者说,特意多舀了一勺稠粥。

老者捧着热粥,老泪纵横:“殿下仁心,小老儿来世做牛做马报答您...”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京城。

越来越多的灾民涌向粥棚,却井然有序,曲赋派来的士兵维持着秩序,而寄弦组织的文人则为灾民登记造册,确保救济物资合理分配。

第三天,曲赋和寄弦带着十几车物资来到粥棚。除了军中的备用棉被,还有寄弦发动文人士族捐赠的冬衣。

“将军和大人真是及时雨。”李琰亲自迎上前,看到两人眼下的青黑,知道他们又是一夜未眠。

曲赋简单行礼后,立刻指挥士兵卸货。寄弦则拿出一份名单:“殿下,这是按您要求整理的特别困难户名册,共七十三家,多是孤寡老人和孤儿。”

李琰接过名单,注意到寄弦的手指有几处冻疮,却仍一丝不苟地握着毛笔。他心头一热:“辛苦大人了。这些人家,我会亲自安排。”

阿比娜此时走来,手里捧着两碗热姜汤:“曲将军,寄弦大人,先喝点热的暖暖身子。”

寄弦受宠若惊,连忙行礼道谢。曲赋则深深看了二皇子夫妇一眼,什么也没说,但那目光中的敬意比任何言语都要真切。

夜幕降临,粥棚前的人群渐渐散去。

李琰和阿比娜正准备回宫,忽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哭声。循声找去,只见一个约莫三西岁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小脸冻得发青。

阿比娜立刻脱下自己的斗篷裹住孩子:“乖,不哭了,告诉姐姐你的家人呢?”

孩子抽噎着:“娘亲...娘亲睡着了...叫不醒...”

李琰心头一紧,顺着孩子指的方向,在一处倒塌的茅屋旁找到了她“睡着”的母亲——一个年轻妇人,身体己经僵硬,却仍保持着护住孩子的姿势。

阿比娜的眼泪落在孩子脸上,她紧紧抱住这个孤儿:“不怕,以后跟姐姐回家。”

回宫的马车上,李琰看着妻子怀中的孩子,轻声道:“我们给她起个名字吧。”

阿比娜想了想:“就叫'雪生'吧,纪念在这场大雪中获得新生。”

与此同时,城北的大皇子府邸却大门紧闭。

“听说二弟在城中设了粥棚?”李琮嗤笑一声,“沽名钓誉!”

一位将领奉承道:“大殿下明鉴。二皇子此举,分明是收买人心。”

同样,三皇子李钰虽未闭门谢客,却借机抬高自家粮店米价,发起了灾难财。

这些行径与二皇子夫妇、曲赋寄弦等人的善举形成鲜明对比,在民间激起强烈反响。

七日后,暴风雪终于停歇。

阳光穿透云层,照在银装素裹的京城上,美得惊心动魄。

但人们无暇欣赏这美景,全都忙着清理废墟、重建家园。

李琰和阿比娜收养孤儿雪生的事,以及他们开仓放粮的善举,被百姓口口相传。更有文人作诗称赞:“风雪无情人有情,皇子仁心暖京城。”

曲赋和寄弦也因救灾有功,受到皇帝嘉奖。更重要的是,两人在救灾中默契配合,虽未公开关系,但同僚们对两人形影不离的情形己见怪不怪,甚至私下感叹:“曲将军与寄大人,真乃天生一对。”

这一日,李琰在御书房向皇帝汇报灾情。皇帝听完,意味深长地问:“琰儿,你可知这次救灾,花费了多少银两粮食?”

李琰坦然回答:“回父皇,约合白银五千两,粮食六百石。”

“值得吗?”皇帝目光如炬。

李琰不假思索:“人命无价。”

皇帝沉默良久,突然笑了:“好一个人命无价。琰儿,你比你大哥和三弟,更懂为君之道。”

李琰心头一震,知道这是父皇难得的肯定。

离开御书房时,李琰遇到了前来汇报军务的曲赋。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在这场灾难中建立起的信任,比任何盟约都要牢固。

曲赋低声道:“殿下,末将有一批军中旧袄,虽不华贵却厚实耐寒,想赠予灾民...”

“将军只管去做。”李琰微笑,“若有需要,尽管开口。”

曲赋郑重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一刻,他彻底确信自己选对了人。

夕阳西下,李琰回到殿里。

殿内传来阿比娜哄雪生睡觉的轻柔歌声,还有婴儿咿呀的回应。

他站在门外,听着这温馨的声音,疲惫一扫而空。

推门而入,只见阿比娜怀中抱着雪生,而他们的亲生儿子则安静地睡在摇篮里。

两个孩子,一个金枝玉叶,一个雪地孤儿,却在这特殊的缘分下成为了兄妹。

阿比娜抬头微笑:“回来了?雪生刚学会叫'爹爹'呢。”

李琰眼眶一热,上前将妻女拥入怀中。窗外,残雪消融,春天的气息悄然而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