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八回:平西暗流
(上)
平西王府,宛如一座华丽而神秘的迷宫,矗立在尘世之中,彰显着吴三桂的权势与地位。此刻,王府内呈现出一片如梦似幻的景象。院内的梨花像是收到了春的邀约,如雪般肆意绽放,每一朵都洁白得如同羊脂玉雕琢而成,纯净无瑕。微风轻轻拂过,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一只只轻盈的蝴蝶在翩翩起舞,给整个王府披上了一层洁白而朦胧的纱衣,美得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窒息于这极致的美。然而,这看似美好的表象之下,却如同平静的湖面下隐藏着汹涌的暗流,涌动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危机。
吴三桂醉卧在刀枪架旁,身旁堆满了空酒坛,仿佛这些酒坛见证了他无数个借酒消愁的日夜。酒气熏天,浓烈的气味弥漫在整个庭院,让人闻之欲呕。他面色酡红如熟透的柿子,头发凌乱得如同鸟窝,嘴里不时嘟囔着含糊不清的话语,似在诉说着心中的无奈与不甘。
熊忠孝扮作哑仆,身着一身朴素破旧的衣衫,那衣衫上打着大小不一的补丁,颜色也因岁月的洗涤变得黯淡无光。他神色谨慎,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仿佛稍有不慎就会打破这微妙的平衡。他缓缓走近吴三桂,为其添酒,眼神看似谦卑恭顺,低垂的眼眸下却暗藏警惕,如同一只敏锐的猎豹,时刻留意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在添酒的过程中,熊忠孝不经意间瞥见酒坛底刻着“甲申年造”。那几个字虽历经岁月的磨砺,却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岁月并未完全抹去它们的痕迹。熊忠孝心中猛地一动,甲申年,那是一个让明朝遗民刻骨铭心的年份,正是崇祯帝殉国的那年。这难道仅仅是巧合?还是说这酒坛与崇祯帝的死有着某种千丝万缕、不为人知的关联?这个发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瞬间在熊忠孝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他越发觉得平西王府看似平常的表象下,实则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或许就像一把钥匙,能够解开明朝覆灭的谜团。
就在这时,从佛堂传来陈圆圆的木鱼声。那声音清脆而有节奏,“笃笃笃”地在这寂静的庭院中回荡,仿佛带着一种神秘而空灵的力量,穿透了空气中弥漫的酒气与凝重。熊忠孝心中一凛,下意识地仔细聆听,竟发现敲击的节奏竟是满文拼写的“速离”。他心中大惊,犹如被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击中,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陈圆圆为何要向他传递这样的信息?难道平西王府中隐藏着巨大的、随时可能爆发的危险?她又是如何知晓自己的身份和处境的?熊忠孝深知,自己此刻身处险境,如同行走在钢丝之上,必须小心应对,不能露出丝毫破绽。同时,他也要尽快弄清楚陈圆圆此举的意图,这或许是解开平西王府谜团的关键线索,关乎着他能否揭开隐藏在背后的真相。
(中)
熊忠孝强压下心中如惊涛骇浪般的惊讶与疑惑,脸上依旧维持着哑仆谦卑恭顺的神情,若无其事地继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不一会儿,吴三桂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身形踉跄,仿佛随时都会摔倒。他醉眼朦胧地看了一眼熊忠孝,示意他跟随自己。熊忠孝默默点头,低垂着头,跟在吴三桂身后,心中却暗自揣测着即将发生的事情,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神经紧绷到了极点。
他们来到密室,密室中光线昏暗,几支摇曳的烛火在墙壁上投下诡异的光影,仿佛无数鬼魅在舞动。密室中弥漫着一股神秘而压抑的气息,让人感到呼吸困难。只见密室中的海图铺满了南洋岛屿,那些海图绘制得极为精细,每一个岛屿的轮廓、每一条航线都清晰可见,仿佛绘制者对这片海域了如指掌。
郑经的使者正站在海图旁,他身材高大,神色激动,手指着福建的位置,语气中充满了野心与期待,对吴三桂说道:“王爷取江南,我等袭天津...”那话语仿佛是在描绘一幅宏伟的霸业蓝图,仿佛天下己经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吴三桂听后,脸色骤变,原本酡红的脸瞬间变得阴沉如墨,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与愤怒。他似乎被使者的话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某根弦,突然猛地掀翻沙盘。“哗啦”一声巨响,犹如一道惊雷在密室中炸开,玻璃碎片西处飞溅,如同一把把利刃,朝着西周射去,仿佛要将这虚幻的美梦彻底粉碎。
其中一片碎片割破了熊忠孝的手背,鲜血瞬间涌出,顺着手指缓缓滴落。熊忠孝吃痛,身体微微一僵,却不敢发出丝毫声响,只是紧紧咬住嘴唇,硬生生地将痛呼声咽回肚里。
血滴在《台湾舆图》上,熊忠孝下意识地望去,惊讶地发现,血滴的位置竟与当年沈阳敌营的布防图暗合。这一惊人的发现,如同在他心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将他心中的疑惑引爆。他瞬间意识到,各方势力之间的勾结远比他想象的更加错综复杂,如同一张庞大而无形的网,将他紧紧笼罩。郑经、吴三桂,还有那隐藏在背后的沈阳敌营势力,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切,或许都与一个巨大的阴谋有关,而这个阴谋,如同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可能将整个天下都卷入其中,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熊忠孝深知,自己己经触及到了这个阴谋的冰山一角,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光线,他必须顺着这丝光线,尽快揭开真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明朝的命运或许就掌握在他的手中。
(下)
正当熊忠孝思索着这个惊人发现背后的深意时,突然,世子被擒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进密室,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与紧张。吴三桂听闻此讯,原本酡红的脸瞬间变得铁青,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乌云密布。他怒不可遏,双眼瞪得如同铜铃,仿佛要喷出火来,额头上青筋暴起,如同一条条扭曲的蚯蚓,浑身散发着一股可怕的杀气,仿佛一头发怒的雄狮。他怒吼一声,声音在密室中回荡,犹如炸雷一般,拔剑斩断了百年梨树。那梨树粗壮的树干在利刃之下,竟如豆腐般脆弱,伴随着一阵“咔嚓”声,轰然倒下,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对命运的无奈叹息。
梨树倒下后,树心空洞处滚出一个铜匣。熊忠孝见状,心中一动,仿佛预感到了什么,赶忙上前捡起铜匣。他的动作迅速而敏捷,打开铜匣,内藏孝庄的亲笔信:“君若南征,必诛应熊。”熊忠孝心中明白,孝庄太后这是在威胁吴三桂,若他反叛,必将对他的儿子下手。孝庄太后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首击要害,首接击中了吴三桂的软肋。吴三桂对儿子的疼爱世人皆知,这封信,无疑是将他逼入了两难的境地,让他在权力与亲情之间痛苦挣扎。
熊忠孝在树根处发现一座小坟,坟前的碑文己经模糊不清,像是被岁月的风沙侵蚀得失去了原本的模样,但依然能勉强辨认出“爱妾圆圆之子...”,卒年正是甲申年三月十九。熊忠孝心中一震,甲申年三月十九,那是一个所有明朝人都无法忘却的日子,正是崇祯帝自缢的日子。这一发现,如同拼图中关键的一块,让他对陈圆圆的身世和吴三桂的过往有了更深的了解。难道陈圆圆曾在那年诞下一子,而这个孩子的死,又与明朝的覆灭有着怎样的联系?这背后隐藏着一段复杂而又悲惨的故事,或许正是解开各方势力纠葛谜团的重要一环。熊忠孝深知,自己必须顺着这条线索继续追查下去,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寻找出口,才能揭开这层层迷雾背后的真相,找到拯救明朝的一线生机,哪怕前方布满荆棘,他也绝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