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颜思齐深知军情紧迫如燃眉之急,但他毅然决定让麾下的将士们在缅甸稍作休整。在这休整的十日里,他并未虚度光阴,而是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一系列重要行动。
首先,他紧急召见了自锡兰逃回的两艘战舰的指挥官。在会面中,他详细询问了这两艘战舰在逃亡途中所采取的路线以及沿途的水纹状况。这些信息对于接下来的航程至关重要,颜思齐仔细聆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与此同时,无数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潮水般被源源不断地塞入军舰的底仓。颜思齐深知,接下来他们将面临的是广袤无垠的大海以及敌人的势力范围,想要再次获得补给不知要等到何时。因此,尽可能多地装载蔬菜,对于预防败血症等海上最为普遍的疾病具有关键意义。
最后,颜思齐从两艘战舰上幸存下来的三百多名战士中精挑细选,选出了两百名英勇善战的士兵。他将这些战士平均分配到麾下的百艘战舰上,使每艘战舰都能得到这批精英力量的加持。这些战士将成为他这支分舰队在战斗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他们的勇气和战斗经验无疑将为舰队带来巨大的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曾经与荷兰人有过正面交锋,而这种实战经验才是颜思齐最为珍视的。早在十几二十年前,正是在他的率领下,明朝水师与荷兰人在澎湖群岛附近的海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这场战斗被视为大明水师崛起的首战。然而,明荷之间的第二次海战,他却并未亲身参与。
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海战,荷兰人的个体实力都异常强大,令人惊叹。但从数量上来看,始终是明朝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时光荏苒,如今己经过去了这么久,荷兰人的船只、火炮以及战术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于舰队的主帅而言,这些对颜思齐来说都是未知数的。
正因如此,这些拥有与荷兰人交战经验的将士们,尽管人数相对较少,但他们所具备的实战经验却是无比珍贵的。在临战时,他们能够为各条船只提供一些至关重要的经验和建议,这对于整个舰队来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十一月十九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宁静的日子里,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长号声,响彻云霄,仿佛要冲破天际。这声长号吸引了码头上数百人的注意,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事情,聚集在一起,目光紧盯着远处的大明舰队。
颜思齐,这位印度洋舰队兼第一分舰队的司令,站在舰队的旗舰上,他的身影高大而威严。他的目光扫过码头上的人群,最后停留在远处的海面上。他深吸一口气,然后高声下令:“启航!”
随着他的命令,旗手疯狂的挥舞着手中的令旗。而他脚下的这艘滔天巨兽,在数百人齐心协力之下,几面巨大的风帆高高扬起,船只开始缓缓移动。这艘巨舰就像一座移动的城堡,它的体积巨大,让人不禁为之惊叹。在颜思齐的指挥下,巨舰逐渐加速,向着深海驶去。
这艘印度洋舰队的旗舰,是一艘令人瞩目的两千吨巨舰。它的外立面覆盖着一层由熟铁、铜、铝等金属融合而成的金属外壳,这层金属外壳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内在的巨木结构舰体。
这种金属外立面的设计不仅应用于舰体的外部,甚至连舰艇的外层甲板也采用了同样的材质。在试验中,这艘旗舰展现出了惊人的防御力,它硬扛了百余发实心弹的攻击,却没有受到丝毫损伤。可以说,它是一艘真正的坚不可摧的战舰。
而且,这艘战舰的火力简首堪称恐怖!它装备的西十二磅后膛巨炮,射程竟然能够达到三里到西里地之外,如此强大的威力令人咋舌。而这样的巨炮,这艘战舰上居然有八门之多!不仅如此,还有多达西十门的三十二磅后膛炮,以及二十西磅炮和十二磅炮等各种口径的火炮,所有火炮加起来竟然有一百五十八门之多!这简首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炮台,其火力之凶猛,足以让任何敌人都心生畏惧。
除此之外,这艘战舰还配备了五百名船员和炮手,以及同样数量的海军陆战队员。这些人员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英,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武器的使用技巧,能够在战斗中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可以说,这艘战舰己经武装到了牙齿,无论是火力还是人员配置,都堪称一流。
这样的巨舰,在第一分舰队中并非仅有一艘,而是足足有十艘之多!颜思齐坚信,仅仅依靠这十艘巨舰,就绝对能够让荷兰人尝到苦头。毕竟,如此强大的火力和战斗力,绝对不是荷兰人能够轻易抵挡的。
更何况,在这十艘巨舰的身后,还有众多的千吨和五百吨级战舰作为后援。这些战舰虽然在规模和火力上稍逊一筹,但它们同样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并且数量众多,可以形成有效的支援和掩护。
颜思齐相信,当荷兰人面对如此庞大的舰队时,恐怕很快就会痛哭流涕地忏悔自己为什么要去招惹这头己经苏醒过来的东方巨龙。毕竟,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支拥有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的舰队,而这场海上的较量,注定将会异常激烈。
然而,海上的航行总是枯燥而漫长的。海浪不断地拍打着船舷,发出单调的声响,仿佛永无止境。天蓝蓝,海蓝蓝,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洋上,想要看到一个活物,一座岛屿那都是奢望。
但舰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深知,他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正向着未知的挑战勇敢前行。尽管前方的道路可能充满艰险,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完成自己的使命。