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沉思良久,缓缓开口道:“此提议虽颇具新意,且有诸多例证可循,但毕竟关乎重大,涉及祖宗成法,容朕再细细思量。”皇帝的声音沉稳而威严,却也透露出一丝犹豫。
黄梅和陆子谦心中明白,皇帝能有此表态,己属不易,至少并未当场驳回,这便意味着还有希望。两人对视一眼,眼神中传递着坚定与决心,他们深知,接下来的日子里,还需继续努力,争取让皇帝看到女子科举的可行性与积极意义。
退朝之后,黄梅和陆子谦并未就此松懈。他们深知,保守派必定不会坐视不管,定会在暗中谋划,试图说服皇帝放弃这一构想。于是,两人决定联合朝中支持女子科举的大臣,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在一处幽静的府邸内,黄梅、陆子谦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大臣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而热烈。“黄姑娘,陆公子,此次女子科举提议,虽有事实依据,但保守派势力根深蒂固,恐不会轻易罢休。我们必须想个周全之策,方能说服陛下。”一位大臣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陆子谦微微点头,说道:“大人所言极是。我们需进一步收集女子参政能为国家带来积极影响的实例,整理成册,呈与陛下。同时,我们也可让女子书院的学生们走出书院,参与一些实际事务,展示她们的能力,让更多人看到女子的才华并非纸上谈兵。”
黄梅思索片刻后,说道:“陆公子所言甚是。此外,我们还可在民间展开宣传,让百姓了解女子科举的意义与好处,争取民众的支持。民众的声音,或许能对陛下的决策产生影响。”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便开始分工合作,各自着手准备。黄梅回到女子书院,将与陆子谦等人商讨的计划告知了学生们。学生们听闻后,个个热情高涨,纷纷表示愿意为女子科举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就在他们积极准备之时,京城内却悄然传出了一些不利于女子科举的谣言。有人说女子科举会让女子抛头露面,有失体统;还有人说女子一旦入朝为官,必将导致阴阳失调,天下大乱。这些谣言如同瘟疫般在市井中迅速传播,引得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对女子科举产生了恐惧与排斥。
黄梅得知这些谣言后,心中明白,这必定是保守派所为。他们试图通过舆论来破坏女子科举的提议,让皇帝迫于压力而放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境,黄梅又将如何应对?她能否成功辟谣,扭转舆论风向,为女子科举争取到更多支持?而保守派是否会在她辟谣的过程中,再次使出更加阴险的手段?一切的答案,都在这充满波折的局势中,等待着被揭开……
黄梅深知,谣言若不及时遏制,将会对女子科举的推进造成极大阻碍。她决定立刻采取行动,消除这些负面影响。于是,她组织女子书院的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深入京城的大街小巷,向百姓们宣传女子科举的真正意义。
学生们手持精心制作的宣传册,上面详细阐述了女子科举的考试内容、选拔标准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益处。她们耐心地向百姓们讲解,从古代女子参政的杰出事迹,到现代女子在各个领域的卓越贡献,试图让百姓们明白,女子科举并非是对传统的破坏,而是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大爷,您看,自古以来,女子就有参与朝政的先例,她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如今开设女子科举,就是为了让更多有才华的女子能够为国家效力,让咱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一位女学生微笑着对一位路过的老者说道。
老者接过宣传册,仔细地看了看,微微点头道:“听你这么一说,似乎也有些道理。只是这女子抛头露面去考试,总觉得有些不太合适。”
女学生赶忙解释道:“大爷,时代在变,女子也应该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且女子科举的考试流程都是公正、严谨的,并不会有什么不妥之处。”
在学生们的努力下,一些百姓开始逐渐改变了看法。然而,保守派并不打算轻易放弃。他们雇佣了一些人,在街头巷尾故意捣乱,与学生们发生争执,试图破坏宣传活动。
“你们这些女娃,不要在这里妖言惑众!女子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搞什么科举,简首是胡闹!”一个大汉大声叫嚷着,引起了一阵骚乱。
面对这些阻挠,女子书院的学生们并未退缩。她们保持着冷静,继续耐心地向百姓们解释。黄梅也赶到现场,她站在高处,大声说道:“各位乡亲,我们推行女子科举,是为了让国家更好地选拔人才,让女子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些谣言都是别有用心之人编造的,大家不要相信。”
黄梅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让在场的百姓们不禁为之动容。然而,保守派的势力依然强大,他们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来阻止女子科举的推行?黄梅和学生们又能否成功克服这些困难,让女子科举的构想成为现实?一切的悬念,都在这充满挑战的局势中,等待着被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