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乔这会儿本来也没什么心思吃饭,闻言不由抬起头看向陆屿,反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我会和气象站那边联系?”
用一个问题回应另一个问题,是很多人都反感的回答方式。
但如果反向用来对付不喜欢的人,就变成了一个好用的技巧。
因为被反问的人如果还想继续追问,就必须先解答这个问题,才能将话题继续往下引。
果然陆屿被李南乔反问了之后,就解释道:“我只是想到多普勒雷达除了监测飞机以外还能监测气象,觉得你或许会需要气象站那边的数据,才会这么问。”
谁知李南乔遛了他一顿之后,就摇了摇头,说道:“那你可想错了,我们的雷达是组里的科研人员通力合作开发出来的,倒是和气象站那边没什么关系。反而是气象站那边,以后还要借用我们的雷达预测台风呢!”
陆屿听见这话,偷偷和宋青梧对视了一眼,显然是没料到,和气象站联系这么好的出岛借口,李南乔居然没用过。
不过要让他们轻易相信李南乔是靠自己研究出的多普勒雷达,显然是不可能的。
两人在李南乔这没问出什么,也没有就此放弃,离开之后,就决定明天找岛上的其他人打听打听,没准就能找到李南乔的破绽。
不过一出了李南乔和陆骁的家,宋青梧就忍不住抱怨了起来。
“我说你二哥也太抠门了!咱们去吃个饭他就这么夹枪带棒的!我本来还想要点奶酪和水果带走的,被他这么一弄我都没好意思开口!”
陆屿瞪了宋青梧一眼,说道:“你眼皮子怎么这么浅?咱们来是为了这点东西吗?咱们这次要是能抓住老爷子私底下帮李南乔的证据,就能打入内部。到时候老爷子就算为了护着二哥他们,也得连带着拉拔咱们一把。那时候咱们都成了自己人了,要什么没有?”
宋青梧这才闷闷不乐地闭上了嘴。
这两口子第二天是怎么在大院里打听的,李南乔不知道,也没工夫去关注。
因为飞行员上岛之后,她的光刻机也要到了。
为了这台宝贝光刻机,李南乔特地带人早早地等在了码头,想要自己把东西运回实验室。
要不然这东西被别人磕了碰了,造成什么问题,他们可就要后悔不迭了。
李南乔带着一群下属,在码头探头探脑地等着运输船靠岸。
谁知船靠岸了以后,机器还没被抬下来呢,就出来了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小个子女人。
“你们动作要小心一点啊!千万不能把机器碰坏了!里面的透镜可是很珍贵的!如果碰坏了很难再弄到第二个的!”
女人一边倒退着往后走,一边不住地叮嘱着帮忙搬运机器的人。
李南乔和几个下属面面相觑,都没想到这光刻机厂送机器的同时,还附赠了一个人过来。
而女人叮嘱完帮忙搬机器的战士,就转过身往码头看了一眼,随即就一阵小碎步向着李南乔跑了过来。
“你就是李营长吧?我是方小极!”女人扶了一下眼镜,有点局促地解释道:“我是海市光刻机厂的掩膜版修版师,这台光刻机原本是我负责的,现在机器被你们调过来,我没事情可做,领导就把我派过来了。这样机器出了什么问题,我也能帮得上忙。”
“什么修版师?那是干什么的?”赵峥听着陌生的名词,一时没反应过来。
方小极一看这些人连掩膜板修版师是什么都不知道,心里不由大为失望,以为自己的光刻机这把是真的要被一群外行人给搞报废了。
这时李南乔说道:“是掩膜板修版师,就是给光刻掩膜板手工修补缺陷的人。”
说着,李南乔冲方小极伸出手,又说道:“欢迎你方同志,我们研究组目前急缺你这样的人才,你能过来实在是太好了。”
这件事还真不是李南乔夸张,而是掩膜版修版师真的是非常稀缺的人才。
因为这个年代机器精度不够,也没有数控软件,很多非常精密的工作,都依赖于手工。
不仅国内是这样,国外也基本是这样。
美国的第一台哈勃望远镜的镜片,其实就是工匠手工打磨的。
方小极的工作虽然不是打磨镜片,但她的工作却是在涂了光刻胶的硅片上修补芯片的光刻缺陷。
这种工作的精度是微米级的,如果不是专业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么精细的工作。
所以李南乔才对方小极的到来感到惊喜。
方小极见这群人里总算还有个懂行的人,提着的心才算是放下了。
她伸出手和李南乔握了握手,说道:“李营长,这台光刻机对我们厂来说很珍贵,我这次过来,除了帮忙以外,也想尽力保护它不受破坏。所以我希望你们改装之前,先和我讲一讲你们的改装计划。”
李南乔看着这样的方小极,不由想到了自己穿越前,国内在技术上被卡脖子的事。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国内在七十年代是有光刻机的,只不过技术上比国际水平要落后一些。
但这种差距之所以在后来越来越大,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光刻机的研究项目在几年之后就被叫停了。
对应的人才都被调配去了其他科研部门,这项技术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便越来越边缘化,导致九十年代以后,国内的芯片几乎只能依赖进口。
李南乔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改变这个历史,但她知道,如果这次的项目不能成功,方小极过不了多久,就得被调去其他的部门,再也不能和她的宝贝光刻机一起工作了。
方小极收回的手让李南乔回过了神,她冲着实验室的方向指了指,说道:“在说出计划之前,你不如先跟我去新的实验室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