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表面上,叶之风和汤显祖忙于昆曲《香鱼记》斗台戏排练。
实际上,叶之风身为“香鱼使”、从五品大内二等侍卫,无时无刻都在忙于郑贵妃的安保工作。
郑贵妃的诸多爱好,叶之风逐一知道。
她喜欢品尝冰镇杨梅酒,喝酒的姿态也特别优雅,特别有女人味。
毫无疑问,贵妃级别的皇宫待遇就是赞赞赞——杨梅用的是温州府茶山的特级杨梅,浸泡杨梅的酒用的是温州特级高度老酒汗,用于冰镇的冰用的是北京城北海雪池冰窖里的特级冰。
也许,郑贵妃喜欢诸多的温州元素,说到底是因为她喜欢籍贯温州府的叶之风,这就是典型的爱屋及乌。
初冬的翊坤宫飘着酸甜酒香,郑贵妃斜倚在湘妃竹榻上,指尖轻点鎏金冰鉴。
冰鉴里的北海雪池寒冰正缓缓消融,白雾缭绕间,两只翡翠盏盛着殷红如血的杨梅酒,颗颗温州茶山杨梅沉在琥珀色的老酒汗底,果肉得几乎要撑破紫绛色果皮。
“娘娘,这冰是今晨新取的头茬雪池冰。”宫女跪捧着冰凿出的莲花形冰器,小心翼翼将碎冰添入酒盏。
郑贵妃朱唇微启,用银匙舀起浮在酒面的薄冰,听着冰块碰撞玉盏的清响,恍若江南梅雨时节的檐下雨滴。她轻啜一口,冰凉的酒液裹挟着杨梅的清甜与老酒汗的凛冽在舌尖炸开,眉梢眼角漾开笑意:“难为叶之风费心,这酒的滋味,倒比去年更胜三分。”
连续几天,窗外夜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郑贵妃望着冰鉴中浮沉的杨梅,忽然想起叶之风前日密报里说的那场刺杀阴谋,兰花指伸到红唇边“嘘”了一声。指尖无意识着盏沿的缠枝莲纹,她轻声吩咐:“去把叶大人送来的西域琉璃盏取来,明日用这盏冰镇杨梅酒,倒要瞧瞧...”尾音消散在氤氲酒香里,唯有冰鉴中泛起的涟漪,轻轻摇晃着满室珠光。
翌日辰时,叶之风捧着西域进贡的琉璃盏踏入翊坤宫。水晶般通透的盏身雕刻着缠枝葡萄纹,在晨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与案上殷红的冰镇杨梅酒相映成趣。郑贵妃斜倚软榻,指尖捏着颗的茶山杨梅,她示意宫女们全部退下,宫中只剩下她与叶之风两人,而后郑贵妃朱唇轻启:“叶大人手段高明,北京城暗处的钉子拔得干净?”
叶之风单膝跪地,目光扫过琉璃盏中缓缓融化的雪池冰:“回贵妃娘娘,我正在谋划铲除倭寇与前朝余孽的行动。不过...”他顿了顿,从袖中掏出半枚刻着樱花纹的忍者护额,“有东厂番子插手此事,似是想将罪名坐实到娘娘头上。”
郑贵妃将杨梅投入酒盏,鲜红汁水在老酒汗中晕染开来,宛如血滴坠入深潭。她端起琉璃盏轻晃,冰块撞击声清脆如银铃:“东厂...”尾音带着三分冷笑,“这琉璃盏晶莹剔透,却最是易碎。就像有些人...”话音未落,琉璃盏突然脱手,在青砖上炸成满地流光。
叶之风却神色如常,从怀中取出密函:“贵妃娘娘明鉴,这是东厂提督与鞑靼往来的书信。”郑贵妃盯着他递来的宣纸,染着凤仙花汁的指甲划过字迹:“用这琉璃盏的碎渣,给他们酿一壶 ' 冰镇毒酒 ' 如何?”
暮色渐浓时,翊坤宫又飘起杨梅酒香。新取的雪池冰在银盆中散发寒气,郑贵妃望着琉璃盏的残片被熔铸成锋利的暗器,嘴角勾起笑意:“告诉叶大人,明日的冰镇杨梅酒,该换些新 ' 佐料 ' 了。”夜色中,冰块消融的滴答声,混着远处传来的更鼓,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叶之风在打马回府的路上,想起了上次郑贵妃召他进宫时的情形,他才知道郑贵妃这段时间爱上了温州特产杨梅酒,他预感明年夏季杨梅成熟时,郑贵妃会叫皇上敕牒他为“杨梅使”钦差大臣,负责从温州府运送新鲜杨梅到北京城宫廷内。
想到这儿,他发自内心地忍俊不禁,笑了笑。
温州茶山杨梅实乃天下水果一绝,以“丁岙梅”最为名贵,果顶的绿蒂宛如翡翠点缀,果实中部,底部微微内陷,形状恰似精致的小灯笼。
摘下一颗放入口中,齿尖轻触,果肉瞬间迸裂,清甜的汁水裹着微酸的果酸在舌尖炸开,细腻的果肉纤维带着独特的脆爽口感,咽下后喉头回甘悠长。
每逢杨梅成熟时节,温州府茶山便成了紫红的海洋,紫红的果皮裹着细密的果刺,在晨露浸润下泛着晶莹的光晕,恰似一颗颗凝结的血色玛瑙。熟透的果子表皮薄如蝉翼,轻轻一碰便渗出琥珀色的蜜汁,浓郁的酸甜气息混着山野草木香,随风飘散在雾气氤氲的山谷间。
温州老酒汗也是酒中仙酿,有养生美容之功效,盛在瓯窑生产的粗陶酒坛中,棕褐色的陶土坛身刻满岁月的纹路,坛口的荷叶与竹篾封裹间,浓郁酒香丝丝缕缕渗出,混着瓯越大地特有的稻麦气息。
开坛刹那,醇厚的酒香裹挟着陈年发酵的蜜甜与炙烤过的焦香,在空气中凝成可见的白雾,让人垂涎欲滴。此酒以纯粮为骨,精选温州本地晚糯稻,经七十二道古法工序酿成。
蒸馏时,酒液如金色瀑布自锡制酒甑中倾泻而下,蒸腾的酒气在冷凝装置上凝成珠串,滴落坛中时泛起细密持久的酒花,恰似撒落玉盘的碎金。
老酒汗度数极高,将酒液倒入青瓷碗中,酒面能立起硬币而不沉;点燃时,幽蓝火焰腾起,映得酒液愈发透亮,燃烧殆尽后,碗底只余一汪琥珀色琼浆,香气不减反增。
因此,郑贵妃爱上了温州杨梅酒,再加上冰镇,饮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至于冰窖,叶之风是到光禄寺担任从八品监事之后才了解的。
我国藏冰的历史悠久,《诗经》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记述。
明代北京冰窖的数量较少且为皇室所有,官窖藏冰主要用于皇家各坛庙祭祀、宫廷消夏食品保鲜、应对皇室巡幸差务,以及赐给各官署衙门和陵寝专用等。
叶之风知晓,位于北海陟山门内的雪池冰窖,因在皇城内,故称为里冰窖。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其紧邻北海,而北海又是最大的人工湖,出冰量大且水源优质,故为皇家专供;且距皇宫仅百步之遥,交通便利,采冰和运输都十分方便。明代宦官当道,皇室的衣食住行都由二十西衙门负责,其中管理冰窖的为内官监,负责皇室的藏冰和用冰。
夜色渐深,北京城上空乌云密布,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黑暗中酝酿。
叶之风获悉,倭寇王牌间谍企图混入北海雪池冰窖,投剧毒于冰窖。
叶之风攥紧手中的密函,信纸边缘的火漆印在油灯下泛着暗红幽光。
窗外惊雷炸响,雨幕如银鞭抽打着青瓦,他将密函凑近烛火,看着字迹在烈焰中蜷曲成灰。冰窖存着皇室今夏所需的千担寒冰,若被投毒,整个紫禁城都将陷入万劫不复。
檐角铜铃在狂风中乱撞,叶之风翻身上马,玄色披风猎猎如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