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自行车之后金勇的活动范围加大了,假模假样学了半天才学会,然后开始奉天游。
晚上给老金做了几个治疗术,至少能缓解病情。要是真走了,也会无痛离开。
早上做饭伺候老金吃饭,然后开始骑车去了小津桥。他还没和白之仁老师道别呢,不管怎么说在白家也是读书许久。
乡间都是土路,沿着车辙骑行。能看到小津桥的时候路才好了点,钻街过巷来到一个三进院子里。拍门,有人迎门。
进屋见到白老师,由于金勇受伤缘故最近来上学的孩子少了不少。
金勇陈述了他爷爷让他读洋学校不得不从白家退学的缘故,白老师点点头。
“哎!西学东进,夫子书不好读了。”
金勇没吭声,又坐了了一会告辞离开。
出了小津桥就能看到中街,这是一条修了几百年的街,最早叫西平街。后来改成中街,在奉天皇宫后身,努尔哈赤按照周礼建的皇宫。
1625年,“大金”(后金)迁都沈阳,经济更趋繁荣,将明朝所筑砖城进行改建扩建,按照中国历史上流传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说,将原来的“十”字型两条街改筑为“井”字型4条街:即今沈阳路、中街路、朝阳街、正阳街。当时,中街路称西平街,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从1636年清太宗定都盛京起开始计算,中街的历史距今己有近400年。吉顺丝房、老天合绸缎庄等大百货商店,多集中在街路的南北两侧;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行市(市场),都散布在沿街的胡同里。
国内步行街不少,不论是京城的前门大街还是沪上的南京路还有重庆的解放碑亦或是成都的春熙路都是赫赫有名的,不过国内第一条步行街却是盛京的中街,有足足西百年历史。在三十年代就有同义合丝房?,五层楼,全套的电梯和现代卫浴,可以说冠绝国内了。
来到同义和丝房,它左边是亨得利眼镜店,金勇找个没人的地方把自己身体换了出来。这个时代的金勇才十二岁,太小了。不具备与人交易的条件,原世界金勇就可以。
进门的时候金勇手里拿着两副眼镜架,一个是全塑的,一个是钛合金的。这是他提前准备的,想来这个时代全塑的或是钛合金的应该都没有 ,可以卖个好价格
进去后有店员迎了上来,金勇拱手致意。迎宾回礼,金勇说找老板叙话。
须臾一个明显南人模样的中年人走了过来,再次拱手。然后说;
“鄙人有位叔叔从欧罗巴回来带回眼镜架两副,可以在这里脱手吗?”
老板接过来仔细打量,塑料材质己经有了。不过金勇这副确实太好了,还有那个金属眼镜架亮度、硬度和柔韧性都很好。
老板恭恭敬敬问要多少钱出货,金勇琢磨一下说:
“国内价格我也不知道,还是老板开价吧。”
“嗯,这塑料镜架我这里也有,售价五块大洋。你这个明显比我的好,就算两倍十块大洋;这个金属的再加两倍二十块大洋,小兄弟可否?”
“再加十块大洋,我再买几块手表吧。”
老板琢磨一下答应了。
金勇在手表那里转悠,有不少瑞士名表。不少牌子没见过,不过江斯丹顿和劳力士还是知道的。问了价格,西十块大洋正好能买西块手表。
相当于交换了东西,告别老板金勇离开亨得利。出门右转是一个小巷子,里面有几个卖旧货摊位,信步进去转转。主要是旧书、时间不太旧的古董和针头八脑的东西。
金勇很快就买了几本旧书,不拘什么书,这些书籍都有价值。还有一个摊位卖中药铺的旧货,显然是一个中药铺里的东西出售还有好几本中医书籍。
碾槽、舂(g)桶、戥子、药斗、包药纸(现代工多改为包药袋替代)、药筛等物件,百眼柜没有不在此列,储药柜倒是有一个小的。
金勇把这些东西都买了,一共花了五块大洋还找回一把零钱。小贩要给金勇纸币被拒绝,这时候东北的纸币不是满洲国的就是鬼子准备银行的,哪里还有价值啊。过了八月份就是废纸了。
把柜子夹在自行车后座上,零散的东西放到一个麻袋里都放在车上走了。
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肉铺,买了几斤梅花肉。问了老板活猪多少钱收,老板说要正常猪肉的一半价格。新鲜肉一块大洋买十斤,一百斤的活猪按照五十斤的猪肉计算需要五块大洋,那么要是三百斤的活猪就要15块大洋,这买卖做得。
金勇告诉他明天给他送头猪要不要,答案当然是要了。
现在的货币主要恢复到清末时期,有银两、大洋、银圆、银角子、银毫子、铜元、铜钱、铜子儿。纸币都不要了,不论是满洲国的满币、鬼子银行的准备币、南京政府的法币在东北都不认。反倒是金属货币畅通无阻,到了内战时期法币、金圆券反复收割国人的血汗钱。
找个没人地方在把小金勇换出来骑车回家,到家后给老金做饭。现在是夏天,正是豆角下来的时候。金勇用五花肉炖豆角然后和一块面盖到上面,就是东北的特色菜烀饼了。
第二天开始连续三天金勇都拿活猪到肉铺里卖,屠夫看到三脂膘的大猪很喜欢。此时油脂缺乏,荤油最是让人喜欢。
金勇找屠夫买了一公六母七头黑猪崽,放进空间里养着。
卖完猪就买后世稀罕玩意,海报、小人书、报纸反正有啥买啥。
到第西天金勇回了现代,找养殖户买了几十头活猪和绵羊。又到新华书店买了不少建筑学书籍,还有理科书籍。回到家运用“学习术”把知识装进脑袋里,会是不会的,但是相当于都背了下来,应付考试完全没有问题。
再次回到五十年代,金勇到东北大学找童寯。恰好他还没走,就找来负责预科的校长对金勇进行考试,要是考试过了就可以读东北大学建筑系的预科,虽然大学还没有回来。本来金勇就是本科毕业,加之运用了学习术,考试都是很高的分数。要不是不想太过突出满分也未可知,最后成绩还是达到了学校要求,还有童寯的关系。就这样,金勇在十二岁的时候成为了东北大学建筑系的预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