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头还在指尖灵活转动,教室里孩子们围着抢铁皮青蛙,叽叽喳喳像一群小麻雀。
何雨泽笑着摆摆手,示意下课。
“老师再见!”
孩子们抱着青蛙,一溜烟跑出教室。
何雨泽收拾教案,伸了个懒腰。
“何老师,来我办公室一趟。”
陆国强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肃。
何雨泽心里咯噔一下,这老陆,又整啥幺蛾子?
“来了,校长。”
他拎起教案,跟着陆国强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依旧是熟悉的陈设,几盆绿植长势喜人,给略显沉闷的空间添了几分生气。
陆国强指了指桌子对面的椅子,示意何雨泽坐下。
“坐,小何。”
何雨泽依言坐下,目光落在陆国强脸上,等他开口。
陆国强没说话,拿起桌上一个牛皮纸信封,递给何雨泽。
“看看这个。”
信封鼓鼓囊囊,封口处盖着红色的印章,上面是看不懂的文字。
何雨泽接过信封,有些疑惑地拆开。
里面是一封信,纸张泛黄,字迹是陌生的俄文。
信纸下方还夹着几张照片,照片上是穿着列宁装的伊万诺夫,正对着镜头热情地笑着,背景像是莫斯科红场。
“这是?”何雨泽抬头看向陆国强,满脸疑问。
陆国强笑了笑,指了指信封。
“苏联来的信,伊万诺夫同志寄来的。”
苏联?伊万诺夫?
何雨泽心中一动,想起那位热情的苏联教育专家。
“他来信干什么?”何雨泽好奇地问。
陆国强捋了捋并不存在的胡须,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
“好事,大好事。”
“你自已看看信就知道了。”
何雨泽再次拿起信,仔细看起来。
虽然俄语还只是半吊子水平,但连蒙带猜,加上照片,也大概明白了信的内容。
伊万诺夫在信中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对何雨泽教学方式的赞赏,说他的课“充满了创新精神”, “是真正的教育”。
信的重点是,伊万诺夫代表苏联教育部门,正式邀请红星中学派教师代表团赴苏,参加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经验交流活动”。
而且,点名邀请何雨泽参加!
何雨泽看完信,心中顿时掀起波澜。
去苏联?还是官方邀请?
这剧情,有点意思啊!
“校长,这是真的?”何雨泽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陆国强哈哈一笑,指了指信封上的红印章。
“当然是真的,这还能有假?”
“伊万诺夫同志在信里可是把你夸上了天,说你是咱们红星中学的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талант (教育天才)!”
陆国强说着,语气里带着一丝骄傲。
何雨泽摸了摸鼻子, 教育天才? 这老毛子,嘴真甜。
“校长,这事儿,您怎么看?”何雨泽想听听陆国强的意见。
陆国强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眼神中带着一丝兴奋。
“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啊,小何。”
“去苏联学习交流,这可是光荣的任务,组织上对咱们红星中学的信任啊!”
“而且,伊万诺夫同志点名邀请你,说明你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认可。”
“这对你个人,对学校,都是一份荣誉!”
陆国强越说越激动,显然对这次邀请非常重视。
何雨泽点了点头,心里也开始盘算起来。
去苏联……
现在可是七十年代,距离毛熊解体还有二十年不到的时间。
这时候去,说不定还能赶上末班车,薅点羊毛回来。
毕竟,再过几年,卢布就要变成废纸,苏式装备就要论斤卖了。
想到这里,何雨泽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校长,我愿意去。”何雨泽干脆地说道。
陆国强一愣,没想到何雨泽这么痛快就答应了。
他原本还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何雨泽这么上道,觉悟这么高。
“好!好!我就知道,小何你是个有觉悟的好同志!”
陆国强高兴地拍了拍何雨泽的肩膀。
“既然你愿意去,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代表团的人选,除了你,我看……再加一个老教师吧,稳妥一点。”
陆国强沉吟片刻,似乎在考虑人选。
“李建国老师怎么样?他资历老,教学经验丰富,去苏联交流,也能学习学习先进经验。”
李建国?
何雨泽脑海中浮现出老李那张略显木讷的面孔。
老李的俄语水平……怕是连“你好”都说不利索吧?
让他去苏联交流,怕不是鸭子听雷,鸡同鸭讲?
不过,陆国强既然已经决定了,何雨泽也不好说什么。
再说,多个老实人一起去,也好有个照应。
“校长您决定就好。”何雨泽笑着说道。
陆国强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那就这么定了!”
“这次赴苏代表团,就由你和李建国老师组成。”
“具体事宜,我会尽快安排,你们回去准备准备,争取为国争光,为校添彩!”
“保证完成任务!”何雨泽挺直腰板,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从校长办公室出来,何雨泽嘴角微微上扬,心情不错。
毛熊,我来了!
..................
红星报社,今日气氛格外不同。
平日里还算热闹的编辑部,此刻安静得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跳仿佛也慢了半拍。
只因,门口停了几辆军绿色的吉普车。
车身上醒目的军牌,无声宣告着来者的身份——军方!
报社社长,赵德胜,一个头发花白,戴着黑框眼镜的老人,此刻正挺直腰板,站在最前面。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激动和兴奋。
身旁,《红星报》主编李援朝,也难掩激动之色,他可是亲身经历过“天风”文章带来的巨大反响。
此刻,军方亲自上门,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殊荣!
其他编辑和记者,则如同鹌鹑般,小心翼翼地站在后面,既好奇又忐忑。
谁也没想到,一篇署名“天风”的文章,竟能引来军方大佬的亲自关注。
这“天风”,究竟是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