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呼啸着掠过新宁州的田野,光秃秃的棉株整齐地排列在雪地里,像一队队守卫边疆的士兵。
佳慧站在望着这片己经收获完毕的棉株,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成霜。
"小姐,咱们进京吗"如意捧着暖手炉匆匆走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
佳慧接过手炉,指尖抚过上面精致的龙纹。父皇母后催了好几次了!
"告诉陈木备车吧。"佳慧轻叹一声,"棉花都收完了,纺线织布的事有姐姐她们在,我也该去京城了。"
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棉花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佳慧抚摸着这些洁白如雪的棉絮,想起边关将士们冻裂的手脚,心里又是一阵酸楚。
她原本计划用这些棉花纺线做毛衣,但现在看来,还是做成棉衣更实用些。
"小姐,这些都要做成棉衣吗?"如梦抱着账本问道。
"嗯,全部弹好,做成加厚棉衣。"佳慧下定决心,"边城的冬天比我们这里冷多了。"
空间里的羊毛线被佳慧悄悄取了出来。在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她带着佳敏和杨秀清等家中女眷,一针一线地织起了毛衣。
织针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像一首温馨的夜曲。
"这个花样好,领口这样收针更暖和。"佳敏灵巧的手指翻飞,正在织一件藏青色的毛衣。
杨秀清笑道:"你这丫头,给承志织的这件可比给你弟弟的用心多了。"
佳敏顿时羞红了脸,手里的织针差点掉在地上。
佳慧抿嘴轻笑,目光落在自己手中那件月白色的毛衣上——这是给李瑾的。
想到那个在边关坚守的挺拔身影,她的指尖不自觉地着柔软的羊毛线。
当第一批毛衣完工时,志勇几兄弟迫不及待地试穿起来。
"这个穿着舒服,还暖和,又好看得很!"志勇摸着身上深灰色的毛衣,在铜镜前转来转去,像个得了新玩具的孩子。
很快,全家人都穿上了新织的毛衣。女眷们除了做饭,几乎时刻不离织针。
佳敏常常织到深夜,就着微弱的烛光,为心上人编织着温暖。
佳慧将打包好的棉衣放进空间,特意在里面放了几件精心织就的毛衣。
第二天晚上,李瑾的回信随着北风一起到来。
"慧儿,你织的毛衣非常暖和,穿着又舒服..."
李瑾的字迹力透纸背,仿佛能看见他写信时微扬的嘴角,"谢谢慧儿为我做了这么多。今年边城特别冷,你送过来的棉衣棉裤让士兵们不再怕冷…..还有阿木尔送过来的羊毛,我让李墩子都纺成了线..."
信纸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佳慧仿佛看见李瑾在营帐中伏案疾书的样子。
他提到明年要种更多棉花,开垦更多荒地,字里行间都是对未来的期许。
佳慧收起信,将空间里的毛线都取出来放进仓库。
这些精致的毛线将成为京城贵族们追捧的新宠,而赚来的银两,又能为边关将士添置更多过冬的物资
临行前,杨秀清拉着佳慧的手久久不放:"慧儿啊!出门要注意安全,在宫里要多留个心眼..."她的眼眶微红,声音有些哽咽。
李氏也絮絮叨叨地叮嘱:"多磕头,少说话,宫里不比家里..."
最后,在家人坚持下,志勇和志东也加入了进京的队伍。
皇宫里,皇后拿着佳慧带来的毛衣爱不释手:"陛下,您看这针脚多细密,这花样多别致!"
天启帝换上崭新的毛衣,整个人都精神了几分:"确实比棉衣舒服多了,活动起来也方便。"
"父皇穿上更显英武了。"佳慧笑着说道。
小桓禹穿着红色的小毛衣,带着福子像个年画娃娃似的在殿内跑来跑去:"姑姑,我好看吗?"
"我们禹儿最好看!"佳慧抱起小家伙,在他红扑扑的脸蛋上亲了一口。
京城的精品店里,五颜六色的羊毛衫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轰动。
贵族小姐们争相购买,很快"没有毛衣就没法出门"成了京城最新的流行语。
佳慧设计的V领、高领、开衫等各种款式供不应求。
新宁州的女人们都成了织毛衣的好手,家家户户晚上都亮着灯,织针的碰撞声此起彼伏。
在一次宫宴上,贵妇们围着佳慧讨教织毛衣的窍门。
不知是谁最先喊出了"农神娘娘"的称呼,这个名号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与此同时,陈景陈贺带着志勇兄弟参加文会,两个农家少年在诗会上崭露头角。
当他们朗诵描写农事的诗作时,满座皆惊。那些关于播种、收获的生动描述,是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们永远写不出来的。
春去秋来,新宁州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金黄的稻浪在阳光下翻滚,雪白的棉花像云朵般铺满田野。
新建的宁通码头车水马龙,来自各地的商船满载着新宁特产驶向西面八方。
然而就在这丰收的季节,边关急报打破了平静——游牧民族集结大军,企图抢夺天启王朝的粮食!
佳慧正在仓库清点棉花,听到这个消息时,手中的账本"啪"地掉在了地上。
她想起李瑾信中说今年边关粮食大丰收,也想起他说要开垦更多荒地...
"备马!"佳慧突然转身对陈木喊道,"我要去边关!"
"小姐,这太危险了!"如意急得首跺脚。
佳慧己经快步走向马厩:"边关将士在流血,我不能在这里干等着!"
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就像她与边关之间那段漫长的距离。
但这一次,她决定不再等待,而是要亲自奔赴那个有他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