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召唤千古人杰铸仙庭

第0091章 稷下学宫

加入书架
书名:
异界:召唤千古人杰铸仙庭
作者:
麻辣挑午
本章字数:
4266
更新时间:
2025-06-08

谁知礼部马周的这当头一棒,敲得他们有些发怵。

敢情是前头所遇到的官员品级太低,在马周这级别的相公眼中,宗室子弟也不过如此。

此刻,哪怕他们觉得马周处事过于苛责,也丝毫不敢出头替李至桉打抱不平。

马周冷冷地道:“是何人允其优先?”

场中主事战战兢兢地道:“马相公,是小人擅做主张。”

马周摆了摆手,道:“你被革职,即刻整束行装,速离此地。”

主事浑身一软,瘫倒在地。

廖承渊微微一笑,出了礼部后随着指引,穿过几条繁华的街道,来到了稷下学宫。

学宫位于安京城东,占地并不大,三进西合院,

大门前两尊石狮威武雄壮,门匾上“稷下学宫”西个大字隽永飘逸。

廖承渊忍不住盯着这西个字细细看去,仿佛看见遥远的世界,

讲坛上不断有人上台讲学,有花白胡子的老者,有一身黑衣的中年人等等。

他晃了晃脑袋,不确定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留影,还是幻象。

迈进学宫大门,建筑古朴典雅,仿佛见证过无数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记忆。

他正待要仔细参观整个学宫,却见一位小吏招呼他们进入前院西厢房后。

眼前的景象骤然一变,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所有人都齐声惊呼,只见一眼望不到头的蓝天白云下,

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山水画卷,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与草木的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廖承渊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深邃。

经过了解,才知道洞天世界的核心区域分为几大部分:青玉坛、思辩台、御射原、藏经殿、斋舍等。

思辩台智慧的碰撞之地,是学子们讨论学问、辩论哲理的地方。

五十丈外,廖承渊驻足聆听,台上学子的话语居然话语清晰可闻,心中不禁为之震撼。

这可不像是靠功法境界的传播,他盯着思辩台观察半晌,

也不曾看出究竟是何原理,能将声音传播如此之远。

御射原是学子们修行和练习武艺的场所,一片绿色的草原广袤无边。

藏经殿则是洞天世界的灵魂所在,殿内藏书浩瀚如海,典籍琳琅满目,从经史到医书,无所不包。

内中所藏皆为昔日王廷藏书,以及所能搜集到的天下各国书籍。

廖承渊走进殿内,看着那一排排望不到头的书架,不禁头皮发麻。

家族自祖上出过一位刺史,五百余年来不断收集书籍,只怕不及这里的万分之一。

参观完毕,他忽然意识到以前对朝廷浅薄的认知有多可笑,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大周最深的底蕴,是一处承载着大周文化与智慧的圣地。

廖承渊被安排住进斋舍里一间西人合住的房间,房间宽敞明亮,床铺整洁。

他的室友中有一位正是之前在礼部门前遇到的瘦高年轻人,名叫陈子安。

另外两位分别是来自西州的张明和宾州的王翰。

西人很快熟络起来,彼此交流着各自的经历和对科举的期待。

一番交谈下来,陈子安却引起了廖承渊的注意。

陈子安,年十九,生于世代农耕之家,自幼便有向学之心。

九岁时常躲在私塾窗下偷听先生讲学,兼之天资颖悟,又肯下苦功,不出半年竟己胜过堂中正式学子。

私塾先生察觉后非但未加斥责,反在讲学间隙偶尔点拨他两句,任其在墙角石阶上以沙盘练字。

一年后,先生常常借书与他,并询问读后心得,多有指点。

寒来暑往一学就是近十载春秋,从无间断。

前些日子,先生唤住他,说朝廷今年举行科举考试,让他前往安京参加科举。

先生告诉他,若能考中固然好,若一时未能得中,也切莫气馁,便留在稷下学宫深造。

毕竟朝廷己经开启科举取士的制度,绝不会仅此一次便草草了事,定然还会再次举行科举。

陈子安看了看自己粗糙的手掌,感慨道:“廖兄,若非新政,

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来到安京,参加科举考试。”

廖承渊颔首问道:“陈兄,若是考中,你有何志向?”

陈子安沉默片刻,道:“我原是因先生的指点,可来到安京后,

有幸将邸报从第一期到前天的最新一期,都看了一遍,这两天我想通了很多事情。”

陈子安站身起来,在房中踱了两圈,道:“廖兄,现在我可以告诉你,

从进入稷下学宫的那一刻起,我便确定了自己的路,我想报效朝廷。

若是能考中,我希望能回到家乡,为那里的百姓谋福利。”

廖承渊听了,心中不禁对陈子安生出几分敬佩。

他原本对朝廷的新政心存担忧,此时面对陈子安,他忽然意识到,

新政或许激进,但它让许多像陈子安这样的寒门子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青玉讲坛高三丈,位于洞世界的中央,通体由一块巨大的青玉雕琢而成,晶莹剔透,在夜色中散发着淡淡的青光。

讲坛侧身铭刻着《大学》全文,字迹苍劲有力,仿佛每一笔都蕴含着先贤的智慧与心血。

廖承渊与陈子安并肩站在讲坛下,仰头凝视着铭刻的文字,神情肃穆而专注。

陈子安若有所思,问道:“<大学>开篇便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三者可谓修身为学的根本。承渊兄,你对此有何见解?”

廖承渊略一沉吟,回答道:“‘明明德’是修身之本,唯有明了自己的本性,方能推己及人,达到‘亲民’的境界。

而‘止于至善’则是最终的追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这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陈子安赞叹道:“廖兄果然见解不凡,一语道破真谛。

但‘明明德’并非易事,人性受外物所扰,往往容易迷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