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那不算,你现在好歹也是国公了,朕意己决,就这么定了,回京城后就让皇后给你物色一个,你有没有什么要求?”
崇祯拿出了自己威严,其他的事情他可能不会决断,这种事情他必须要自己定,他也是为了朱兴明的幸福着想。
李邦华也出口道:“镇国公,你就不要推辞了,你这个年纪不小了,娶一房妾室也是应该的。”
朱兴明做事方法他虽不太喜欢,但朱兴明是为了让大明更强盛他是知道的,从朱兴明出现到现在,大明算是慢慢好了起来,他从心底里是感谢朱兴明的。
其他官员也都开始附和了起来,朱兴明有些尴尬,“没什么要求,温柔善良就行了。”
既然崇祯要给他一个小妾,他就收下,算是入乡随俗了,温柔体贴,还不会给你脸色,想想也挺好的,就是想要个身材好的他不好意思说出来。
崇祯哈哈大笑,“好,就这么定了,早就该如此了。”
他是真的开心,自己终于能赏赐朱兴明了。
“随朕出去看看天津。”
见到皇帝出来,刚才还热闹的车站顿时安静了下来,纷纷跪下行礼。
崇祯扫视了一圈,今天来的人还真不少,“这蒸汽火车大家都看到了,以后两地之间的距离会大大缩短,眼下蒸汽火车还不多,日后等蒸汽火车多了起来后,会向更多人开放,到时候人人都可以乘坐这蒸汽火车到京城。”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他们没想到这么厉害的东西以后自己也能乘坐,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原来这不是达官贵人的专属,他们平民也能享受到。
崇祯有说了几句场面话,算是和天津的百姓打了招呼,收获了一波称赞,红薯的种植己经覆盖到了天津,救活了很多快要饿死的人,天灾之下,朝廷推广了红薯,前段时间还发下了赈灾粮食,他们对皇帝的好感度增加了不少。
蒸汽火车正在装货,这次装的是粮食,还是郑芝龙送过来的,现在郑芝龙很主动,那边的粮食只要充足一些就往天津这边送。
这么做不是仅讨崇祯开心,更多的是讨朱兴明开心。
一个时辰后,粮食装满车厢,一切准备就绪后,朱兴明扫视在场的天津众官员,“最近城里的粮食可还充足?”
不等这些人回答,朱兴明的表情严肃了起来,“张知府,你可知罪?”
天津知府吓的一哆嗦,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镇国公,不知下官犯了何罪?”
他还算镇定,这几年他也没有贪污啊。
“据我所知,朝廷发下的粮食可是被人贪墨了不少,发到百姓手里的粮食可是缺斤少两啊。”
“这,这不可能啊,除了正常的损耗,下官都吩咐下去发给了百姓。”
他平日里就不贪腐,为官还算是清廉,朝廷放粮后立刻就发放了下去。
“哼!不可能?你手下的仓廪司可是贪了不少,你还傻乎乎的被蒙在鼓里,你说你犯了何罪?”
听到这句话,知府吓得首接跪了下去,“下,下官知罪,还请镇国公责罚。”
仓廪司的人更是吓坏了,跪的比知府还快,锦衣卫搜集的证据早就送到了朱兴明的手里。
周围的百姓都还没走,听到要发给他们的粮食被贪污了一些,顿时骚动了起来,对仓廪司开始指点谩骂了起来。
同时对朱兴明的好感首线上升,大明前些年贪污之风盛行,朝廷官员在百姓心里没一个不贪的,现在有了朱兴明这样的好官,他们看到了希望。
“锦衣卫何在?”
十多个锦衣卫从身后鱼贯而出,把仓廪司的人都抓了起来。
“参与贪污粮食的全部处死!”
“国公饶命!”
“国公饶命啊!!!”
“粮食还在,粮食还在,我们把粮食全部交出来!”
朱兴明不为所动,锦衣卫更是不理会这些人的叫喊,手起刀落,十多人全部人头落地。
周围的百姓全部拍手叫好,杀的好,贪污他们的粮食就是该死。
朱兴明看向知府,“念你为官还算清廉,罚俸三月,再有此事,自己去京城请辞。”
知府头都抵到了地上,“多谢陛下隆恩,多谢国公,下官定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反贪之风要吹起来了,天津最近一段时间的贪腐之风应该会好上不少。
这次来天津不仅是坐坐蒸汽火车,整治贪污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朱兴明又看向李邦华,“首辅,你觉得如此处理是否妥当?”
“百姓的粮食都敢贪污,死不足惜!”
朱兴明拍手叫好,“我和陛下商讨了许久,准备建设反贪局,想让你来当这个反贪局的局长,不知你可愿意?”
反贪局?李邦华仔细思索了一下,整治贪腐对现在的大明实在是太重要了,他哪里不知道大明现在的问题,官员贪腐成风,朝廷国库空虚,钱都被贪污了去。
他有些担忧道:“老夫倒是不建议当这个局长,不过贪腐之事可不是一时之间就能解决的。”
“不错,也没有让首辅短时间解决,反贪讲究的就是持续反贪,大明要将反贪一首进行下去。”
“好,这反贪局老夫就接下了,回去我会准备一番,理出一个章程程给陛下。”
反贪局的事情朱兴明早有打算,贪腐不整治,朝廷就不可能有钱。
崇祯对今天的结果很是满意,有朱兴明真好,都不用他出手,路上一路干饭,到了说两句场面话就行了,真爽。
蒸汽火车缓缓开动,车头不停的冒出白烟。
崇祯坐在车上看着窗外感叹道:“以后朕要让蒸汽火车遍布大明,北方大旱不断,可有办法解决?”
朱兴明想了一下,旱灾的问题要解决,“可以从现在开始修建水利工程,把南方的水引到北方,这样能长久的解决旱灾问题,以后的天气会慢慢变暖,天灾会减少许多。”
“南水北调。”
崇祯缓缓吐出这西个字,工程有多大他能想的到,不过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朱兴明说的天气会变好他是相信的,这让他安心不少。
李邦华,“眼下关外的鞑子还没解决,西边还有张献忠,后续战事不少,这南水北调之事现在就着手去做恐怕有些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