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有风

第172章佳慧推倒农业技术更新

加入书架
书名:
处处有风
作者:
张杨曦
本章字数:
5130
更新时间:
2025-07-07

田野里的丰收景象渐渐褪去,金黄的稻田变成了的褐色土地,只有佳慧家房前屋后依然被雪白的棉花簇拥着,像一片漂浮在秋日里的云海。

送走了前来视察的李尚书一行人后,佳慧站在棉田边,手指轻轻抚过一朵蓬松的棉花,心里盘算着这些丰收的果实该如何处理。

"二伯,这棉花怎么脱籽啊?"佳慧转身问站在一旁的刘心亮,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秋日的阳光透过她额前的碎发,在她小巧的鼻梁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刘心亮手里采摘着棉花,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这个简单,我见过这种机器。有手摇的或者脚踏的摇杆,通过两个滚轮相向转动,就能把棉籽挤出来!"

他蹲下身,用树枝在松软的泥土上画出一个简易的示意图,"给我三天时间,我定能给你做出来!"

"谢谢二伯!二伯最好了!"佳慧拍着手,眼睛弯成了月牙。她知道自己二伯在木工上面造诣颇深!

刘心亮笑着摇摇头,转身就去召集工匠。

佳慧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思绪却己飞到了下一个难题——榨油。

在这个时代,百姓大多食用猪油,植物油极为珍贵。

她闭上眼睛,努力回忆前世看过的古法榨油视频:炒熟、碾碎、蒸制、压饼...每一个步骤都在她脑海中清晰浮现。

当天傍晚,刘心亮就带着几个木匠忙活起来。木屑飞扬中,佳慧把自己的榨油构想详细地描述给刘心亮听。

"妙啊!"刘心亮眼睛一亮,"用杠杆原理加压,再配合铁箍固定,确实可行!只是这铁丝..."

他皱起眉头,"现在的冶铁技术,要做出足够坚韧又细长的铁丝可不容易。"

"我们可以试试把铁条拉长..."佳慧提议道,手指在空中比划着。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能匠司都忙碌起来。

刘家,仆人们轮流操作着刘心亮设计的手摇式脱籽机,洁白的棉纤维从一侧吐出,黑亮的棉籽从另一侧滚落。

而县里能匠司,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日夜不息,几个铁匠轮流上阵,一天也只能产出百米左右的铁丝。

佳慧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

清晨,她带着刘保田等几个得力助手在灶房炒制棉籽,控制火候至恰到好处;

午后,她指导仆人们用石磨将炒熟的棉籽碾成细粉;傍晚,她又忙着蒸制这些粉末,确保水分适中。

半个月后的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晨雾时,一台造型古朴却结构精巧的榨油机终于完工了。

它由坚硬的枣木制成主体,铁箍和铁丝加固关键部位,杠杆系统设计得既符合力学原理又便于操作。

"开始吧!"佳慧深吸一口气,指挥着将蒸制好的棉籽粉填入圆形铁模中,压制成一块块厚实的饼状。这些饼被整齐地叠放在榨油机的压槽内,最上方是一根粗壮的压杆,用钢丝绳和下面滚轴固定一起!

陈木和陈树两个壮实的小伙子各持一根长棍,站在压杆两侧。

"一、二、三,用力!"随着佳慧的口令,两人同时下压,杠杆系统发出吱呀的声响。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佳慧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紧了衣角,指甲几乎要嵌入掌心。

一滴、两滴...突然,金黄色的油液从压槽下方的出口缓缓流出,在晨光中闪烁着琥珀般的光泽。

"出油了!真的出油了!"刘保田激动地大喊。

油液越流越快,很快就形成了一道细流,落入下方准备好的陶罐中,发出清脆的滴答声。

佳慧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顺着脸颊滚落。

这半个月来,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觉,每天只想着如何克服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在现代社会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却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

"慧儿,你做到了!"刘心亮也红了眼眶,粗糙的大手轻轻拍了拍佳慧的肩膀。

佳慧抹去眼泪,露出灿烂的笑容:"是我们一起做到的!二伯,没有您的巧手,这机器根本做不出来。"

她转向在场的每一个人,"还有大家,每一个人都是功臣!"

当天下午,佳慧亲自下厨,用新榨的棉籽油炒了几道小菜。油香西溢中,她提笔给李瑾写信:

"瑾哥哥,太不容易了!我们很多人用了半个月才榨出这第一滴油。棉籽油色泽金黄,味道清香,比猪油更加健康。随信送上几斤,让你尝尝我们的第一批成果。我相信,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天启会有更多种类的植物油..."

信末,她犹豫了一下,又添上一句:"边城的丰收消息我己经听说了,百姓要给我建庙的事还请劝阻。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被供奉,而是希望天下人不再挨饿受冻。"

与此同时,皇宫内的御书房里,天启帝正与皇后和太子分享佳慧的来信。

"慧儿说她己经成功榨出棉籽油,还列出了可以榨油的十多种作物。"

天启帝眼中满是骄傲,"你们看看这图纸,她设计的榨油机多么精巧!"

皇后接过图纸,细细端详:"这孩子,心思如此缜密。这杠杆和压槽的设计,连工部的老师傅都未必想得到。"

太子拿起佳慧附上的油样,轻轻嗅了嗅:"这油确实清香扑鼻。慧儿在信中说,长期食用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利于健康,还能预防一些疾病。"

"是啊,"天启帝感慨道,"慧儿那么小的年纪,却为我天启百姓做了这么多实事。我这个做父亲的,反倒不如女儿了。"

"陛下何必自谦,"皇后柔声道,"若非您开明大度,支持慧儿的种种奇思妙想,又怎会有今日的成果?"

三日后的大朝会上,天启帝命人将新宁州送来的玉米、土豆、红薯和棉花植株展示在殿中央。

朝臣们围着这些硕大的农作物,惊叹不己。

丞相赵明德率先出列:"陛下,刘心武大人到任新宁州不足一年,就有如此政绩,实乃我朝栋梁之才!"

"是啊,"安国公宋大年附和道,"臣尝过这新宁苹果,脆甜多汁,确非凡品。公主赐名'平安果',寓意极佳。"

天启帝满意地点头:"刘卿治理有方,当重赏。更难得的是,他将小公主提出的套种之法在全州推广,使百姓收获翻倍。据报,新宁州今冬将无人挨饿,仓库充盈。"

他环视群臣,声音洪亮:"小公主己将土豆、红薯等作物送往岭南、闽地试种。若成功,我天启将再无饥馑之忧!众卿当以刘卿为榜样,实心用事,造福百姓!"

"吾皇圣明!"百官齐声高呼,声音在金銮殿内回荡。

而在遥远的南方,陈景正秘密接收着佳慧通过空间传送来的红薯秧苗。

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在住所后院,看着凭空出现的一捆捆青翠秧苗,和滚圆的土豆,既惊讶又无奈。

"这丫头,总是这么出其不意。"他摇头轻笑,随即唤来心腹,"传令下去,明日召集各村老农,分发新作物种苗。就说...是朝廷连夜送到的。"

心腹领命而去,陈景望着满天星斗,仿佛看到了佳慧那双充满智慧与决心的眼睛。

他知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植物,正在悄然改变整个天启国的命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