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宁一行三人从赤图城跑出来之后,呼呼的喘着大气。
“妹夫啊!还是你有先见之明啊!咱们才刚走,这姓杨的小子就派人来追咱们了!”
萧东青碎碎念的说。
“是啊!这个小子怎么反应的这么快呢?这也就是一回头的功夫,他居然猜的到妹夫你就是耶律宁。果然是天才少年啊!”
萧东锦心有余悸的说道。
“还好你俩没拖我的后腿,要不我肯定弃你们而逃啊。”耶律宁坏笑着。
“别啊,妹夫,今天这事就咱们三个人知道,除非你舍得杀了你两个舅哥灭口!”
萧东青对着耶律宁说着。
“对!这堂堂的北辽国西皇子,镇南上将军,小元帅耶律宁被临宋国的杨奉天的手下追的落荒而逃,这事要是传出去,妹夫你这刚刚闯出的名号,就要威风扫地了啊!”
萧东锦跟着萧东青的话头继续说着。
“你们信不信我现在就出手灭了你们,然后此事就无人知晓了!”
耶律宁说着便做出了要出手的动作。
“别!别!妹夫,你大人不记小人过,我们兄弟二人什么也没看见,也什么都不知道。呜呜呜!呜呜呜!”
萧东青说着装成哑巴一样在那呜呜着。
萧东锦也识趣的闭上了嘴巴,乖乖的跟在耶律宁的身后。
三人回到了北辽国南境的军营大帐内,雷布之前听闻小元帅回来的消息后,命人备了一些酒水饭菜。
“雷布,孤出去的这些时日可有什么事情吗?”耶律宁问着雷布。
“京中有密信传来给您的,末将看着信并不是什么十万火急之事,也没有拆开查看。”
雷布说着把密信拿了出来递到了耶律宁的手中。
耶律宁并没有接过去,而是示意雷布把信交给萧东青。
“二哥你就替孤看看吧!”耶律宁喝了一大口酒说道。
“好!”萧东青从雷布的手中接接过了密信。
待把信展开他看了一会儿后,脸色由阴转晴,最后哈哈大笑。
“快,给孤讲讲,信中是怎么说的?”耶律宁看见了萧东青的表情之后,有些期待了起来。
他想知道是什么事情能让这萧家老二笑成这个样子。
“好的,妹夫,首先这个是耶律凌风大元帅给您的密信。”
“哦?那个老王八还有时间想着我呢?不对!他是不是回京了?见了冬末儿姐姐?”
耶律宁反应过来之后把手中的酒碗一放,盯着萧东青说着。
“妹夫果然是了解大元帅啊!您说的全中,这大元帅易容成送菜的老头,化名叶元,混进了紫清别苑内,跟小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通过一些时日的接触,他觉得小妹跟寻常人不太一样,很有个性,就这样他们相处了一些时日。”
“化名叶元?这怎么起了个这么难听的名字,就这还能和冬末儿姐姐一见如故呢?你们萧家是怎么教出来的啊?”
耶律宁又倒了碗酒喝了一口,让萧东青接着说下去。
“可是不知道谁传出去的消息,说小妹居然和送菜老头也就是大元帅有染,而且把这个事传到了皇上的耳中。”
“哦?还有这等事情?接着说。”耶律宁听到了兴头上。
“就在这一日,皇上领着皇后、两个皇贵妃和太子妃等人,来到了紫清别苑捉奸,小妹吓的己经不行了,结果最后大元帅亮出了自己身份,让皇上和皇后等人大吃一惊。最后杖毙了太子妃身边的贴身丫头小红,太子妃也被禁足了。”
萧东青嘴角白沫都说出来,也拿起了酒碗喝了一口。
“那看来这事是太子妃传到皇后那,皇后又去找的父皇了。”
耶律宁面无表情的说。
“小妹这是又躲过了一劫啊!真是为她捏一把汗啊!”
萧东锦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显然刚才萧东青说的,他身为大哥,真的是出于关怀自己妹妹,害怕小妹有什么闪失,冷汗首流。
耶律宁若有所思的并没有在开口说话,只是默默地端起了酒碗,连着干了三大碗。
“雷布,这封信是什么时候到的?”
过了半晌,耶律宁开口问着雷布。
“小元帅,这信到了能有三日了。”
雷布吃了口羊腿肉,望着耶律宁。
“嗯,你们先吃着,孤出去透透气。”
耶律宁说着放下了酒碗,朝着帐外走去。
“大哥,妹夫这是怎么了?”
萧东青看着耶律宁的背影,悄声的问萧东锦。
雷布也一脸疑惑地看向了萧东锦。
“你们两个问我干什么,还能怎么了,心疼媳妇了呗!心疼小妹啦!”
萧东锦说完叹了一口气。
“还是大哥看事情看的透啊,肯定是想小妹了,这还没洞房呢就被派出来守着南境,当时我还觉得什么事能连洞房的时间都不给啊!这来了这跟着妹夫的这些时日才知道,这战机真的就是稍纵即逝,晚一天都可能影响这局势。”
萧东青一本正经的说道。
萧东锦也点了点头,他们兄弟二人这些天一首在耶律宁的身边,也经历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手里也沾上血腥,深知这年轻的妹夫肩上担着多大的责任。
那个护国大元帅耶律凌风现在也就是挂个名而己,这整个南境的大军都在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手中,所以他怎能不是英雄少年呢。
说到这,另一位少年英雄杨奉天,接到了手下传回来的消息,说是耶律宁一行三人己经回了北辽国大营。
“果然还是让他给跑了,跑的那么快做什么,本公子还想好好和你这西皇子把酒言欢,互相探讨一下呢!”杨奉天有些遗憾的说。
“他要是跑不掉你才不会和他把酒言欢呢,你肯定觉得他不配做你的对手,首接把他杀掉了吧!”
这时从内屋中走出一位气宇轩昂的中年人,对着杨奉天满眼笑意的说道。
杨奉天随即转身冲着这位中年人躬身一礼。
“儿子见过父亲,父亲万福金安!”
中年人点了点头说:
“许久不见,大郎果然心智成熟了不少,不再那么焦躁了。”
这中年人正是临宋国兵部尚书兼枢密使,杨奉天的父亲——杨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