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突厥之行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带着使命,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突厥的路途。同行的除了一众朝廷使者,还有精心挑选的护卫。玉璧被郑重地安置在特制的锦盒中,由萧承砚亲自保管,时刻不离身。
一路上,塞外的风沙愈发凛冽,吹得人面庞生疼。萧承砚骑在马上,望着远处黄沙漫天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忧虑。他侧过头,看向身旁的阿史那云,轻声问道:“云儿,此去突厥,你觉得可汗会轻易答应和平协议吗?”
阿史那云紧了紧披风,目光坚定地回应:“可汗虽生性多疑,但如今突厥也在战争中损耗巨大,和平于他们而言,同样有利。只是突厥内部势力盘根错节,有些人或许并不愿看到和平。我们此去,需格外小心。”
队伍继续前行,终于抵达了突厥王庭。突厥王庭的营帐高大而华丽,周围重兵把守,戒备森严。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在使者的引领下,步入王庭大帐。
帐内,突厥可汗端坐在虎皮王座上,身旁簇拥着一众将领和谋士。可汗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冷冷地开口:“大唐使者,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萧承砚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可汗陛下,我大唐皇帝陛下念及两国百姓在战火中受苦,特命我等前来,商议和平协议之事。我等还带来了一件神奇的宝物 —— 玉璧,它拥有操控自然之力,可助力两国发展,抵御天灾。” 说罢,萧承砚小心翼翼地取出玉璧,展示在众人面前。
玉璧在帐内的火光映照下,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芒。突厥众人见状,纷纷露出惊讶之色。可汗微微皱眉,仔细端详着玉璧,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哼,就凭这小小的玉璧,就能让我突厥与大唐议和?” 可汗冷笑道,“你们大唐连年进犯我边境,如今说要和平,谁能信?”
阿史那云见状,上前一步,说道:“可汗陛下,如今两国皆己疲惫不堪,战争只会让更多百姓失去生命和家园。这玉璧的力量我等己亲身体验,它能为两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若能达成和平协议,两国可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岂不美哉?”
可汗沉默片刻,看向身旁的将领和谋士,问道:“你们怎么看?”
一位身材魁梧的将领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可汗,大唐向来狡猾,不可轻信。我们应趁机一举消灭大唐,以雪多年之耻!”
另一位谋士则缓缓说道:“可汗,如今我突厥兵力损耗不小,且这玉璧之力若能为我所用,或许真能让我突厥更加强大。依臣之见,可先听听他们的和平协议内容,再做定夺。”
帐内众人议论纷纷,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萧承砚和阿史那云静静地站在一旁,心中焦急万分,但表面上却保持着镇定。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一名士兵匆匆跑进来,禀报道:“可汗,不好了!有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在王庭外闹事,声称反对议和,要与大唐决一死战!”
可汗脸色一变,怒喝道:“什么人如此大胆?还不快去给我拿下!”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对视一眼,心中暗叫不好。他们知道,这恐怕是有人故意在搅局,想要破坏和平协议的商议。
很快,闹事的人被带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大汉,他被士兵押着,却毫无惧色,大声喊道:“可汗,不能与大唐议和!我们突厥勇士岂能向大唐低头?”
可汗怒目而视,正要发作,那大汉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挣脱士兵的束缚,朝着萧承砚扑了过去。
“小心!” 阿史那云惊呼一声,下意识地冲过去,挡在萧承砚身前。那大汉的匕首首首地刺向阿史那云,萧承砚见状,心中大惊,他迅速抽出腰间的长刀,将大汉手中的匕首击飞。
然而,大汉身后的几个同伙也趁机发难,与护卫们扭打在一起。王庭大帐内顿时一片混乱。萧承砚一边护着阿史那云,一边与敌人搏斗。他心中怒火中烧,这些人竟敢在突厥王庭行刺,显然是有备而来。
经过一番激战,闹事的人终于被制服。可汗脸色阴沉得可怕,他下令将这些人拖出去处死,然后看向萧承砚和阿史那云,说道:“两位受惊了,此事乃我突厥内部之事,与议和无关。”
萧承砚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可汗陛下,此次事件更加证明了和平的重要性。若两国继续交战,只会让更多无辜之人卷入纷争。还望可汗陛下能慎重考虑和平协议。”
可汗沉思良久,终于开口道:“你们先下去休息吧,明日再来商议协议之事。”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退下后,被安排在王庭的一处营帐中。营帐内,两人相对而坐,脸色都十分凝重。
“云儿,今日之事太危险了,你为何要挡在我身前?” 萧承砚心疼地看着阿史那云,眼中满是关切。
阿史那云微微一笑,道:“我不能让你出事。你是促成和平的关键,若你有闪失,一切都完了。”
萧承砚轻轻握住阿史那云的手,说道:“云儿,等此事了结,我们就回雁门关,再也不分开。”
阿史那云靠在萧承砚的肩头,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好,我等这一天很久了。”
然而,他们知道,和平之路依旧充满荆棘。明日的议和商议,还不知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为两国百姓争取到和平。
第二日,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再次来到王庭大帐。可汗坐在王座上,神色冷峻。
“大唐使者,你们的和平协议内容,朕己看过。” 可汗缓缓说道,“但其中一些条款,朕不能接受。”
萧承砚心中一沉,问道:“不知可汗陛下对哪些条款有异议?”
可汗指着协议上的一处,说道:“你们要求我突厥割让大片土地给大唐,这绝不可能!土地乃我突厥之根本,岂能轻易割让?”
萧承砚解释道:“可汗陛下,这是为了建立一个缓冲地带,防止两国再次发生冲突。而且,我们也会在其他方面给予突厥补偿,比如开放边境贸易,互通有无。”
可汗冷哼一声:“哼,说得好听。若开放边境贸易,我突厥的商队进入大唐,会不会被你们随意刁难?”
阿史那云连忙说道:“可汗陛下放心,我们大唐皇帝陛下既然决定议和,就一定会遵守承诺。边境贸易定会公平公正,让两国百姓都能受益。”
双方就协议条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议和商议陷入了僵局。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心中焦急万分,他们知道,若此次议和失败,两国百姓又将陷入战火之中。就在他们感到绝望之时,阿史那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
“可汗陛下,我有个提议。” 阿史那云说道,“我们可以设立一个联合管理机构,由两国各派官员共同管理边境地区,确保和平协议的执行,以及边境贸易的顺利进行。这样既能保证突厥的土地主权,又能让大唐放心,您看如何?”
可汗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看向身旁的将领和谋士,问道:“你们觉得此提议如何?”
众人低声议论起来,过了一会儿,那位谋士站起身来,说道:“可汗,此提议或许可行。这样既能维护我突厥的利益,又能与大唐达成和平,还能借助玉璧之力发展我突厥。”
可汗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朕可以考虑接受这个提议。但具体的细节,还需再商议。”
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心中大喜,他们知道,和平协议终于有了一丝曙光。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就协议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深入的商讨和谈判。在萧承砚和阿史那云的努力下,以及两国众多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和平协议终于初步达成。
当萧承砚和阿史那云带着和平协议的草案离开突厥王庭时,他们心中感慨万千。这一路的艰辛和危险,终于有了回报。但他们也明白,和平协议的签订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和平之路,还需要两国共同努力,长久地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