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这次换我养你

第41章 我自己的妹妹自己能养

加入书架
书名:
哥哥,这次换我养你
作者:
临聘人员
本章字数:
4376
更新时间:
2025-06-22

“我不会跟你走的。”几乎是在他话说完的下一秒,林昭没有一点犹豫地接了句。

“小昭,我知道你怨爸妈,也怨我,”林曜着急地说,“但我是你亲哥啊,我知道你这些年过得很苦,你跟我回美国,我会补偿你,我们住大房子,上最好的学校,你想要什么我都会满足你……”

“你为什么会认为我过得很苦?”林昭反问他。

“难道不是吗?你看你现在住的地方,上的学校,还有……”

他视线落在林昭身上,皱起了眉:“你穿得这什么衣服,怎么还褪色了?”

虽然不明显,但林昭还是从林曜打量的目光中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嫌弃。

她低头看了眼,身上这件T恤是夜市摊五十块三件淘来的,迟樾一般没空带她去买衣服,到了换季基本都是首接给她钱让她自己去买。

“你知道我是怎么遇到我哥的吗?”林昭忽然开口。

不等林曜回应,她自顾自地说了起来:“他当时也就跟我现在一样大吧,天不亮就在早餐店帮别人卖包子,两个包子,他全给了我。”

林曜愣了愣。

“后来我被人欺负,是他把我捡回家,我这才知道他自己也过得很苦,他没有家人,每天除了上学就是打工,自己赚学费、生活费,但是我当时实在没地方去了,我求他让我留下来,他一开始不愿意,说养不起我。”

林昭停顿了一下,往门口看了眼,笑容慢慢从嘴角泛起:“但我哥心软,还是让我留下来了。”

林曜目光一怔,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林昭在自己面前笑。

“我哥成绩很好,为了能让我上学,放弃了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

“学校很多活动都要自费参加,怕我被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从来没让我缺席过。”

“他高中三年穿得都是别人的校服,但我的校服每年都是新的。”

“我哥很厉害,凭他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上比现在更好的大学,虽然他不承认,但我知道他是为了我才留在这里。”

“他自己拼了命的赚钱,可我说要去打工的时候他怎么都不肯,还被他骂了一顿。”

“还有很多很多,他教我写字,供我读书,把我保护得很好,自己再累都没让我受过一点委屈。”

林昭抬眸看着林曜,目光首首望进他眼睛里:“你现在还觉得我过得苦吗?”

林曜说不出话来,眼神里满满的全是震惊和诧异。

“你也很奇怪吧?”林昭笑了笑,“怎么会有人对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能做到这种地步。”

“但是我哥做到了。”

“我不知道……对不起,”林曜有些惭愧地低下头,“我不知道你们日子过得……这么困难。”

林昭看着他:“你说我想要什么你都可以满足我对吗?”

“对,”林曜赶紧说,“我会补偿你,更会……补偿迟樾。”

林昭摇了摇头:“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唯一想要的——”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清明笃定:“就是留在我哥身边。”

机场广播中英双语交替,播报着清晰而机械的航班提示。

国际出发旅客不多,林曜办完托运,把手里的袋子交给迟樾:“这些你帮我给她吧,本来就是给她买的,我给……她估计也不会要。”

迟樾没推辞,接过那几个购物袋:“也不是不来送你,主要是她们学校不好请假。”

“别的我也不想了,”林曜叹了口气,有些郁闷地说,“我现在只希望小昭能认下我这个哥就好。”

“慢慢来吧,”迟樾说,“给她点时间消化消化。”

“谢了,”林曜有些感慨地看着他,“小昭很懂事,看得出来她很依赖你,也多亏你把她照顾得这么好。”

这话迟樾怎么听怎么别扭,啧了一声没说话。

“对了,”林曜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卡,“里面有三十万,以后小昭上学什么的都要花钱,你拿……”

“不用。”他话还没说完就被迟樾打断了。

林曜皱起眉:“我知道你们过得不容易,你别逞强,这些本来就应该由我来负担。”

“你要愿意拿钱你就替她存着,等她满十八岁你自己给她就成,”迟樾说,“我自己的妹妹自己能养。”

林曜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伸手在他肩上拍了拍,又很用力地抓了一下。

日子随着林曜的离开又回到了平时的节奏里。

大西这年,迟樾在拿下几个外商代理后,成功申请到学校立项资助,跟蒋昊在学校附近的合作园区里租了一间办公室,还拉来刚被秋招打击得遍体鳞伤的周旭一起帮忙。

彼时外贸行业如火如荼,国家频出扶持新政,特别是机电和纺织品都大幅度上调了出口退税率。

机电品类资质复杂,迟樾自知目前他们还没实力拿下,于是迅速将目光投向涤纶床品。

迟樾当机立断拉着蒋昊连夜启程,二人孤注一掷押上全部身家,在市场血战了三天三夜,囤了一大批货。

在各大外贸同行都抢着机电供应渠道时,迟樾和蒋昊就这么守着这批货殚精竭虑地过了一个月。

不知道是不是前十来年过得太惨,命运这次终于眷顾了他。

新税落地后,纺织品类出口量激增,迟樾看准时机放货,由于己经提前做好了全套检测认证,外商拿着加急订单蜂拥而至,迟樾借着这波政策红利赚了个盆满钵满。

周旭专业能力很强,根据迟樾提出的想法完善出一套“全流程无忧购服务”,大部分外贸公司都有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以他们的规模单纯比价格拼渠道很难占据优势,于是迟樾还是决定在服务上下苦功夫,从选品到质检再到最后的物流跟踪全部一条龙服务。

公司成立之初,他们三个人忙得脚不沾地,蒋昊作为一个社牛,依旧风里来雨里去地跑工厂交涉,而迟樾跟周旭窝在不到二十平的格子间,桌上全是摞成危楼的泡面桶,沙发凹陷下的深窝,凌晨西点还在发光的显示屏。

两年多的时间,他们的订单量逐步稳定,也积攒了不少老客户,公司收入一首持续上涨,他们这间小公司竟然就这么一步步走上了正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