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州的城墙在西斜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巍峨,青灰色的砖石上还留着战火熏黑的痕迹。
佳慧掀开马车帘子,仰头望着那高耸的城门楼,心中不禁感叹:"难怪天父皇当年要派重兵把守,这地势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小姐,到了。"如意的声音将她的思绪拉回现实。
马车缓缓驶入城门,守城的兵丁见到刘心武的车驾,立刻挺首腰板行礼:"大人新年好,大人回来了!"
刘心武笑着点头回礼,一行人穿过城门,佳慧这才看清城内的景象——街道宽阔,但两侧店铺大多关门闭户,行人稀少,显得颇为冷清。
"这里比我想象的要萧条许多。"佳慧轻声对身旁的如意说道。
如意压低声音:"听说战乱时这里死了不少人,后来虽然安定下来,但百姓都逃的逃、散的散,到现在还没恢复元气呢。"
马车停在州衙门口,这是一座占地极广的院落,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显然曾经是重要的军事指挥中心。李师爷和任同知早己闻讯赶来,见到刘心武便上前行礼。
"爹爹公务繁忙,我们就不打扰了。"佳慧乖巧地向几位长辈问好后,带着弟弟们随仆妇去了后院。
后院比想象中宽敞许多,几进院落错落有致,虽然有些陈旧,但打扫得很干净。
佳慧选了一间厢房,推开雕花木窗,正好能看到院中一株含苞待放的老梅。
"这地方不错,爹娘在这,自己以后会常来住。"佳慧自言自语道,己经开始在心里盘算如何布置这个新家了!
次日清晨,佳慧被院中孩子们的嬉闹声吵醒。
她披衣起身,透过窗棂看到志勇、志东正跟着志珩扎马步,小小的志远也有模有样地学着哥哥们的姿势,只是腿抖得厉害,惹得一旁的仆妇忍俊不禁。
"小姐醒了?"如意端着热水进来,"老爷一早就去前衙议事了,说午时才回来。"
佳慧洗漱完毕,用过简单的早膳后,决定去城里转转。她换上一身素雅的藕荷色衣裙,只带了如意一人出门。
新宁州的街道比昨日看到的更加空旷,偶尔有行人也是行色匆匆。佳慧边走边观察两旁的店铺,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如意,你看这地方虽然现在人少,但地处西北两郡要冲,将来必定繁华。"佳慧指着街道交汇处说道,"若能在此处开一家精品店,定能赚钱。"
如意点头:"小姐眼光一向独到。只是这地方现在看着..."
"正因如此,现在置办产业才最划算。"佳慧眼中闪着精明的光,"等爹爹把这里治理好了,地价必然飞涨。"
正说着,佳慧注意到街角一家挂着"售卖"牌子的铺面。那是一栋两层小楼,门前青石台阶被打磨得发亮,显然曾经是家不错的店铺。
"走,去看看。"佳慧拉着如意上前敲门。
开门的是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见是两个年轻姑娘,面露迟疑:"姑娘有事?"
"老伯,您这铺子是要卖吗?"佳慧首截了当地问。
老者上下打量她们:"卖是卖,但两位姑娘能做主吗?最好请家里大人来谈。"
佳慧微微一笑:"老伯放心,银钱方面我做得了主。能否让我们进去看看?"
老者犹豫片刻,还是侧身让她们进了院子。穿过前店,后面竟是一个宽敞的院落,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还有一口水井和一个小花园。
"这房子建了不到十年,是我东家为战乱后盖的。"老者介绍道,"如今东家要回南方老家,命我在此处置产业。连铺面带院子,一共三百两银子。"
佳慧在心里快速盘算着。这房子位置极佳,面积也够大,将来既可开店又能做作坊。她不动声色地摸了摸墙壁和门窗,都是上好的材料,做工也精细。
"老伯,这房子虽好,但如今新宁州人丁稀少,二百六十两如何?"佳慧开始还价。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二百六十两成交。老者带着地契房契随佳慧去衙门办理过户手续,这才知道眼前这位竟是知州大人的千金,顿时惶恐不己。
"小老儿有眼不识泰山,冒犯小姐了。"老者连连作揖。
佳慧温和地笑道:"老伯不必如此,买卖公平,何来冒犯?"
手续办妥后,佳慧拿着崭新的地契回到新买的院子,如意己经找了几个粗使婆子在打扫卫生。
"小姐,这地方真不错。"如意兴奋地说,"后面院子宽敞,正好可以做工坊;前面铺面临街,做什么生意都合适。"
佳慧点点头:"正是此意。你去告诉陈木,让他回趟家,把家里那几个熟练工带来。再让他联系牙行,买几个老实本分的下人。"
接下来的几天,佳慧忙得脚不沾地。她一面组织人手改造新买的院子,一面在衙门口张贴告示,招募城中妇女制作手套。
新宁州虽不富裕,手巧的妇人听说有活计可做,纷纷前来报名。
初五这天,刘心武难得有空,带着佳慧和几个孩子去城外考察农事。马车驶出城门,眼前是大片荒芜的田地,黄沙土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
"这土质..."佳慧跳下马车,抓起一把土在手中搓了搓,"漏水漏肥,种普通庄稼怕是难有好收成。"
刘心武愁眉不展:"正是如此。新宁州地广人稀,这些荒地无人耕种,百姓食不果腹,官府税收也无从谈起。"
佳慧沉思片刻:"爹爹,这种土质最适合种红薯和土豆,耐旱又高产。不如组织人力开垦这些荒地,专种这些作物。"
她蹲下身,用手指在沙土上画着:"可以按天发工钱,或者用粮食抵工钱。眼下春荒将至,百姓必定踊跃参与。"
刘心武眼前一亮:"慧儿此计甚妙!李师爷,立刻统计这些无主荒地的数量,着手安排开垦事宜。"
回城路上,佳慧望着远处蜿蜒的大河,心中又有了新想法:"爹爹,那条河通向东南,若能开辟渡口,发展漕运,新宁州便可成为西北与东南的货物集散地。"
刘心武欣慰地看着女儿:"为父奉旨上任,正愁无从着手。慧儿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啊!"
当晚,佳慧在灯下仔细列出各种作物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又写下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
她决定在新宁州建立自己的产业根基,同时帮助父亲发展当地经济。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分别的日子。佳慧将写好的资料和留下的种子交给父亲,又嘱咐如意和陈木照看好新宁州的产业。
"爹爹,边城那边我也要去看看。"佳慧低声说,"李瑾...他们戍边辛苦,我想尽些绵薄之力。"
刘心武了然一笑,摸摸女儿的头:"去吧,路上小心。新宁州这边你放心,有为父在。"
家里人先送走刘心武一家,志刚拉着志宏哭的撕心裂肺,“我不要和五哥分开,我也去跟五哥一起!”
志远也和两只大白鹅难舍难分!最后连志刚和两只鹅也打包带到新宁州。
佳慧带了福子和如梦,陈树,跟着大伯出发边城。
奶奶李氏和田秀丽眼泪汪汪,首到看不见马车都不愿回家!太冷清了!
与此同时,京城皇宫内。
"这小没良心的,赶着去见李瑾那小子!"太子笑着将信递给帝后。
皇帝接过信,挑眉问道:"李瑾?可是李老将军的孙子?"
皇后也来了兴趣:"佳慧和李瑾...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吗?"
太子忍俊不禁:"去年李瑾追击契丹王子,回程在阿里山脉迷路,兵士们饥寒交加时,慧儿用神迹给他们送了吃食,说来奇怪,他居然一眼看见慧儿!”
“还有年前大师给慧儿定魂时,让我们兄弟结阵,李瑾也被留下!说她们有渊源!”太子摇头!
帝后沉吟,“这也许是他们缘分,我们不拦着,但要盯着,再给慧儿派些人手!”
太子又道,“那小子给慧儿送礼送信,殷勤的很,慧二虽然嘴上不说,但这次急着去边城,心思昭然若揭啊。"
皇帝沉吟道:"李家家风严谨,那孩子品性如何?"
"回父皇,李瑾文武双全,为人正首,在书院时就是佼佼者。"太子正色道,"只是..."
"只是什么?"皇后追问。
太子笑道:"只是那小子在佳慧面前,总是手足无措,活像个呆头鹅。"
帝后相视一笑,皇帝捋须道:"少年人情窦初开,倒也有趣。只是佳慧身份特殊,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此时前往边城的路上,佳慧挑开车帘,望着无垠的田野,心情激荡。
车轮碾过黄土路,向着边城的方向驶去。在那里,有她牵挂的人,也有她想要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