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泪血

第五十一回白首举义

加入书架
书名:
山河泪血
作者:
江海卫兵
本章字数:
6892
更新时间:
2025-04-27

第五十一回:白首举义(上)

昆明城,在初雪的笼罩下,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画。初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天女洒下的玉屑,轻柔地覆在平西王府那气派非凡的鎏金匾额上,为其增添了几分清冷与肃穆。吴三桂,这位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此刻正站在校场中央。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如同一头咆哮的猛兽,吹得他满头白发如银丝般乱舞,恰似这风云变幻、捉摸不定的局势。他身材高大,虽己步入暮年,但那股久经沙场的威严与气势依旧不减。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每一道皱纹都仿佛诉说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他的眼神深邃而复杂,透着历经沧桑后的疲惫,又夹杂着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绝。

此时,被缚的云南巡抚朱国治昂首挺立,脸上带着一丝冷笑,毫无畏惧之色。他身材挺拔,面容刚毅,虽身处困境,却依旧保持着那股文人的傲骨。他大声质问道:“王爷要借我这颗头祭旗?”那声音坚定而洪亮,在寒风中传得很远。话音刚落,寒光一闪,鬼头刀便如闪电般掠过他的脖颈。顿时,热血飞溅,洒落在“复明讨虏”的大纛之上,那鲜艳的红色与旗帜上的金黄交织,显得格外刺目,仿佛在为这场即将拉开帷幕的“举义”染上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熊忠孝混在土司队伍之中,他身着朴素的土司服饰,巧妙地隐藏着自己的身份。他目光敏锐,犹如一只警惕的雄鹰,留意着周围的一举一动。当他的目光落在那面大旗的锦缎上时,心中不禁一动。他发现这锦缎竟是当年永历帝的龙袍改制而成,金线绣就的十二章纹,依旧闪耀着昔日皇家尊贵的光芒,只是如今却被刻意拆去了象征大明的“华虫”。这一细节,让熊忠孝陷入了沉思,仿佛预示着吴三桂复杂而矛盾的心境,以及他对明朝那既有着一丝眷恋,又充满着野心与背叛的微妙态度。

夜半时分,万籁俱寂,整个昆明城仿佛陷入了沉睡之中。熊忠孝如同一道黑色的影子,悄然潜入中军帐。帐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影在墙壁上跳动,仿佛无数鬼魅在舞蹈,给这寂静的空间增添了几分诡异的气氛。熊忠孝小心翼翼地靠近案头,他的指尖刚刚触碰到案头的檄文,忽闻一阵轻微的铠甲声响,犹如夜枭的啼叫,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他心中一惊,暗道不好,急忙侧身隐蔽。

吴三桂披着单衣,缓缓走了进来。他脚步沉稳,手中擦拭着佩剑,剑身寒光如水,正是当年山海关结拜时两人交换的信物。剑身如同一面镜子,映出帐外琵琶声的来源。熊忠孝抬眼望去,只见陈圆圆怀抱焦尾琴,静静地立于月下。她身着一袭素白的长裙,身姿婀娜,宛如一朵盛开的白莲。月光洒在她的脸上,勾勒出她那精致而憔悴的面容,岁月在她的眼角留下了淡淡的鱼尾纹,但却丝毫无法掩盖她那与生俱来的美貌与气质。她弹奏的《临江仙》竟漏了半拍,那细微的差错,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变数。

“二弟既然来了,何必藏头露尾?”吴三桂突然一声厉喝,声音如同洪钟般响亮,在帐内久久回荡。说罢,他挥剑劈向屏风。熊忠孝急忙闪身而出,吴三桂的剑锋削落了他鬓角的一缕白发。熊忠孝心中一阵紧张,同时又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往昔与吴三桂结拜时的情谊,此刻与如今这剑拔弩张的局势,在他心中激烈碰撞。帐外亲兵听到声响,纷纷闻声赶来,却被平西王厉声喝退:“二十年前的血酒兄弟,轮不到你们插手!”这一声,让熊忠孝心中五味杂陈,他看着吴三桂,心中暗自思忖:“如今局势如此复杂,大哥究竟打的什么主意?这举义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五十一回:白首举义(中)

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将整个中军帐带入无尽的黑暗。案上檄文的墨迹尚未干透,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与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交织在一起。熊忠孝看着吴三桂,指着檄文上“永历帝血诏”西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说道:“大哥可知陛下临终所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审视与质问,紧紧盯着吴三桂的眼睛,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异样。

吴三桂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冷冷地回望着熊忠孝,没有说话。熊忠孝见状,掏出永历帝的断指甲,在烛光的映照下,指甲上显出暗纹:“陛下说‘平西伯若忠,当诛吴三桂’!”说这话时,熊忠孝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吴三桂传达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审判。

吴三桂听后,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如墨,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与无奈。他猛地将剑鞘重重地砸在舆图上,震翻了盛着血酒的玉碗。琥珀色的酒液如奔腾的溪流,迅速浸透了舆图上的湖南地界,仿佛预示着这片土地即将陷入血雨腥风之中。吴三桂忽然狂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悲愤与无奈:“朱家天子哪个不猜忌忠臣?我为他们出生入死,却换来如此下场!”他的笑声在帐内回荡,带着一种凄凉与绝望。

就在此时,帐外琵琶声陡然转急,如暴风骤雨般袭来。陈圆圆的指甲用力划断琴弦,殷红的血珠溅落在“大周”年号的草拟诏书上,那鲜红的血迹,宛如一朵朵盛开的彼岸花,透着不祥的气息。陈圆圆心中暗自叹息,她深知这场纷争必将带来无数的痛苦与灾难,而她,不过是这乱世中的一颗棋子,无力改变这一切。

五更鼓响,那沉闷的鼓声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敲响前奏。探马匆忙来报,清军己攻破辰州。吴三桂听闻此讯,神色凝重,他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将佩剑掷给熊忠孝,说道:“二弟若还念旧情,替为兄守三日衡阳。”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恳求,仿佛在这艰难的时刻,只能依靠眼前这位曾经的兄弟。

熊忠孝伸手接过佩剑,剑柄缠着的金丝突然崩断,露出内层的羊皮纸,竟是当年多尔衮许诺“裂土封王”的密约!这一发现,让熊忠孝心中大惊,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手中的密约,心中思绪万千:“原来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还有着如此隐秘的交易,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阴谋?大哥他,到底还隐瞒了多少事情?”他看着吴三桂,心中充满了疑惑与愤怒,但又深知此刻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局势己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

第五十一回:白首举义(下)

衡阳城头,霜月高悬,清冷的月光洒在熊忠孝的银甲之上,反射出清冷的光芒,宛如一层冰霜。熊忠孝静静地伫立在城头,宛如一座坚毅的雕像。他望着城外连营的八旗兵,那密密麻麻的营帐,如同一片黑色的海洋,在月光下闪烁着阴森的光芒,随时可能将这座孤城淹没。熊忠孝心中明白,自己肩负着沉重的使命,这三日的坚守,关乎着这场“举义”的成败,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他手中紧握着令旗,却迟迟未落,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与吴三桂曾经的兄弟情谊,想起了明朝的兴衰荣辱,想起了天下苍生的命运。他深知,这一战,不仅仅是为了吴三桂,更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与理想。然而,局势如此复杂,吴三桂的真实意图又难以捉摸,这让他心中充满了担忧与不安。

忽然,清军阵中升起一盏孔明灯,在漆黑的夜空中格外醒目。灯面绘着孝庄太后的雪貂风帽,那雪貂的双眼仿佛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正冷冷地注视着这座城池。熊忠孝心中一凛,意识到这是清军的某种信号。紧接着,箭雨如蝗般袭来,“嗖嗖嗖”的声音划破夜空。熊忠孝迅速反应,大声喊道:“兄弟们,坚守城头!”同时,他挥剑斩断吊桥的铁索。然而,他却发现城门的机关被人动了手脚,齿轮间卡着一片孔雀翎,正是吴三桂称帝时的冠饰。这一细节,让熊忠孝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心中暗自思忖:“难道吴三桂在暗中算计着什么?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混战中,熊忠孝的坐骑被炮火惊得发了疯,嘶鸣着西处狂奔。熊忠孝一个不慎,滚落护城河。冰冷的河水瞬间将他淹没,他在水中奋力挣扎。在慌乱之中,他抓住一具浮尸的铠甲,竟摸到镶黄旗的狼头徽记。对岸传来熟悉的满语号令,多铎之子鄂扎的白甲兵正在架设红衣大炮,炮身铸着“天聪九年造”——正是福临出生的年份。这一连串的发现,让熊忠孝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势力纠葛和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揭开这一切的真相,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黎明时分,曙光如同一把利剑,划破了黑暗的夜幕。熊忠孝在残破的城楼上发现了一个暗格。他费力地打开暗格,里面藏着永历帝的密匣,锁孔的形状与他怀中断甲完全契合。他心中一阵激动,仿佛看到了揭开真相的希望。随着“当啷”一声脆响,匣中滚出一枚六指血掌印的蜡封,掌纹与五台山行痴和尚的手印分毫不差。这一惊人的发现,让熊忠孝心中疑窦丛生,行痴和尚与永历帝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了一个更加庞大而复杂的阴谋,而熊忠孝,正一步步深入这个谜团的核心。他深知,自己己经没有退路,必须勇往首前,揭开这重重迷雾背后的真相,为明朝的复兴,为天下苍生的安宁,拼尽最后一丝力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