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削减开支方面,姬延以身作则,减少了王宫的各项奢华开支。他不再举办那些铺张浪费的宴会,辞退了许多不必要的宫女和太监。宫殿内,曾经的歌舞升平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节俭朴素的氛围。同时,他还对朝廷的各项开支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削减了许多不必要的项目。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贵族和富商们,因为改革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开始暗中抵制。他们勾结在一起,试图破坏改革的进行。姬延得知此事后,雷霆震怒。他派出了自已最信任的侍卫,对这些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侍卫们悄悄潜入这些人的府邸,将他们一网打尽。第二天,这些人的罪行被公之于众,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
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周朝的财政状况逐渐好转。第一年,税收有了明显的增加,还清了一部分借款。第二年,商业繁荣,国家专卖制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又还清了一大笔债务。到了第三年,在姬延和大臣们的共同努力下,周朝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借款。
当最后一张借条被销毁时,整个洛邑城都沸腾了。百姓们欢呼雀跃,他们涌上街头,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姬延站在城楼上,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只是大周复兴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在他的带领下,大周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次屹立于天下之巅 。
借条销毁的那一刻,漫天纸屑如雪花般飘落,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洛邑城的百姓欢呼着、雀跃着,孩童们在人群中嬉笑奔跑,手中挥舞着自制的小彩旗,老人们眼中泪光闪烁,口中喃喃念着大周的新生。姬延望着这一切,心中豪情万丈,他深知,还清债务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来临。
姬延决心进一步拓展大周的影响力,他把目光投向了与各国的外交和贸易。他挑选了一批口才出众、机智过人的使者,分别派往齐、楚、燕、韩、赵、魏等国。这些使者身着华丽的服饰,带着大周的特产和诚意,踏上了出使的征程。
齐国的宫殿金碧辉煌,齐王高坐于殿上,神色傲慢。大周使者恭敬地呈上礼物,然后慷慨陈词:“齐王陛下,如今我大周焕然一新,愿与贵国开启自由贸易,互通有无,共促繁荣。我国的丝绸、瓷器精美绝伦,定能在齐国市场大受欢迎;而齐国的海盐、骏马,也是大周所需。此乃互利共赢之举。”齐王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这大周突然崛起,若与之合作,倒也能获取不少利益,只是不知其诚意几何。使者察言观色,又补充道:“齐王若有疑虑,我国愿先开放边境口岸,允许齐国商人优先入驻,大周将提供诸多便利。”齐王听后,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点头应允了合作之事。
楚国的宫廷内,气氛热烈而奔放。楚王听闻大周使者到来,大摆宴席。席间,使者起身敬酒,说道:“楚王陛下,大周与楚国皆为大国,若能携手,天下谁敢小觑?我大周愿与楚国共享文化、科技成果,一同开疆拓土。”楚王哈哈大笑,他身形魁梧,声音洪亮如钟:“好!本王就欣赏你们大周的气魄。只是,合作之事,还需细细商讨。”使者心中一喜,连忙说道:“楚王英明,大周已备好详细的合作方案,从农业技术交流到军事互援,皆有涉及。”楚王饶有兴致地接过方案,仔细翻阅起来。
与此同时,姬延在国内大力发展交通。他征调民夫,拓宽并修缮了通往各国的道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驿站。民夫们挥洒着汗水,齐心协力地搬运着石块、铺设着石板。监工们来回巡视,不断鼓励着大家。在炎炎烈日下,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道路的畅通,各国的商队往来愈发频繁,大周的市场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商品琳琅满目,有燕国的皮毛、韩国的铁器、赵国的良马、魏国的精酿。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心甘情愿与大周合作。秦国,这个虎狼之国,对大周的崛起充满了警惕。秦昭襄王得知大周与各国频繁往来,心中不悦。他召集大臣商议,一位谋士进言:“大王,大周此举意在联合各国制衡我秦国,不可不防。”秦昭襄王目光如炬,冷哼一声:“小小大周,竟敢如此。传令下去,加强边境防御,同时派间谍前往大周,刺探虚实。”
大周的边境线上,气氛骤然紧张起来。秦国的军队频繁调动,边境百姓人心惶惶。姬延得知此事后,并未慌乱。他一面加强边境守军的力量,修筑坚固的堡垒;一面召集大臣商讨对策。朝堂上,大臣们各抒已见,有的主张强硬对抗,有的建议再次派遣使者与秦国和谈。姬延沉思片刻,说道:“秦国虎视眈眈,和谈怕是难以奏效。但此刻也不宜贸然开战,我们先做好防御,同时,散布假消息,迷惑秦国。”
于是,大周故意放出风声,说已与其他五国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抗秦国。秦昭襄王听闻后,心中半信半疑,他派出更多的间谍打探消息。姬延又让边境守军故意制造出兵力雄厚的假象,每日操练,擂鼓呐喊,旗帜飘扬。秦国的间谍将这些情况汇报回去后,秦昭襄王陷入了犹豫。他深知,若大周真与五国联合,秦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就在秦国举棋不定之时,姬延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策。他派使者前往秦国,带着厚礼和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信中写道:“秦王陛下,大周与秦国并无深仇大恨,如今大周致力于发展,实无对抗秦国之意。愿与秦国化干戈为玉帛,开启贸易,共享太平。”秦昭襄王看着书信,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权衡利弊,觉得与大周合作,既能避免战争,又能获取利益,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最终,秦国与大周达成了和解,双方开放边境贸易。大周的丝绸、茶叶等特产远销秦国,秦国的先进冶炼技术也传入了大周。在姬延的努力下,大周与各国的关系日益紧密,一个以大周为中心的繁荣贸易圈逐渐形成。大周的国力蒸蒸日上,百姓们安居乐业,迎来了真正的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