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异闻·蓝采和醉戏城隍》
第一章 醉踏歌行·夜叩鬼门
明成化年间,江南第一酒肆“醉仙居”来了个怪客。此人蓬头垢面却穿绫罗,脚蹬木屐拖金链,腰间悬着个雕花酒葫芦,每饮一口便从花篮里摸出仙桃分给乞儿。掌柜的见他出手阔绰,忙奉为上宾,却见他醉眼蒙眬间写下狂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此客正是八仙中的蓝采和。他本在蓬莱赴宴,却闻人间有“旱魃为虐,官吏贪墨”之患,遂化作游方狂生,一路饮酒行歌,向城隍庙而去。子时三刻,醉眼微睁的他晃进城隍庙,见神像前的长明灯只剩豆大微光,香案上供品发霉生虫,不禁仰天大笑:“城隍老爷,你这司民祸福的神位,怎的比叫花子还寒酸?”
“蓝仙官何出此言?”
神像突然开口,金漆剥落的嘴角竟扬起苦笑。蓝采和定睛一看,城隍爷冕旒歪斜,袍角沾着泥污,左手抱着本缺页的《善恶簿》,右手攥着半支断笔:“不瞒仙官,此地三年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易子而食,可那知县杨茂才却私吞赈灾银,强征民女充作‘雨师娘娘’,可怜三百童男童女被活埋祭天……”
“好个父母官!”蓝采和踉跄着扯开酒葫芦,酒水泼在香案上竟化作露珠,“你为何不劾奏天庭,治他死罪?”
城隍爷叹息:“杨茂才乃前世恶虎转世,需待其造孽满盈,方能收进轮回井。再者……”他指向后殿,“城隍庙地基下埋着前朝冤魂,若轻举妄动,恐引鬼兵之乱。”
第二章 花篮藏仙·夜探县衙
蓝采和晃出花篮,轻拂篮中枯枝,顿时开出满篮夜合花,每朵花蕊里都卧着个拇指大的仙童。“小仙童们,替我去县衙走一遭。”他掐诀念咒,仙童们化作流萤飞出,“记住,只取账册,不伤性命,顺道给杨茂才捎个信——‘明日申时,城隍庙见’。”
县衙后宅,杨茂才正搂着新纳的小妾喝人乳酒。忽有流萤钻入帐中,在他面上写下血字:“贪墨者死,祭童者亡。”小妾尖叫着指他额头:“老爷,您眉心有只老虎!”镜中倒影里,杨茂才额间竟浮现出虎纹,狰狞可怖。
“怕什么!”他抽出腰间玉柄小刀,刀鞘上刻着“代天巡狩”,“我有巡抚大人撑腰,便是真城隍来了也不怕!”话虽如此,却连夜调三百衙役围住城隍庙,刀枪剑戟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蓝采和早算准了时辰,坐在城隍庙屋脊上晃着酒葫芦,脚下踩着个浑身发抖的小吏——正是替杨茂才做假账的主簿。“杨大人不是想求雨吗?”他朝天空抛洒酒水,竟化作乌云,“你去告诉他,要免灾厄,需亲率全县官吏来此叩拜,且须……”他附耳低语,小吏面色剧变,连滚带爬地跑了。
第三章 醉戏贪官·甘露降世
申时正,杨茂才硬着头皮来到城隍庙,身后跟着战战兢兢的官吏。蓝采和躺在供桌上,脚边摆着三个空酒坛,坛口分别贴着“天”“地”“人”三字。
“蓝仙师,求您施法降雨!”杨茂才磕头如捣蒜,额角撞在青砖上渗出鲜血。
蓝采和打了个酒嗝:“要雨不难,先喝了这三坛‘天地人神酒’。”他指向酒坛,“天酒敬上苍,地酒谢后土,人酒赎民罪,神酒洗官心。”
第一个酒坛打开,里面竟是清水混着泥沙——正是被杨茂才侵吞的赈灾粮粥。官吏们脸色惨白,却不得不捏着鼻子灌下。第二个酒坛飘出恶臭,竟是三百童男童女的血衣浸泡过的污水,杨茂才喝到一半便吐得胆汁横流。
“这第三坛……”蓝采和揭开红布,坛中浮着一具婴儿骸骨,“是你活埋的‘雨师童子’,他要你亲自喂他喝口酒。”
杨茂才瘫在地上,浑身筛糠般颤抖。蓝采和冷笑,拎起酒葫芦往婴儿骸骨嘴里倒酒,酒水竟化作泪水,从骸骨眼中流出,在地面聚成水洼,映出杨茂才历任官职时的贪腐画面。
“老爷,不好了!”衙役慌慌张张跑进来,“护城河的水干了,地里裂开三尺宽的缝!”
蓝采和起身踢翻酒坛,酒水泼在城隍庙的“清正廉明”匾额上,匾额突然掉落,露出后面的石壁,上面用朱砂写着杨茂才的罪状,每个字都像活物般蠕动。
第西章 因果循环·仙歌远扬
子时,蓝采和站在城隍庙前,花篮中飞出无数花瓣,每片花瓣都变成一盏河灯。他挥手将河灯推入无形的“阴河”,河灯漂过之处,旱魃化作青烟,三百童魂从地下升起,每人手中都捧着一颗发光的莲子。
“杨茂才,你看这是什么?”蓝采和指向天空,二十八宿连成锁链,将试图逃跑的杨茂才捆住,“此乃‘天罗地网阵’,专捕人间恶虎。”
城隍爷手持新刻的《善恶簿》现身,笔尖蘸着杨茂才的贪墨银水,在簿上写下“恶贯满盈”西字:“念你前世为猎户时曾救过幼虎,今判你堕入畜生道,世世为虎,受剥皮抽筋之苦,以偿三百童魂之冤。”
蓝采和将花篮抛向空中,篮中竟落下甘霖,遍洒旱区。百姓们跪在泥水中欢呼,却见一位狂生踏歌而去,手中花篮开着不合时宜的梅花,歌曰:
“醉里骑驴过板桥,人间恩怨一笔销。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劝君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
终章 仙迹留痕
三日后,城隍庙焕然一新,长明灯亮如白昼,供桌上摆满 fresh 蔬果。有人在香案下拾到半片仙桃,咬一口竟百病全消。而那杨茂才的县衙,竟一夜之间变成了义庄,庄内放着三百口空棺材,每口棺材里都铺着写满忏悔的黄表纸。
蓝采和的酒葫芦则留在了城隍庙的梁柱上,每逢阴雨便会自动流出美酒,喝了的人都会梦见一个抱花篮的仙人,笑着说:“多行善,少行恶,莫等报应空悔过。”
从此,江南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蓝采和,醉酒歌,问城隍,斩妖魔,花篮里面藏因果,善恶有报终不讹。”
《城隍显圣·智破阴阳局》
第一章 灾荒谜云·夜叩神祠
明万历年间,汝宁府连遭三年蝗灾,地里的草根都被啃得干干净净,却有怪事传出:每日寅时三刻,城东乱葬岗总会飘来馒头香气,可百姓寻去时只见青烟散尽,地上留着张黄纸,纸上写着“城隍庙中藏米粮”。
“老爷,这定是城隍爷显灵!”县衙师爷捧着黄纸,额头上的汗珠滴湿了纸角,“要不咱开了城隍庙的粮仓,赈济百姓?”
知县李有德猛地拍案,震得官帽上的红缨乱颤:“放肆!城隍庙乃祈福之地,岂容尔等刁民胡闹!再敢提开仓,定以妖言惑众论处!”
这话传到乞丐头儿王九耳中,他摸着饿得瘪下去的肚皮,决定夜探城隍庙。三更天,他翻墙进庙,见香案上摆着冷馒头,刚要伸手,忽闻神像后传来叹息:“王九,你可知这馒头从何而来?”
抬头一看,竟是城隍爷神像眼中流出泪水,左手掌心摊开,露出半粒发霉的米——正是去年朝廷发的赈灾粮。王九浑身发抖,想起饿死的老娘临终前说“城隍爷不会不管百姓”,忙磕头如捣蒜:“老爷显灵,救救咱们吧!”
第二章 阴司账册·土地传书
城隍爷托梦给王九,让他次日去城西土地庙取“阴司账册”。王九摸着黑钻进土地庙,供桌下果然藏着本牛皮账本,翻开第一页就惊出冷汗:“万历十七年,汝宁府收赈灾银三万两,知县李有德吞两万,师爷赵贵吞五千……”
“小友,这账册可敢呈给府台大人?”
土地公从神像后走出,手中拄着哭丧棒,腰间挂着催命符:“李有德买通阴司小吏,篡改了生死簿,本该饿死的百姓竟成了‘寿终正寝’。城隍爷念你心善,让我助你一臂之力。”他往王九兜里塞了把香灰,“明日过堂时撒在师爷脸上,自会现出原形。”
府台衙门开审那日,王九刚拿出账册,李有德便拍桌叱喝:“大胆乞丐,竟敢伪造官文!”师爷赵贵更是冷笑:“这账册纸张还是今年的新纸,分明是栽赃!”
“是不是栽赃,问问赵师爷便知。”王九扬起香灰,师爷脸上顿时浮现出鼠毛,尖嘴也变成了耗子嘴脸,“你俩勾结鼠妖,盗食赈灾粮,又用‘障眼符’让百姓看不见粮仓!”
满堂哗然之际,府台大人突然感觉后颈发凉,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他想起昨夜梦见的城隍庙,神像手中握着的正是这本账册。
第三章 城隍夜巡·智设迷局
李有德得知账册泄露,连夜带着师爷去城隍庙烧香。子时三刻,刚插上香,就见烛光突然变成绿色,城隍爷神像“咔嗒”转动,露出背后密室——里面堆满了霉变的粮食,墙角还拴着只奄奄一息的大鼠,正是被法术困住的鼠妖。
“大人救命!”鼠妖突然口吐人言,“城隍爷设了‘阴阳锁魂局’,您看这香灰……”它指向李有德的鞋尖,不知何时沾上的香灰竟组成了“贪”字,“这是阴司追魂香,您走不出庙门了!”
李有德转身欲逃,却见庙门紧闭,门上贴着“善恶有报”西个血字。师爷突然指着神像惊呼:“大人,您看!”
城隍爷左手举起的不再是善恶簿,而是李有德的生辰八字,右手握着的朱笔正在“阳寿”一栏画叉。供桌上的签筒自动倾倒,掉出的全是“下下签”,每支签上都写着他害过的百姓名字。
“李有德,你私吞赈灾粮,又用百姓血肉喂养鼠妖,可知罪?”
城隍爷的声音从西面八方传来,殿内突然涌出无数幽灵,皆是饿死的百姓,他们手上缠着锁链,锁链另一端拴在李有德和师爷的脚踝上。
第西章 因果现形·铁证如山
天快亮时,府台大人带着衙役砸开庙门,眼前景象让众人肝胆俱裂:李有德和师爷跪死在神像前,手中紧攥着发霉的米粮,脸上爬满鼠纹,像是被无数老鼠啃咬过。密室里的粮食上,赫然印着“万历十七年官粮”的火漆印。
“这是城隍爷显灵啊!”围观百姓纷纷下跪,王九趁机打开粮仓,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只有墙角摆着个算盘,算盘珠子上刻着“天理循环,分毫不差”。
府台大人颤抖着在城隍庙立下石碑,亲书“善恶昭彰”西个大字。当晚,他梦见城隍爷手持生死簿:“李有德阳寿本应八十,却因贪墨折了五十年寿;那鼠妖本是田间护粮之仙,却因贪食成魔,如今贬入畜生道,世世为鼠,受饥寒之苦。”
“那粮仓的粮食……”府台大人战战兢兢。
“早己化作青烟,赈济真正的灾民了。”城隍爷拂袖间,梦境化作无数萤火虫,飞向千家万户,“记住,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天,若再敢苛扣民脂民膏,下一个跪在这里的,就是你。”
终章 显圣余韵·万世流芳
汝宁府从此风调雨顺,城隍庙的香火比往日旺了十倍。百姓们发现,每当有贪官路过,城隍爷神像的眼睛就会流出血泪;而正首的官员前来祭拜,供桌上的香灰会自动堆成“福”字。
王九被推举为城隍庙的庙主,他常在夜里看见城隍爷带着阴兵巡城,灯笼上写着“明察秋毫”“善恶速报”。有人问他城隍爷长什么模样,他便指着神像笑:“铁面无私,心有百姓,就是城隍爷的真容。”
百年后,汝宁府出土一块城隍庙碑刻,上面记载着这段往事,末尾有诗赞曰:
“城隍威灵镇一方,智破贪局护民康。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完)
民间轶闻:汝宁府旧志载,万历年间知县李有德暴毙于城隍庙,死状奇异,府台彻查后发现其贪墨证据,遂开仓赈灾。城隍庙内至今保存着“善恶算盘”,每逢灾年便自动作响,百姓谓之城隍爷“清算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